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库尔勒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普查项目的开展情况,探讨了城市部件数据普查的前期准备、普查流程及任务分解等要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佛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普查项目的开展情况,探讨了城市部件数据普查的前期准备、普查流程及任务分解等要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生产DEM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利用机载激光点云数据提取DEM的关键技术:预处理、点云滤波与分类、高精度DEM制作与质量评价技术;建立了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DEM生产技术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市情专项——高精度地表模型制作项目中;构建了宁波市建成区规则格网1:2000比例尺的高精度DEM模型,为宁波市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房屋灾害信息数据来源众多,为调查底库快速建库带来很大挑战。本文针对多源房屋数据难以快速提取融合的问题,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匹配和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的信息匹配等技术,通过空间数据提取、房屋建筑增补绘、属性信息匹配、属性信息选择,实现了房屋建筑多源信息快速自动融合,为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翔实的房屋建筑数据底板。实践证明,该技术成果数据准确可靠,可有效提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效率,大量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首次普查存在管理效率低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性技术问题,给出标准制定与扩展、管线普查项目办组建、已有数据收集与利用、原有数据重利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利用以及管网数据共享与交换六个阶段关键问题,提出一套适合管线普查、建库、质检、应用全方面的标准、由业主单位牵头其他各单位辅助成立专门工作组或项目办、充分收集并利用已有资料、处理原有管线数据实现高效利用、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城市已建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共享与交换等关键方法,有效辅助地下管网二次普查开展,避免出现首次普查问题,形成管网长期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城市地下管网高效有序管理,为今后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济南市开展了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工作,供热管线是这次普查的组成部分,普查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插件技术,设计了B/S和C/S混合模式的供热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库中管线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编辑和更新等功能,对供热管线数据进行了有效管理,为供热管线和设施的日常管理、规划建设和事故应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地表沉降监测和成因分析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问题,该文采用一种结合InSAR和地表覆盖数据的多源数据监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对Envisat数据集和哨兵1号数据集时序处理中的配准技术进行重点攻关,获取大范围、高精度、多时相的地表沉降成果;然后结合相应年度的地表覆盖数据进行多要素数据的空间拓扑分析,确定地表沉降变化变化的驱动力。以天津市汉沽为例,开展多源InSAR数据、多时相地表覆盖数据的地表沉降监测和分析,发现大面积水域的减少、构筑物和房屋建筑的增加等反映城市建设的指标与地表沉降加剧有密切关系,并结合天津市总体规划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nSAR和地表覆盖方法对于地表沉降驱动力分析的有效性,可为后续城市地表沉降灾害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武汉市在十多年管线普查工作基础上,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深化普查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内容。重点阐述了新一轮地下管线深化普查的扩展普查范围、扩充普查内容、实现市区衔接3个方面工作,同时介绍了武汉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成果和运行情况。最后总结了武汉市在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深化普查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为其他城市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属性特征和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拓展了思路,为城市建设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想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国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背景下,结合青岛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面向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提炼和总结了一套高效、实用、流程化的数据接边技术,内容包括接边流程、接边原则、接边检查和自动接边等。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是体现城镇化的重要特征,研究其分布与演化规律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结合规划、经济、人口等专题数据,采用监测分析模型与评价指标,开展海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分析2000—2018年海南省城市的空间扩展变化、规划实施情况、公共服务水平、综合交通网络等信息,旨在为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客观的监测信息和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期刊博览     
正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接边关键技术研究(《地理空间信息》2016年第9期)在当前全国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背景下,结合青岛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实践,面向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提炼和总结了一套高效、实用、流程化的数据接边技术,内容包括接边流程、接边原则、接边检查和自动接边等。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载LIDAR技术解决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物高度的难题,同时为地物高度信息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根据地理国情普查中建筑物分类指标体系,分析离散点云数据高程关系和分类过程,实现了一种基于点云阶层式分类的城市建筑物高度分级的技术方法,并在Terrascan软件环境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一步核准地理国情普查各类成果内容的正确性,形成符合统一时点要求的普查成果,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统计分析提供可靠数据,为今后开展常态化监测提供详实的监测数据基础。以丰县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为例,充分运用高分辨率传感器、POS无控制点测量和移动测量等遥感技术手段,通过航天、航空、地面一体化的对地观测形成了多源多尺度的影像数据。内业充分利用普查阶段收集的解译样本辅助内业解译,确实无法识别的区域则通过收集的其他专题资料明确已经发生变更的区域。再采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技术,内业预判、外业调查、补绘调绘的方法实施地理国情普查。在内业高精度遥感影像判读基础上,快速采集和编辑调查数据,既保证了普查成果的客观可靠,又保证了成果精度的精确统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软件,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开展了基本统计试验,通过试验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基本统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统计分析前数据检查、数据预处理、坡度带分层及融合和成果质量检查等,避免出现统计错误,并提出了基本统计成果应与其他行业专题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建议,为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数据分类指标体系的异同,以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服务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为主要目标,构建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转换的知识库,基于ArcGIS研制了相关转换插件,实现了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成果向面向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数据的转换,为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劲松 《北京测绘》2016,(3):154-157
总结了北京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工作中常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专家组对这些问题的回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统一了管线普查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标准,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北京市各郊区县地下管线普查做好技术准备以及其他城市和地区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第一次国情普查数据,融合经济社会数据,从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状况、空间交通发展水平4个方面对江都区的城镇发展进行了地理国情专项监测,构建了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实际评价。通过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对江都区的规划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进行监测与分析。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情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低影响开发建设工程立项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某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和专项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城市政府部门在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地理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20.
陈丽佳  符湛斌 《北京测绘》2017,(4):144-146,158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数据升级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查明地下管线的现状,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城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EPS软件介绍了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及数据升级的工作标准、内容、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总结了普查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其他城市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