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刘艳  王民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66-171,78
博物馆近几年发展迅速,不论是重修还是新增,博物馆在硬件方面都取得较大进步。根据本研究调研,发现博物馆软件方面并没有跟上发展。环境解说规划是博物馆提高解说服务最基础的工作,但是我国的博物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解说规划文本。本研究根据国内外环境解说规划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博物馆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资源-游客”双核环境解说规划模式,并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环境解说规划案例研究,以期为其他博物馆环境解说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从旅游解说的起源、原理、内涵、框架、功能、受众类型、解说方式、解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综合了国内旅游研究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寻找出国内解说研究与国外解说研究的差距,借此推动国内的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旅游规划、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对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说系统是国外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手段。国内外解说系统的设计理念、内容和过程的比较.对于提高我国解说系统有效性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观察法与访谈法.以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鼎湖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德国北海浅滩国家公园为案例,比较研究三个案例解说系统设计的现状、设计过程和特点.并探讨了其差异原因。研究表明解说系统虽然被引入到中国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但受文化影响,解说系统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由于缺少对这种变化必要性的认识和研究,解说系统的有效性较低。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研究与实践自然保护地解说系统的重要纬度(维度)。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环境解说最早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的服务体系中,伴随着新兴的旅游方式、目的地竞争日益激烈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加,其概念内涵与功能不断发展,并且解说的研究也得到不断完善。本文分别从国外环境解说研究的时代发展和内容上进行划分,而由于国内的研究很少,只作为综述的补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环境解说分别经历了"形成期"、"媒介期"、"名正期"以及"初熟期"。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对解说特征与功能的研究,包括其概念性框架与目标、手段选择、管理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研究;对解说受众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游客的分类研究及解说方式的研究,以及对解说员与游客之间沟通过程的研究等。在西方,环境解说研究通过借助其他各学科的理论而逐渐成熟,笔者建议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以建设并完善环境解说学科体系来填补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空间生产是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构成,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尚少。以成都市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梳理等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博物馆空间生产过程与机制,揭示博物馆空间生产的总体状况以及博物馆空间生产所经历的探索、规范和集约3个阶段。从空间属性(根本动力)、主体结构改变(主体动力)、城乡统筹与旧城改造(基础动力)3个方面归纳了博物馆空间生产机制。讨论了制度转型期我国博物馆空间生产独特性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解说标识、游客对湿地公园解说内容与解说方式的需求,分析了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解说队伍建设、增加体验式解说活动、统一解说标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7.
结合《热带地理》近几年的同行评审意见,根据研究型论文的结构框架,对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数据/材料、研究方法、结果、讨论、结语、参考文献等各部分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中能以案例进行问题分析的部分辅以典型案例解说,以便于读者清晰理解。这种对论文写作中常见问题的总结、分析和解释,对作者的论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独特性是文化遗产型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了解和欣赏异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者的主要动机,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由于国内旅游规划对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特点研究不够,景区管理者对双语解说信息创作对象不了解,导致文化遗产解说与翻译的质量影响了跨文化遗产旅游的解说教育效果,错过了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平台对外宣传中华文化的良好机会。综述了旅游解说的概念、内涵以及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的原则,在总结文化遗产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型景区英文解说翻译应针对国际旅游者特点的信息再创造的观点。建议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制定针对国际旅游者消费特点的双语解说规划;旅游规划和翻译学术界应重视旅游双语解说规划和翻译的研究;翻译者在具备双语、双文化翻译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旅游解说和信息创作的跨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9.
了解不同类型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对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从大学生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解说媒体的需求与偏好,经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大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出游特征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解说员、网络和电子解说媒体有较高的需求;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出游特征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杨士军 《地理教学》2006,(12):17-19
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笔试地理知识成绩不相上下,但若把学生带到校外或野外转一圈,回来写调查报告,再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对策,我国学生则明显逊色。这表明我们在对学生地理实践和实验能力的要求上,与国外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1.
文彤  刘璐 《热带地理》2019,39(2):267-277
通过对广州南越王博物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1 294条旅游留言档案(线下留言207条,线上留言1 087条)的文本分析,发现建筑遗址、文物遗产、解说系统和游客参与共同构成了博物馆文化展演的“舞台”“道具”“演员”和“观众”维度因素体系,“建筑遗址”通过真实遗址和现代展馆构建了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想象的“舞台”,“文物遗产”和“解说系统”分别以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将城市记忆内涵进行解构,最后“游客参与”使记忆主体发挥能动性,完成自身对记忆内涵的再编码,实现城市记忆的建构和传承,因此这4个因素在城市记忆构建过程中分别发挥了唤醒、强化、活化和传承作用,构建了博物馆城市记忆链,并进一步强调了记忆主体感知行为、博物馆文化原真特性对于文化展演和记忆传承效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Urban geography》2013,34(3):209-228
Legal cas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s the raw material for social analysis. While this is entirely laudable as a research strategy, the analy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 study cases are too often simplistic and reductionist. Positivism is too often the preferred analytical mode. I argue that the legal texture of cases ought to be retained by social scientists, just as we ought to be more aware of the problematic nature of interpretation, an issue embedded within legal discourse. In contrast to those who contend that the interpretive turn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s nihilistic and subjective, I suggest reas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retive turn as an organized social practice dependent upon social standards of right and wrong. These issues are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a recent court case involving a corporation that secretly and illegally relocated production so as to avoid its pension obligations.  相似文献   

13.
Two-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inver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When complex structure is encountered in magnetotelluric surveys, interpretation by locally fitted layered models is of questionable validity. However, when the processed data show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numerical inversion schemes for two-dimensional models may be constructed as an aid to regional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two-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s inversion problem is here formulated in a way that may be applied to many problems. A resulting computer program is analysed carefully in terms of its cost relative to that of simpler layered modelling.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some field data where the interpretive advantages of the program become evident.  相似文献   

14.
左冰  周东营 《热带地理》2014,34(2):209-216
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游客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探讨了旅游解说对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3种主流解说效果评价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解说效果与吸引物的类型及其保护和利用目的密切相关;游客解说有助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可增进游客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其爱国意识和情感。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遵循着效果结构模式,其对游客的影响依循着知识获得―情感(态度)转变―行为调整的顺序渐进。同时,解说也会对游客的行为产生即时的直接影响。在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中,认知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说的效果,解说手册和多媒体讲解系统对于帮助游客获得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旅游地除了配备相应的人员解说外,还应当重视非人员解说系统的建设和青少年游客的解说需求。  相似文献   

15.
The growing overlap betwee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IScience) and landscape ecology for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has led to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easures of landscape site and situation. Scale, both temporal and spatial, has been injected into methodologies t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derive process from pattern with the hope of defining,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function. This article addresses an evolving methodology of longitudinal or panel analysis designed to tes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matic versus structural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as well as interannual versus intra‐annual change. Landscape typologies for both temporal signature and dominant structural trajectories are offered as guideposts for rethinking dynamic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Peruvian Amazon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interpretive advances available via panel methods that allow for disentangling inter‐ and intra‐annual shifts as well as separating changes in composition versus configuration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dynamics and dynam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