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传统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仅考虑土体的各向同性特征,忽略了工程中应力与渗流的非线性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由此,设计一种岩土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周围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搭建测试装置,利用瞬态试验法测定岩土基坑周围土体渗透率,分析岩土基坑周围土体基质块微观结构,得到土体变形方程并求解;从宏观角度分析土体应力,得到应力边界的面力结构,构建土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工程边界条件,选择某建筑工程中岩土基坑作为分析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低于0.2 m,可以为岩土基坑开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能的开采是与岩土介质相关的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从岩土工程应用的角度,简述了浅层地能开采中与岩土体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3个主要的科学问题,即换热过程岩土体热湿迁移机理、岩土层地质构造对热交换的影响以及热交换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的分析成果对于掌握浅层地能开采对土体力学性状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分区决定工程建筑场地的适宜性。通过对修武县岩土体岩性、结构、形成条件、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将岩土介质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相似性、差异性、地貌单元、地形特征、地层岩性等因素,将本区划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区。  相似文献   

4.
地下工程中岩土结构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已表明岩土体中都存在结构面,工程岩土体的变形破坏一般受结构面控制。本文依据结构面 (断层 )优势指标综合值 (Ri)的量化比较,可得出各结构面 (断层 )对隧道稳定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针对各结构面 (断层 )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本文分析还表明,结构面和地下工程中的水害、瓦斯突出、岩体质量好坏等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岩土力学》2004,25(10):1682-1682
我国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基本建设规模大,在工程中遇到的岩土力学问题多,同时也是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活跃的地区之一。由华东地区岩土力学与工程联谊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河海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华东地区岩土力学学术讨论会计划于2005年5月下旬在南京召开。这将是来自华东地区各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设计院(所)、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岩土力学与工程工作者相互交流在岩土力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土体结构、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由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古河道区二元结构地层的粉细砂层深基坑开挖中易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如:地面下沉、流土、管涌、基坑边坡失稳和坑底隆起等,提出了设置合理降水、止水、回灌系统、构筑挡土止水设备、加强施工地质与检测工作等防治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南京某工程深基坑开挖中险情分析和处理措施中得以实践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优势结构面理论,提出了岩土优势结构面的储运水效应的概念,并对它的几个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岩土体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结构面,实际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渗透和突水问题一般是由优势结构面所引起;②在找出优势结构面即富水优势断裂的基础上,确定优势井位、优势井深,可确保缺水地区找水的成功;③地下突水与优势结构面关系密切,但只有具备了多种储运水优势指标的优势结构面才是富水的,才有可能导致突水事故;④在降水和其它地表水的作用下,水将优先向边坡中优势结构面发生渗漏,而水的浸入又加速了土体的软化及结构面的生成,水与结构面相互促进,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滑坡的产生;⑤堤、坝及其地基中的优势面和优势层的存在是内在因素,而水是外在因素。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导致堤坝的渗透、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土体结构、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由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古河道区二元结构地层的粉细砂层深基坑开挖中易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如:地面下沉、流土、管涌、基坑边坡失稳和坑底隆起等,提出了设置合理降水、止水、回灌系统、构筑挡土止水设备、加强施工地质与检测工作等防治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南京某工程深基坑开挖中险情分析和处理措施中得以实践且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建平 《世界地质》2007,26(1):33-39
为阐明土体中存在的构造形迹对工程建(构)筑物地基的影响,将土体中的断层、构造节理和构造裂缝统称为土体新近纪构造结构面,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土体新近纪构造结构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构造结构面分布广泛且具隐伏性,是发震断裂在土体中留下的变形形迹,是近期构造活动最直接的反映,对工程地基土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干斌  郑荣跃 《岩土力学》2006,27(Z1):218-221
岩土介质的热水力耦合效应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等诸多领域,是岩土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成果显著。笔者就岩土热水力耦合动力响应及波的传播理论等问题,较为全面地论述国内外考虑多场耦合条件下土体波动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并对热水力耦合作用机理以及今后研究方向等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50年来的工程地质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了一个研究模式——优势面分析观点。优势面观点是建立在岩体结构控制论基础上的创新,在认识深化并立足于学科交叉上的综合发现,因此能较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优势面理论在水电、桥梁、矿山和地下工程等大型工程中取得了很多应用成果和新进展。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学科,强调地质、力学、工程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作为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的结合,优势面研究有利于解决本学科的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二环,二悬,三基,一优势面”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促进学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推动着岩土工程学科的繁荣和蓬勃发展。土动力学、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与环境岩土工程是未来土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本文从土工动力测试技术、动本构关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对土动力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然后从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及黄土力学特性方面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垃圾填埋处置和水土污染等环境岩土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土力学学科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一系列核心问题的解决,必将为全面提升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节理岩体卸荷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强度特性与传统的加载岩体有本质的区别。目前对于岩石卸荷强度特性的研究比较多见,但对于含节理的岩体在卸荷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尤其是节理面对其强度的影响研究实属少见。本文通过岩体三轴模拟试验研究了卸荷应力状态下节理岩体的破坏特征,突出考虑了节理面性质对卸荷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节理岩体卸荷强度准则的一般表达式并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4.
有限元法被广泛用于解决几何和材料非线性的问题,但标准的有限元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某些材料的大变形问题和计算中的网格扭曲问题。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法)吸取了拉格朗日和欧拉法的优点,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可用于解决仅用拉格朗日或欧拉有限元法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基于ALE有限元方法和弹塑性大变形基本原理,研究了岩土工程中土质边坡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问题;计算结果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失稳时的大变形状态,并能确定较符合实际的临界滑移面形状;同时分析了含软弱夹层复杂土质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LE方法能有效分析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适用于岩土工程的弹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在岩土介质中传播时携带了许多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综合反映到声学参数如超声波速、衰减系数、波形、频率、频谱及振幅等的变化上,根据这些参数可反演得到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及细观结构特征,从而解决一系列的岩土工程问题。首先对超声波无损检测可以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概述。其次系统地阐述了土体和岩石(体)超声试验的研究进展:土体强度参数声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土体微结构参数的超声探测、岩石强度参数的超声测试研究、超声波速在岩石破裂方面的应用研究、超声波声波衰减在岩石材料中的应用、超声波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的研究及超声波流体流动试验的研究。最后,笔者将超声波测试拓宽到土石混合体研究领域,探讨了不同含石量试样的波速和衰减规律,以及损伤声学参数对试样在单轴压缩作用下裂纹扩展的细观损伤特性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了土石混合材料即不有别于土也不同于岩的特殊性。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基于超声波岩土试验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总结,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合理子样数应随土的性质、指标特征、土样质量和工程要求而异。本文在分析了沿海平原各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变异性的基础上 ,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针对不同土层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合理子样数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多已有岩土工程局部安全评价方法未考虑拉伸破坏和屈服、破坏阶段的问题,对围岩的局部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应变软化模型建立了单元安全度的评价方法和新的定义,综合考虑剪切和拉伸破坏模式,定义一个统一的变量ZSD来表征和量化岩土体单元从弹性、屈服到破坏的安全程度,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岩土体渐进破坏过程的局部安全性定量评价。推导了ZSD的各阶段表达公式,利用FISH语言在FLAC3D平台编写程序。通过相应的实例和工程进行了ZSD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该方法具有参数表达简单,易于在程序中实现,可通过ZSD所在值域判断单元所处的状态,可直观揭示岩土体渐进破坏过程等诸多优点。该方法为分析和预测岩土工程中危险区域的演化和描述渐进破坏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的表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体。本文在论述了土体7个结构层次功能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包括低层次是高层次结构的基础;高层次对低层次结构的影响;层次间的协同作用;层次间交错、重叠与演变等。在与土体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中,将土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和分析,有助于复杂问题的简化,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赵密  张少华  钟紫蓝  侯本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2019,40(11):4506-4514
岩土工程随机参数统计特征的不确定性,使得岩土工程可靠度设计存在一定风险。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能够充分考虑随机参数的不确定性结合结构安全性、稳健性和经济性实现最优设计。针对随机参数统计特征的不确定性对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影响,基于可靠度理论和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方法,考虑岩土参数、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力学参数统计特征不确定性的影响,以独立基础几何尺寸作为可控设计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将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基础结构冲切破坏和基础弯曲破坏4种失效模式视为串联系统,进行多失效模式下的结构体系稳健性设计,分析了多失效模式下结构几何参数与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关系。结合稳健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独立基础多目标优化设计,确定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土的结构性是引起天然土和重塑土各项性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基于考虑土体结构性影响的岩土工程方法和手段应代表岩土工程实践发展方向的这一认识,本文以建立海口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式为研究目标。在结构性定量化指标上,引入综合结构势的概念,建立岩土微结构、胶结作用与宏观力学效应之间的定量表达关系。通过对海口地区所取原状红黏土和相应重塑土进行等向固结排水试验和p=常数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分别定义应力型结构性参数和应变型结构性参数。同时发现两者相对于平均主应力存在着归一性化特性,能较好地描述海口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在此基础上对K-G模型进行了结构性的修正,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修正K-G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海口红黏土的结构性,较好地反映原状红黏土的结构性及预测原状红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