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的地吸引力、旅游者出游目的、旅游交通和旅游成本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了旅游者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异可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4种城市节点类型;(2)出于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时对不同城市节点类型具有倾向性差异;(3)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影响尺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性;(4)通过构建旅游成本统计模型,揭示了旅游成本中距离、时间和消费3个因子间的关系,并结合统计数据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公式。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山地旅游模式对山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理论理性层面,在基于旅游者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划分旅游模式以及分析慢旅游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逻辑基础上,创新地界定了慢山内涵与核心构念,并对慢山实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基于旅游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可划分出快游观光、快游享乐、慢游猎奇、慢游旅居四种旅游模式。其中慢游旅居的"慢山"是山地旅游的适宜性选择;(2)慢山是"快游"向"慢游"文化转向的一种方向。其本质是为满足旅游者综合性体验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山地高梯度效应和大空间以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和综合体验时间,实现旅游者对生命本性的超越,多产业融合、多群体参与而打造的自由、个性、闲适、精致的山地优质旅游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3)全漫空间、慢度时间、距离与在场、陌生化与地方感是慢山的核心构念;(4)慢山的实现是在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山地真善美文化理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在旅游体验的功能性补偿中,一改"快山"体验缺憾状况,实现旅游者人体、人格、人性的平衡,实现人与山地之间心与物的统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山地旅游新模式的建立并助力"两山"的塑造,而且对优质、高质量旅游发展要求的理解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朝辉  陆林  夏巧云  吴悦  王莉 《地理研究》2012,31(2):279-289
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大样本游客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研究中外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偏好差异及其产业影响。研究表明:(1)国内游客住宿以经济型饭店为主,住宿地集中在世博园区周边及城郊区域,入境游客以星级饭店为主,住地集中城市商业中心附近区域。(2)中外游客在世博园区餐饮消费以快餐及地方特色餐饮为主,消费偏好维度中游客最关注的是菜肴维度与服务维度,国内游客更关注菜肴,入境游客更关注服务。(3)国内游客购买世博商品主要留作纪念,入境游客主要用于馈赠,消费偏好维度中国内游客最为关注是商品主题文化属性和设计加工维度,入境游客最为关注商品的商业维度和功能效用维度。(4)国内游客市内游憩空间区域集中程度高于入境游客;中外游客市内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入境游客选择出租车出行较多;国内游客晚间活动以游览世博园为主,入境游客选择其他娱乐活动较多。对世博游客行为特征与消费偏好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理论上丰富了重大事件旅游研究内容,实践上对于重大事件旅游市场开发与目的地产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桂、黔典型民族旅游村寨为例,从居民、旅游者视角对比分析旅游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的异同,并从旅游满意度出发探讨了“主客”所关注的旅游环境指标差异。研究发现,居民和游客都肯定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自然环境影响,且感知程度较为一致,而两者对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体会;“主客”对旅游负面环境影响感知差异较大,尤其在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负面感知上呈现两极分化;居民和游客所关注的旅游地环境指标也同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地理研究》2023,42(2):371-388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推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作为冰雪旅游产业核心地域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亦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识别及其影响评估成为冰雪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遵循情感地理学关注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研究传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和吉林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样本采集地,借由量表开发与验证流程,从度假游客感知视角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它们对滑雪度假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识别了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15个),并开发、验证了滑雪度假区属性量表(59个测项);(2)滑雪度假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雪道、娱乐、工作人员和人文环境对度假游客体验有显著影响;(3)积极情绪、沉浸体验、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在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重游意向、口碑推荐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为与滑雪度假区属性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深化了对滑雪度假情境下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社区是承载多元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的空间载体,是城市旅游特色目的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点评客观地记录了游客对旅游地的感受,为城市旅游社区形象感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运用文本挖掘法对旅游者发表在百度旅游、携程旅行网等有关北京市典型城市旅游社区的点评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国内旅游者对南锣鼓巷地区、798艺术区、三里屯、什刹海、大栅栏地区等5个旅游社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感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旅游社区认知形象要素可归纳为建筑类、饮食类、文化类、相关地名、(适游)群体、业态等6个群组;(2)各旅游社区情感意象各有特点,体现出一种对认知形象的延伸,但总体而言,文化和氛围类的情感意象较为突出;(3)旅游者对旅游社区的情感态度以喜欢和肯定为主,但在文化理解和感受等方面,各旅游社区存在差异;(4)旅游社区的类型可归纳为历史文化型、现代文化型、综合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以沙坡头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沙漠型景区游客的基本社会属性、决策行为特征、时空行为特征、景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基于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型景区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性,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客源市场;(2)沙漠旅游发展趋势愈加大众化。游客以中等收入的青年、中年为主,且沙漠旅游意愿强烈;(3)网络和亲友推荐是沙漠型景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4)沙漠型景区自助游如火如荼,倍受青睐;(5)沙漠型景区的体验项目备受欢迎;(6)游客在沙漠型景区停留时间集中在4~5 h。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舟山桃花岛景区为例,研究了非主题公园式的外景地在旅游产品和旅游者行为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模式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非主题公园式外景地在旅游产品供给和游客需求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多重体验,实现旅游产品供给和游客需求高度匹配是未来影视外景地旅游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宝清  吴晋峰  刘佳  吴玉娟 《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沙漠。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特点。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偏好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词汇频率分布拟合曲线服从幂律分布,基本符合二八规律。(2)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以自然景观为主。(3)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等三大类活动为主。(4)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自助旅游活动方式。(5)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以美好震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旅游综合体是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供给方式,学术界却很少从旅游体验的角度研究其经营管理。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度假型综合体,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根据网络游记,分析游客在综合体的旅游体验。结果表明:长白山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度假区、酒店、雪和旅游者;旅游动机是亲雪体验和游览长白山。游客行为主要为娱雪和休息放松,游客偏好体现在消费和休闲娱乐。这些行为和偏好特征表明,寻求精神和身体的休息、放松、娱乐是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和主要诉求,而游客的满意度和这种诉求能否实现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未来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