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旅游活动的全球化,跨文化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节点的乌兹别克斯坦为案例地,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不同文化类别国家的旅游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行为和感知差异,并借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理论对其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乌兹别克入境旅游者普遍年龄比较大,受教育水平高,停留时间长,更愿意花钱,并想获得真正的深度体验,寻找真实性;(2)不同文化类别游客在旅游目的、旅行方式、停留时间、游览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3)西方游客以精神性体验为主,关注文化体验和建筑,并希望在旅途中找到快乐;俄罗斯游客以世俗体验为主,追求休闲和美食;亚洲游客则两者兼而有之,表现为重视与本族群的关系、景点的文化价值和关心服务质量。研究对于了解丝绸之路旅游者的消费特征,推动中乌旅游合作和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2- 2005 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左冰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08,63(4):417-427
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指标。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对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TTFP)以及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研究,分析TTFP变化与旅游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各省旅游增长方式的演化过程与变化趋势,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中国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3.69%;②旅游业年均技术进步速度(TTFP)为2.91%,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效率低下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③旅游业技术进步是旅游业增长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发达地区的"飞地旅游"性质决定了旅游业的技术扩散方式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产业,它既不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地理位置也不具有对应性;④中国各省旅游业增长方式与发展水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并且差异正在逐年扩大,技术进步速度(TTFP)差异是导致各省旅游发展水平分化的原因,如果各省TTFP差异继续扩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各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强旅游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国旅游业技术进步和增长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空间"经济地租"是衡量旅游空间消费效用(对于旅游者)或资本积累强度(对于资本)的重要指标。以香格里拉二日游为例,通过对旅游者在目的地消费行为的全面参与式观察调查,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地租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旅游生产空间体系存在明显失衡的经济地租结构;购物、游览空间经济地租明显过高;住宿、餐饮及旅行空间经济地租过低,变异程度达2.48。其中,高额经济地租的产生源于利益集团的勾结或资源垄断;而过低经济地租的形成除受竞争和基础设施条件影响外,管理水平低、缺乏技术创新是主要原因。失衡的经济地租结构将对目的地旅游发展形成结构性制约,降低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整体消费效用水平,阻碍目的地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生产者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于婷婷  左冰  宋玉祥  吴媛媛 《地理研究》2020,39(6):1357-1369
基于2002—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集,利用DEA模型测度各地级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综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经济综合效率整体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效率水平较低,仅少数城市实现效率最优。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相当,西部偏低,不具备明显的梯度特征。② 旅游收入每提高1%,城市综合效率正向变动0.064%,其对城市综合效率的作用强度显著高于人力资本水平、二产产值比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以及政府财政支出占比。③ 旅游业对中国三大区域城市整体综合效率的提高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水平对经济综合效率的作用强度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左冰  陈威博 《热带地理》2016,36(5):776-785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探究旅游开发对拆迁村民生计的影响。以珠海横琴富祥湾新、旧村因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开发搬迁村户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了村民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的变化情况,并研究了生计资产→生计策略→生计后果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村民搬迁后生计资本和生计结果有明显改善,影响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最重要的生计资本是人力资本,其次是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存在显著优势的村户更容易获益而具有高可持续生计能力;村户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也可以维系中等程度的生计水平;那些在度假区就业的村户,普遍缺乏生计资本,其生计可持续性较低。拆迁补偿和提供就业仅是维系村民生计的最后的一道保障,引导人力资本的提高才是关键。这需要政府将针对居民的培训以及就业心理干预工作一并纳入拆迁配套政策之中。  相似文献   
6.
左冰  陆嘉敏 《热带地理》2018,38(6):781-790
基于保继刚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类“元分析”法提取影响主题公园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发现:1)中国主题公园分布主要受地方经济基础和营商环境的影响;2)中国主题公园区位分布符合市场学派的观点,并逐渐由市场驱动向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转变;3)主题公园选址在总体上寻求空间集聚效应,低等级主题公园选址存在或者寻求溢出效应或者避免竞争2种情形;4)目的地感知形象对于高等级/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开始消减。地方经济基础-政府治理绩效-土地等成本因素对于主题公园选址有重要影响,值得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于婷婷  左冰 《地理科学》2022,42(10):1717-1726
基于31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各研究单元的旅游经济效率,并分别考察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消费对于提升旅游经济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① 信息化并未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旅游经济效率,这初步证实了“索洛悖论”和“戈登效应”在旅游部门的存在性;② 信息化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驱动,但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旅游经营主体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是主要原因;③ 中国三大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依然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特征,规模效率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东侧地区的效率值整体高于西侧,总体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空间分异不断扩大,西部地区应着重提高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左冰  周东营 《热带地理》2014,34(2):209-216
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游客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探讨了旅游解说对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3种主流解说效果评价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解说效果与吸引物的类型及其保护和利用目的密切相关;游客解说有助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可增进游客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其爱国意识和情感。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遵循着效果结构模式,其对游客的影响依循着知识获得―情感(态度)转变―行为调整的顺序渐进。同时,解说也会对游客的行为产生即时的直接影响。在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中,认知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说的效果,解说手册和多媒体讲解系统对于帮助游客获得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旅游地除了配备相应的人员解说外,还应当重视非人员解说系统的建设和青少年游客的解说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