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数据共享,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积极推进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申请建设,2019年10月,自然资源部将15个通过评估优化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纳入了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序列。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等7家单位为依托单位的京津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各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为局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9个、国土资源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5个、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中心32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实验室11个……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武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高山与极地研究所高山站是国际上有名的高山定位观测研究站之一。该站位于波尔德区以西41公里的科罗拉多前山东坡,海拔2925米。这个站由科罗拉多大学高山与极地研究所管理,并得到该校生物系、地理系和地质系的支持,不仅是科罗拉多大学进行野外教学与研究的基地,而且还接待世界各地科学工作者访问参观、研究和学习。 经美国森林部批准,高山与极地研究所以占地约1200公顷的罗斯福森林区作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试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试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天气野…  相似文献   

7.
李文莉  蒋忠诚  张冉 《中国地质》2021,48(1):345-346
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20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是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台站(图1)。该站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并提供社会化共享服务。喀斯特(Karst)即岩溶,分布广泛。全球岩溶总面积2200万km^2,仅“一带一路”沿线就有50多个国家涉及岩溶地质问题。中国是岩溶大国,岩溶面积344万km^2,岩溶景观奇特,岩溶资源环境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岩溶领域观测研究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岩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全球最为脆弱的环境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有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主要讨论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首先从科学和现实角度说明了开展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LOPEX)的意义,并从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陆面水分过程特征及其对生态生理过程的影响、黄土高原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科学试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且还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的技术难点以及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主要科学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8):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11.
地震数据观测系统是野外仪器班报组在野外采集过程中记录的,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在得到地震资料后,首先就要对野外采集来的地震数据加上对应的观测系统,一般包括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炮号及道号,当出现记录上的失误时,对室内资料处理人员的工作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野外炮记录进行近道叠加来检验观测系统正确与否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查出野外记录的仪器班报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非常有效对观测系统进行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围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研究方向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干旱监测方法、干旱标准、干旱形成机制和干旱气象灾害评估模式;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布局的影响及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基地目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气象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研究方向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干旱监测方法、干旱标准、干旱形成机制和干旱气象灾害评估模式;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布局的影响及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基地目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气象要…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法(MT)是地球深部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之一,也是当今地球物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要实现MT探测,用于野外观测的仪器系统是基础,要求观测系统具有高可靠、高精度、多台同步、轻便等特点。通过集成嵌入式计算机、DTCXO、24位ADC、锂电池组等部件研制了采集主机,动态范围达119 d B(fs=2 400 Hz),功耗约1 600 m W,并配备了轻便的低噪声感应式磁传感器、低漂移电场传感器以及用于野外仪器自检的自检盒,在提高了仪器可靠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和野外施工效率。多次室内及野外试验验证了本观测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轻便性及易用性,可满足陆地MT勘探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大量的实例,叙述了中国科学院野外观测试验站在地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全院野外站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野外站工作协调管理的 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GMS-07综合电磁观测系统主机ADU-07e的主要结构特点,以及主机自检进行观测系统工作状态检查的情况,介绍该观测系统在野外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梳理常见故障的现象和排除方法;通过实例说明无法自检出的未接中心电极和磁道斩波器故障引起的资料异常。故障检测方法同样适用于GMS-07电磁观测系统常规大地电磁野外施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天山冰川站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方向83公里处环境幽静的后峡谷地。海拔2130米。该站由大本营,夏季高山营地和观测研究区组成,它是我院唯一以冰川研究为主的高寒区自然地理科学的综合研究基地。二十多年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天山冰川站不仅在常规观测、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增  相似文献   

18.
雷洁  王金荣  赵磊 《甘肃地质》2013,22(1):90-93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近年来积累的实验经验,概述了目前国外流行的实验矿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在解决矿物生长机制、建立矿物热力学模型、野外观测对比等重要的科学问题上及其研究意义。总结了矿物的实验方法,在样品配制中要注意矿物分子式的计算;样品合成过程中,"胶囊"和盐套的制作,反应及样品分析仪器的介绍和使用,并系统介绍了分析结果应用的方法和软件。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程国栋  赵传燕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0):1005-1012
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及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向,指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研究的必要性,旨在为精细管理水资源,提高单方水产出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思路。以黑河流域为例,追踪流域研究历程,目前从野外调查试验观测,模型模拟到研究平台建设,黑河流域的数据知识的积累已基本具备开展流域生态水文综合集成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进行集成研究应加强的3个方面:①加强综合观测;②强调人文因素的定量研究和人文过程的研究;③重视模型、模拟方法在描述和反演地理真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和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面过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探索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和水分循环特征的关联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背景和陆面过程的基本特征,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黄河源区开展的一系列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及相关研究主题和研究进展;进一步给出了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同化应用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