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2月17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上,美国研究人员称,诱发2011年日本北部9.0级大地震的断层带在地震前的数年里逐步加速释放地震应力,由此可能促使了临近地区大地震的发生。该成果同时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GRL)上。  相似文献   

2.
如今这个时代有许多地球物理学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一点每个人都认同。最近,几次巨大地震的发生震撼了全世界,这在有精确地震记录以来是非常罕见的。这些地震包括: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巨大地震”、6年前的印尼大地震以及发生在这两次地震之间的2010年智利8.8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以东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今村明恒(1936)、茂木清夫(1976)认为日本8级大震的高活动期与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比较吻合;吴佳翼等(1979)认为日本海沟发生大地震后1年4个月至2年4个月,华北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再次发生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8.5级大地震。先前在这个地区曾于2004年12月26日发生了8.7级地震。本文就有关这两次地震作一些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对我国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县市造成了特别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彭州灾区的灾害空间分布,描述了典型建筑物破坏和大型滑坡体等地质灾害现象,并结合彭州地区房屋抗震设防情况,对此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震级大、破坏力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严重,农村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等.在未来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避开断层、滑坡危险区域,并加强对农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指导.   相似文献   

6.
郭友钊 《地球》2009,(2):41-47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四川茂县叠溪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坐标北纬31.9度.东经103.4度。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Ms8.0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自我国有详细前兆观测记录以来,这是首次发生8.0级逆冲型大地震。这样的大地震事先未能察觉,与缺少该类型大震的震例和经验有关,毕竟目前的地震预测还主要依赖已有的经验。因此,这次大地震发生后,回顾和研究已有的各种观测资料,从中寻找逆冲型大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关岛8.1级大地震和地磁转换函数时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伯舫 《地震学报》1998,20(2):217-219
关岛8.1级大地震和地磁转换函数时间变化的关系陈伯舫(中国香港香港大学物理系)主题词地磁转换函数地震感应磁效应关岛大地震1993年8月8日关岛地磁台(13.58°N,144.87°E)以南76km发生了MSZ=8.1大地震(图1),上述图1关岛地磁台...  相似文献   

9.
汶川8.0级地震彭州现场调查及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对我国四川省西部及西北部县市造成了特别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破坏。本文是对地震灾区,主要是极重灾区彭州龙门山镇的现场调查情况的总结,包括灾区的地表破裂、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建筑物破坏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分析成果,对此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震级大、震源浅、断层破裂区域广、影响范围大:地表地质灾害严重,大面积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农村建筑物缺乏必要的抗震设防,乡镇建筑物抗震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海岸几公里处发生的大地震为9.0级,这个震级在1900年以来世界发生的大型地震中排名并列第四。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2003年8月16日内蒙巴林左旗附近Ms6.2级和2004年3月24日内蒙东乌珠穆沁旗以北肘S5.9级2次地震前华北及唐山余震区的震兆信息;在“研究地段”内大地震迁移过程中的对称填补性和震情三分律在强震活动时段研究方面的普遍性。本文约定,凡符合此二者都可称为大地震带。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第四季度,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11月29日塞兰海地震为7.7级,地震频度低而强度高。1996 ̄1998年,全球地震活动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包括深震)78次,其中有2次7.7级以上大地震。本年度6级以上浅源地震频数继续减少,全年只有64次。1996 ̄、998年,Ⅰ带和Ⅱ带地震活动逐年减弱;亚欧带有起伏,1997年最高,1998年回落。中国大陆地震  相似文献   

13.
正1966年美国帕克费尔德地震,美国地震科学家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规律,即是每隔22年,该地区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期性预测地震。最近发生一次周期性地震,是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发生地震时墨西哥正在进行32年前该地区的大地震纪念活动,墨西哥在同一个地方也曾发生过7.0级大地震。地震活动的时空周期性是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举世瞩目,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这次大地震之前的2007年10月北京市地震局于昌平台和通州台各安装了1台沙层应力仪,就在汶川大地震前后记录到了完整的沙层应变动态演化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初步认为仅昌平台沙层应力仪记录到独特的应变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北川县城汶川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笔者在汶川大地震板震区北川县城现场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后北川县城的震害特征,论述了北川县城地震后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并对造成各类震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在总结震害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应加强研究的相关课题,旨在为今后的工程抗震设防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印尼8.7级巨震后云南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了8.7级巨震,3月29日在距8.7级地震破裂区东南160km又发生了一次8.5级地震。8.7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千米以上。如此剧烈的能量释放,对我国的地震活动有何影响是令人关注的,但清晰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主要原因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影响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机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机制可能很复杂,涉及到应力在地壳和地幔内的传播、积累,以及与地质构造等的关系。因此,仅从时间尺度上判定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对另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是否有影响在认识上就存在分歧。例如,是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波动在传播到另一个地区时直接触发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还是由于一个地区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应力释放和调整影响到另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才被看作是影响?显然,这两方面的影响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8.7级地震发生后不到20分钟,在我国云南的宾川发生了4.6级地震,其发震时间也是8.7级地震的面波到达该地区的时间(李刚等,2005);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依据历史地震资料,提出了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定区的震兆性概念通过分析可知,淄川-临沂和深县-河间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华北东部地震块体M≥7级地震的震兆;东川-巧家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南北地震带南段发生M≥7级地震的震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发生在淄川-临沂区内,认为该次地震可能是未来较大地震的震兆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海平面异常变化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内外沿海大地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实例,分析海平面变化的前兆意义。资料证实,大部分近海大地震前存在局部海域可以识别的海平面异常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验潮站记录了大量与地震有关的海平面变化实例,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最有代表的标准震例是1941年11月葡萄牙亚速尔群岛8.3级大地震,我国渤海1969年7月在8日7.4级地震前后烟台站的验潮记录也显示出显著异常。海域构造环境和地震发生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0.
傅征祥  丁香  王晓青 《地震》2006,26(1):35-39
应用多重贝努利独立试验模型, 研究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频次及其概率, 以及最大震级的预测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2006~2020年间大陆发生7.0~7.9级和7.5~7.9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1.00, 发生8级大地震1次以上的概率为0.67, 或者说其间肯定会发生7级大地震, 而发生10次7.0~7.9级和1次7.5~7.9级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 若按超过概率水平0.10而论, 发生7.0~7.9级地震最少发生 8次, 最多发生 12次; 发生7.5~7.9级地震为1~4次, 发生1~2次8.0~8.9级大地震可能性最大。 2020年前中国大陆发生最大地震的震级可能为7.5~7.9级。 不排除发生 8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