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2,(7):34-35
稀土金属因其储量稀少和在现代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具有日益广泛的应用而被称为"工业味精"、"工业维生素",拥有"科技元素"、"未来元素"的美誉。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稀土行业的整合,对稀土的开采、分离、加工及出口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加上国际稀土价格出现一定程度回升,一些非法采矿者就瞄上了国家宝贵的稀土资源,大肆进行非法开采。  相似文献   

2.
王建燕 《地球》2011,(1):33-34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开采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稀土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转型和国家环保战略地位的确立,如何在稀土行业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臧敬 《地球》2012,(6):57-59
今年3月,美日欧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这场诉讼风波在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一个月之后,原定在5月成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提前近一月挂牌。稀土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稀土一向冠有"21世纪黄金"的美誉。有人曾有这样的比喻: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国却面临着开采破坏触目惊心的尴尬。有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姬玮 《地球》2011,(6):27-29
丁耀先告诉《地球》记者,目前包头市只剩下包钢一家企业有权开采稀土.过去那些技术不过关的小矿已经不复存在 2011年,对于稀土行业来说,注定会是不平静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采用ICP AES和ICP MS系统分析了千里山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巴尔哲钠闪石花岗岩的全岩、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 ,主要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均具有与全岩一致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 .造岩矿物和稀土副矿物的这一“整体”行为 ,表明了形成这些矿物的花岗质熔体是一种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的熔体 .高程度演化的花岗质岩浆结晶晚期流体 /熔体相互作用可能是花岗质岩浆稀土四分组效应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  相似文献   

6.
数字     
《地球》2011,(3):17-17
1/3 中国海关统计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的稀土出口虽小幅度下降,但仍比政府规定的配额多1/3。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同比下降9.3%,至39813吨。但这一数字仍远高于商务部此前设定的使稀土出口减少40%,达30258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腾冲火山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腾冲火山岩稀土和微量元素丰度的测试与分析,结合前人部分资料探讨了该区火山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喷发期火山岩均富集LREE和Rb、Sr、Ba、U、Th等不相容元素;均具极为相似的稀土分配型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式,这可能反映了各其火山岩初始岩浆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6)
<正>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能源。5月17号,2017中国国际LNGGAS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峰会由CE(国际管道会展有限公司)携手英国CWC集团共同主办,是国际LNG领域的资源优势与中国行业发展相结合的又一次完美体现,也是国内LNG行业专家与国内专业人士的智慧融合,成为助推全球LNG行业发展的又一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9.
张殿刚 《地球》2011,(11):46-47
9月14日,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称,该局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的汗奈欣死火山下发现了一个稀土矿。矿区面积约0.74平方公里,据估计,稀土储量至少100万吨,这可能是史上最大的一处稀土矿藏,预计储量足够供全球10年所需。  相似文献   

10.
窦学宏 《地球》2011,(1):39-42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稀土热”,“稀土”一词在媒体上出镜率甚高,很可能成为2010年度的一个新闻关键词。但对于许多人甚至许多业外的专家学者,“稀土”仍然是个感到陌生的词汇。人们常问:究竟什么是稀土?稀土有什么用途?  相似文献   

11.
再次反思     
<正>又是地震,又在四川。但这一次,与5年前不同,这一次,我们做得好了太多。五年前的汶川,让我们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也积累了许多救灾抗灾经验,毫无疑问,那些用众多生命和巨大财产损失换来的宝贵经验,在这一次的"4·20"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当地政府、各级相关部门、救援机构、志愿者乃至全国民众,至少,大家知道了该怎么做,如  相似文献   

12.
引言1988年澳大利亚200周年纪念日节日的周末这一天将因一系列强震的发生而长久地留在澳大利亚北部地方滕南特克里克居民的记忆中。这一系列强震始于1月22日(星期五),并且一直延续到周末之后。3次主震(震级为Ms6.3,6.4和6.7)分别发生于1月22日当地时间上午10时06分,下午1时27分和9时35分(见表1),继而于1月23日(星期六)当地时间上午6时24分又发生了一次 Ms5.3的有感强余震。  相似文献   

13.
高建华 《地球》2011,(1):35-35
由于稀土资源日益减少,对未来稀土供应的担忧促使很多国家大量购进,稀土市场已然回暖。暴涨的稀土价格吸引各国稀土企业重新进入市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及东南亚等国正在重新或者加大对稀土矿的开采,形成全球稀土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利用ICP-MS对采集于广西桂林杨堤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碳酸盐岩地层样品的测试分析,表明测试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平均值为33.32μgg?1;轻稀土与重稀土含量比值的平均值为6.35,明显富轻稀土,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分布模式;Eu异常值的平均值为1.13,普遍呈正异常,并在F-F界线附近出现两次明显的Eu正异常峰值;测试样品稀土元素具明显的四素组效应,并在两次Eu正异常层位表现为明显的M型四素组效应.综合杨堤剖面稀土元素及相关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杨堤剖面在上、下Kellwasser层位(KWH)发生了两次明显的热液活动,并导致海水酸化.热液活动带来的多金属离子和酸性液体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组织结构,引起以层孔虫-珊瑚礁为标志的宏体生物大灭绝.  相似文献   

15.
陈海燕  张运强 《地球》2023,(4):66-69
<正>当翻开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主表外,你会发现下面有两排单独列出的元素,第一排是镧系元素,第二排为锕系元素。它们就像两个大家庭,在100多个元素中自成体系。其中十五个镧系元素和周期表中的钇和钪元素又构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庭——稀土元素。“稀土”从字面意思看是“稀有的土”,其实名不符实,从地壳含量看,这种矿产资源并不稀缺,也并不显得土里土气。稀土的发现过程也是一个曲折传奇故事。如今这十七兄弟作为工业的“味精”,在多个领域大显神通。  相似文献   

16.
上海佘山地震台是我国百年老台之一,有丰富的地震资料。但由于年代太久,又经过战争的劫难,单位又经过几次搬迁和分离,因而真正要把资料集中而又能连续地保存下来并非易事。前期近百年资料长期散落在外。上海地震局重视这部分资料的整理与保存。1980~1985年期...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距震中近250km的汉源县城为这一特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而又罕见的远震高烈度异常区。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探索汉源县城震害异常成因,总结其形成条件和地震动特征,对促进场地条件工程抗  相似文献   

18.
对扬子地台西缘喜马拉雅期稀土成矿带-四川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中两个大型稀土矿床, 牦牛坪稀土矿床和大陆槽稀土矿床矿石矿物组成进行详细研究. 通过矿物的反光镜下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和电子探针分析(EPMA), 发现了铜锌矿、含锡自然铜和自然锡三种含铜合金矿物, 这是国内首次在稀土矿床中发现铜锌合金矿物. 铜锌矿、含锡自然铜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 其生成条件独特, 因此该合金矿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铜锌矿、自然锡的产状及与国内已发现自然金属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对比, 认为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的形成与喜马拉雅期深源(幔源)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1引言1999年11月29日,在辽宁省岫岩-海城交界处发生了5.6级地震,震前做出了准确的预报,也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因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很好的政治影响,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表彰,也受到了广大地震工作者的关注.可以说,这次地震预报成功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继1975年海城7.3级地震预报成功后,二十多年中又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事件.这既让广大地震工作者为地震预报多年含辛茹苦地探索,终于又一次取得进展而欢欣鼓舞,同时也都在思考,为什么辽宁的地震工作者这么幸运,1975年海城地震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1967年与1973年在河北省河间地区几乎在原地相继发生6.5级和5.3级破坏性地震,这两次地震间隔6年半、第一次地震余震活动当年就已结束、第二次地震是另一次独立的地震事件。这两次地震无论在震中位置,烈度分布,宏观动感,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和面上地震活动图象等方面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是又一个罕见的重复性地震震例。最后,通过对河间,溧阳重复性地震的分析对比,对重复性地震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