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完成黑河流域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生态补水进行深入探究,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价值效益几方面,建立了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生物生产力指标和抗逆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社会效益指标为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福利的改变,采用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基于DPSIRM框架模型的高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趣  梁振民  刘安乐  赵增友 《冰川冻土》2020,42(4):1363-1375
综合考虑高原湿地生态安全的资源、 环境、 生态、 社会、 经济等影响因素, 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框架模型建立高原湿地生态安全DPSIRM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重值, 运用集对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对威宁草海2011 - 2016年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排放量、 化肥施用强度、 农药施用强度、 人均水资源量、 物种多样性、 水土流失率、 物质生产、 湿地面积退化率、 污水处理率、 物质生活指数、 环保投资指数和政策法规实施力度等是影响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逐渐转好, 2011 - 2012年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属于不安全等级, 2013 - 2016年属于临界安全等级; 从各子系统情况看, 驱动力子系统为较安全等级,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和管理子系统均为临界安全等级, 响应子系统为不安全等级, 成为影响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系统。研究成果可为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轩  周立华  陈勇  路慧玲 《冰川冻土》2015,37(6):1688-1696
水资源利用是民勤绿洲发展兴衰的关键影响因素. 将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典型时期——"以粮为纲"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生态保护时期, 并以其作为研究的特征时期, 建立了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数学模型. 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运算结果, 对民勤绿洲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 "以粮为纲"时期, 生态效益开始下降, 水资源利用的效果欠佳; 改革开放时期,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明显增长, 但生态效益出现新一轮下降, 水资源利用的效果有利有弊; 生态保护时期, 尤其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之后,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开始上升, 水资源利用的效果相对最佳. 评价结果旨在为类似地区水资源利用政策措施的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建水县境内分布有建水盆地、曲江盆地两大盆地,是岩溶断陷盆地区的典型代表,并且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的重点县域,近十年来石漠化治理产生了明显的成效.为探究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的成效,文章以建水县为例,基于2007—2017年Landsat TM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石漠化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年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建立了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对建水县石漠化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研究表明:①2013年以前综合效益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3年以后,各项效益上升幅度开始减小.②建水县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存在正向可持续性,且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要明显高于社会效益.③从指标层来看,限制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为外出打工人口增加率及空巢老人数目增加率,区域吸引力不足.生态效益中植被覆盖增加和石漠化面积减少在人口较少、生态修复力度较大的山区更为明显.而经济效益中,粮食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经济生产总值占比和经济作物收益的增加趋势.建水县石漠化治理以来,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石漠化面积减少,居民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制约,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土保持任务迫在眉睫。为了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探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从经济特征和自然环境出发,选取辽宁省宽甸县杨林小流域进行实地生态监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生态经济学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50,60,73,生态经济系统进入初级良性循环阶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效益指数分别从2013年的55,77增加到2015年的96和100。流域植被密度由31.2%增加到43.12%,预计2020年将达到70%以上。表明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与最初预测情况符合,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王娟  高飞  杜琳  孙丽丽 《地下水》2010,32(4):108-109
作为全国五大灌区之一的位山灌区,不仅为聊城市农业、生态、电力工业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卫)跨流域调水任务,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凳寨乡等两个乡镇为例,采用静态经济评价等方法系统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效益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生态效益明显,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为其他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选取辽宁省南票区新沙河小流域进行实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新模式的优化规划治理方法,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小流域多元化整体布局治理后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 125.13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面植被覆盖度从21.2%增加到31.3%;在社会效益方面,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严重的土地退化已经成为制约吉林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态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结构失调、功能减弱是导致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本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土地退化的前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比例;集约化利用耕地,加大投入,重点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农村替代能源,解决烧柴问题;加强管理,恢复草原生态,提高牧业的经济效益;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法制,用经济手段保障土地质量;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土地科学领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河县郑路镇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指出土地整理应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结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淤地坝工程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彩琴 《地下水》2006,28(3):109-110
淤地坝工程在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其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宜川县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实践,对淤地坝工程的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武冈市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头堂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能大大提高项目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目标层,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土地社会生态安全3个因素层着手,根据PSR概念模型选取了18项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建立起符合区域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杭州市2000~2006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综合评价法对杭州市2003~2009年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予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必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勘查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生态环境影响,构建金属矿床类型-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的勘查开发前景评估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而且也是推动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家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破坏成本评估。通过指标提取和筛选,初步建立了一个金属矿床勘查开发前景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实现全面定量分析待开发矿床的生态损害和矿床价值奠定了基础。并从矿床所在的区域、矿床类型以及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DSR模型为框架建立了湖南洛塔屋檐洞水库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缀块丰富度密度、聚集度、景观均匀性指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数,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有机结合的综合方法,从生态安全状态、压力、响应三个指标体系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屋檐洞库区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对库区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评判出屋檐洞水库库区系统生态安全属于安全级别,并根据评价中间结果找出生态安全响应是洛塔中寨水电站建设的潜在生态危险因素,提出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是中国陕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谋划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维护陕北地区生态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键途径,而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以展现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效益。笔者立足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通过遥感监测、物联网站点监测、人工实地调查与采样手段,基于矿山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数据,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类别、12项指标出发,构建适用于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利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搭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实现修复成效智能评估功能,旨在形成高效、合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全面展现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效益,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调互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的实地考察,对该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该地具有可行性,不仅具有处理污水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对湿地盐碱化改良、湿地退化遏制的生态、社会效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废水资源化用于灌溉、种植芦苇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其前景及今后关注聚焦点。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调互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的实地考察,对该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该地具有可行性,不仅具有处理污水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对湿地盐碱化改良、湿地退化遏制的生态、社会效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废水资源化用于灌溉、种植芦苇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其前景及今后关注聚焦点。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6)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构建洮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4个水资源账户,通过计算水资源生态容量、生态压力、集约利用度、负载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评价指标,对洮河流域2006—2015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减少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对稳定,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农业用水比重过高,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评价指标总体反映出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能有效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调查研究,建立了一个由3级递阶系统(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3大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11项指标构成的塌陷地复垦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运用该评价模型,对积水较深的塌陷地、积水较浅或季节性积水的塌陷地、无积水塌陷地3种情况下,农业复垦、林业复垦、渔业复垦和旅游业复垦4种典型复垦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对塌陷地复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