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外星行星Gliese 581c,一些媒体赋予这颗行星“第二地球”之关誉,更有人称其为“人类未来的家园”;有关这颗行星的数据,一些媒体报道混乱,有些提法也不够严谨。除此之外,由于这一新发现源于间接推算,很多人对其科学性心存疑虑。为此,本刊转载《文汇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赵君亮的撰文,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不同关系反映在人脑中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联想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在感知或追忆某一事物时,想到与之相联系的许许多多事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回忆方法,主要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在地理复习教学中,笔经常教学生运用由一种知识经验想到另一种知识经验.由已想到的一种地理事物想起另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并产生许多新设想、新构思、新创意,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南极洲”和“青藏地区”都因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分别单列讲述,而且两个地区都是以“高”和“寒”作为主要自然特征,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阐述。在自然环境和科研价值方面两都有许多共同点,在教学中都要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在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方面都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在教学要求上都有相似的目的,而且在教学巾都要借助各种媒体增加感性认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这一节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例如,讲大气的组成时只是点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成分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接着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举例指出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臭氧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名的法制化管理势在必行戴学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许多沿海城市在致力于国际性城市建设。地名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和信息传递的媒体,地名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当前城市地名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西部平原区湖泊近期变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部湖泊近期演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认为导致东西部湖泊近期大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都是人类活动。平原区湖泊的许多传统功能正逐渐被水利工程所取代,今后湖区资源的开发应充分注意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人类与环境”一章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作了概括性的总结.至此,贯穿于上下两册的人地关系主线更为突出。这一章中图表不多,仅“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一幅。该图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较清晰地概述了人类社会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5,(7):63-64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本月初提出要警惕人工智能科技的过度发展,防止人工智能科技失控并超越人类智慧,最终破坏整个星球。一时间,有关地球毁灭的推测等相关话题再次被一些媒体炒热。事实上,这一话题并非只出现在荧幕中或网络上。科学家对毁灭地球的各种可能性都有科学研究与推算。相比一些网路言论的危言耸听,学界用理性思维和数据验证讲述各种可能性和发生率。以下是关于地球灾难七大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王晓 《地理教学》2008,(4):41-42
《人类的家园》1932年最早出版于美国。作者房龙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主要的著作有《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房龙地理》)《宽容》《艺术论》《伦勃朗传》等。其中尤以《人类的故事》和《人类的家园》最为畅销。《人类的家园》这本书出版后,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这本书以人的活动为主线,阐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由一个个生动的地理故事组成,语言诙谐幽默,文字发人深省。虽写于半个世纪之前,许多数据发生了变化,但总体而言,仍是一本提供丰富人文知识的有价值的地理读本!  相似文献   

11.
感悟 草原     
人类已经跨入后工业时代、知识信息时代,这让人类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有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改变;然而,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我们依恋草原、梦牵草原——几乎所有出生、成长在大草原的人们,都蕴藏和拥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草原情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  相似文献   

12.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0,(10):58-60
为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这一主题,在初中地理的课本上没有出现,但中国西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全国上下都在议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为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为了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在学完“中国地理”的基础上,针对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巾国西部”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着重了解中国西部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是高中地理课本最后一章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揭示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生存及其发展的现象,反映了人同环境相对立的一面,阐述了协调入地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唯一性,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提出以下构思。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6,(8):45-45
以色列科学家通过最新考古发现认为,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1000多年前。这一发现不仅使早先人类确认的农业生产开始年代大大提前,而且更新了人们过去对人类如何从游牧时期转变到从事农业生产时代的一些认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地理练习中,常见到这样的题目:“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一天比24小时长还是短?”这个问题涉及到地球自转和公转许多内容,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很难一下理解和弄清的。但实际上只需依据课本两幅插图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陈中原 《地理教学》2001,(1):1-2,11
目前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水,这已被很多科学家所认识。但是,目前西部开发中许多概念会与水资源发生矛盾,甚至冲突。人类文明的进化,实际上是一个水文明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始终离不开水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几大起源,无论是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文明,都是在水的滋润下形成的,都是水的文明。离开了水,一切文明就会枯萎。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所以,要到外星球寻找生命,首先就得找水;只要哪颗星球发现了水的踪迹,科学家们就会欣喜若狂,就会预测那里可能会有生命的存在,从而就有可能为我们的生活空间的扩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预先谋划,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研究学情现状、进行材料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下面从上述几个环节来谈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兴产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持久效能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埃及与中国同为世界的明古国,而现代埃及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等许多方面与中国也有相似的地方,在学习“埃及”这一节过程中容易令人产生联系对比的心理,笔抓住这一契机,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渗透观念、意识、情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