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介绍了气象彩铃的业务实现流程及产品特色,时效性强和传播面广使得气象彩铃在应急服务中发挥的作用,结合天气短信业务发展气象彩铃,找出近年来营销推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美国气象之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美国气象的主要特点1-1 不断优化业务技术体制业务体制改革日趋完善,打破部门所有制和行政框框的界限,形成了上下级的指导与服务、分工协调、互相补充、减少了重复劳动的良性局面。(1)美国国家天气局(NWS)根据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系统设计,将原来的三级业务体制调整为两级。由过去基本上按行政区设置的52个天气服务预报台(WSFO)(相当于我国省台)和204个天气预报台(WFO)(相当于我国的市台)改革为按自然区域设置的119个WFO。这样,美国气象业务工作由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各地的WFO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各种气象业务报表业务也逐步由手制作转为电脑制作。但是,不论是用数据库编程语言制作气象报表,还是用先进的制表软件制作报表,报表制作者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将气象报表中所涉及的各种天气符号,如‘’(扬沙)等输入气象报表中。自1995年我们承接肖塘气象站气象报表的制作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发现用windows98造字程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以造“¥”符号为例,对利用Wind。WS98造字程序造天气符号的过程做一些介绍。启动windows98进入造字程序后,屏幕中间有两个方形区域。左边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气事件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发布渠道的拓展给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带来了更高的时效性和美观性要求。现有的气象业务平台多依赖于第三方GIS (地理信息系统) 组件完成气象数据的分析和产品的输出,系统设计基于GIS的理论模型,在用户交互、图形质量控制等方面受到限制。通过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业务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事件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框架,通过将气象知识形式化,建立天气事件与服务产品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流行的轻量级系统设计思想,应用多种图形处理技术,实现天气事件快速响应,服务产品快速生成。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气象知识抽取、数据分析技术、地理边界裁剪和图形质量控制等。基于该框架建设的原型系统,其结构完整、功能性强,在网站和手机气象服务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马小刚  朝柯 《气象》1999,25(S1):103-106
作者介绍了阜新市气象台利用9210工程所获取的实时气象资料和Micaps系统中开放式数据接口与强大的资料处理功能,开发研制出用于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和预报的能量天气困制作软件系统,在1998年汛期业务应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微信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基于微信公众服务号"江西微农"进行二次开发,集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天气服务,病虫情报、农事指南、农业政策、农技推广等农业服务以及灾情互动、农情反馈、提问咨询等互动交流功能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了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服务平台开发包括了"江西微农"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为省、市、县各部门管理员进行用户管理、消息推送、产品维护以及与用户交流提供方便易用的管理工具,显著减少业务维护工作量,实现省、市、县一体化管理,保障各项服务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天气炫铃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气象炫铃业务的应用、特点和制作流程.其特点是时效性强和传播面广,通过天气炫铃这种个性化的业务可以把气象应急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成为抗灾减灾服务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胡争光  魏丽  薛峰  周庆亮 《气象科技》2019,47(4):581-591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建设是中国气象局承担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GDPFS)要求的任务,为全球实时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供高效丰富的无缝隙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分析指导产品及数据产品服务共享,提高区域性国际天气业务会商交流效率,国家气象中心设计并实现了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全球预报服务共享平台,通过分析全球监测、预报预测等业务数据海量、异构、实时性强等特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多层架构和分布式实时处理、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球实况监测、天气模式、气候模式、模式检验数据的高效加工预处理、产品分析制作、产品自动流转、网络服务共享和业务指导等全流程业务功能,并提供了国际天气预报会商等专业化功能。平台自2018年6月6日业务运行以来,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商用户,超过15万次全球访问量,为全球专业用户高效提供了全球实时天气监测、预报服务产品业务指导,未来将成为中国气象局对外气象业务指导和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承担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城市环境预报等手机信息服务产品的制作、发布及业务运行的维护与开发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的气象手机信息服务工作;承接气象部门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交通气象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河南省交通气象业务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建立交通气象服务业务的重要性,从高速公路天气监测网络子系统、道路天气预报预警制作子系统、实况与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子系统三方面探讨河南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任务.最后,针对未来河南交通气象业务的发展提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气象灾害短信预警系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龙岩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从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率及制作发布的时效和针对性出发,将灾害天气的多级自动预警、预警短信快捷制作和高效自动发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即时手机气象预警短信息发布为主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制作、发布一体化流程。将密切结合地方防灾减灾及经济建设需要的手机气象预警发布对象分级分类和地理信息化,应用电子地图与雷达产品、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叠加,快捷制作气象预警短信和图形化自动选定手机发布对象,直接向防灾各部门和第一线用户发布,显著提高了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预警短信制作发布时效。图形可视化操作直观快捷、地域和级别预警针对性强,短信发布机动灵活、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短时临近预警业务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采用B/S结构模式及Web GIS技术开发了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集约化业务系统。该系统集天气监控、预报预警产品制作、服务分发和业务管理为一体,具有业务整体性强、集约化程度高、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等特点。系统开发集成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突发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概念模型的建立,预警产品的制作与订正,强对流天气区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等。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广西区、市、县三级短临监测、预报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快速交流共享,达到上下级台站短时天气快速联防互动的效果,预警产品制作比旧的业务系统效率更高效,流程更规范,生成的产品内容更标准,上下级业务互动更快速。该系统推进了气象业务的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及维护,服务器布置于省局,客户端以网页方式推送、展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天气监测及预报预警产品制作到发布的所有流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气象》2019,(1):I0001-I0001
《内蒙古气象》主要征稿内容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等。  相似文献   

15.
《辽宁气象》1996,(4):3-4
8月5日,闻世震省长在吕炳华副秘书长陪同下视察,沈阳区域气象中心。闻省长深入到省气象台、省气象通信台、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慰问紧张工作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观看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的运行演示和高新技术开展成果,解下一阶段天气发展趋势及分析预报意见,并听取了全省气象工作情况汇报。现发表闻省长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视察时的谈话要点,供全省气象部门各项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学习。  相似文献   

16.
我省气象业务体系在9210工程之后,已显示出预报体制和流程不适应新的设备与技术环境的问题,影响了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制约了天气在空间,时间分辨率方面的提高,因此,如何在卫星广域网高速舆网络环境下,建立一套新的预报业和作用流程以及省,地,县三级预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吕世华  周铭春 《高原气象》1989,8(4):378-380,T0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气象业务现代化已经广为重视。中央气象台为了发展的需要,已从国外引进人机对话系统,主要为实时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服务。鉴于这种系统需要专门的中、小型计算机实现,因此在我国省、地气象台是很难应用的。为了加快我国业务现代化的步伐,国内也有许多单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限于实时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辽宁”)的数据应用服务,结合JavaScripts、HTML,CSS、Echarts、Vue、高德API等Web技术和Meteoinfo、SpringBoot等后端框架技术,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建立适用于沈阳市的智慧气象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产品叠加地理信息实现数据查询、天气监测和报警提醒,通过Meteoinfo库实现灾害性服务产品制作,通过Echartsjs和高德API技术实现不同气象要素图表信息分析和地理信息联动。平台投入业务应用以来,为沈阳市县两级气象业务应用和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气象》2013,(1):2-F0002
<正>《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气象》2013,(3):F0002-F0002
<正>《内蒙古气象》主要刊登气象科技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的有关技术;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气象科技信息动态等。1来稿要求1.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