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估计环境价值的陈述偏好技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境资产稀缺性的增加,在资源利用决策中,决策也逐渐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环境物品利用决策中大多缺乏有关环境价值方面的信息,陈述偏好技术是当前解决环境物品经济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首先介绍了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分类和评估技术,从理论和应用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环境物品非利用价值评估的陈述偏好技术(条件估值法,选择模型法,条件分级法,条件排队法和配对比较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不同的陈述偏好技术的差异,最后总结分析了陈述偏好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李渊  刘子琦  吕小溪 《中国岩溶》2016,35(3):322-331
洞穴滴水与沉积物中的元素作为环境替代指标,在反映其物质来源以及反演古环境气候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喀斯特洞穴体系中的元素迁移机理,重点对土壤、基岩、滴水中Ca、Mg、Sr、Ba四种元素的迁移变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归纳;结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元素的来源与特性,进而对滴水与沉积物中元素比值所反映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应深入探究洞穴体系的元素迁移机制;结合洞穴环境体系的自身特点,区分元素指标在不同环境中的信息指示特征,提高沉积物中元素指示古气候环境信息的精准性;结合石漠化地表环境特征,从洞穴滴水的降雨响应研究入手,建立石漠化环境地下监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唐金荣  苏新  许振强  祝有海  吴能友 《地质通报》2011,30(12):1927-1933
简要介绍了2011年7月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概况。对会议中5个大会特邀主题报告给予介绍或评述。Thomas介绍了亨弗利· 戴维对科学发现的追求和应用,后者在实验室发现了气水合物。Ripmeeste总结了实验模拟中对气水合物客体与载体相互作用、水合物形成和分解过程的认识和成果。Suess指出过去25年间人们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经历了从“避免策略到旨在获取”、“能源开发和二氧化碳储存兼顾”、“追求储量到记录环境变化”3个阶段。Kurihara总结了日本多年的研发结果,包括数字模拟研究、对甲烷储层的分类和产气能力的评估、天然气生产方法等,讨论了商业发展甲烷水合物的可行性和挑战。Sloan介绍了管道安全复杂体系的4种概念性端元类型,并指出风险管理策略比防治更为经济,是未来防止水合物堵塞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2011年7月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概况。对会议中5个大会特邀主题报告给予介绍或评述。Thomas介绍了亨弗利·戴维对科学发现的追求和应用,后者在实验室发现了气水合物。Ripmeeste总结了实验模拟中对气水合物客体与载体相互作用、水合物形成和分解过程的认识和成果。Suess指出过去25年间人们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经历了从“避免策略到旨在获取”、“能源开发和二氧化碳储存兼顾”、“追求储量到记录环境变化”3个阶段。Kurihara总结了日本多年的研发结果,包括数字模拟研究、对甲烷储层的分类和产气能力的评估、天然气生产方法等,讨论了商业发展甲烷水合物的可行性和挑战。Sloan介绍了管道安全复杂体系的4种概念性端元类型,并指出风险管理策略比防治更为经济,是未来防止水合物堵塞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
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以往环境安全概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系统的机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三个子系统,共由25个指标对其进行表征,为环境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球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枢  史培军 《第四纪研究》2000,20(3):213-219
本文介绍了对“数字地球”的不同学术理解和当前国内外数字地球发展重点领域或方向,展望了“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指出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要重视广泛应用对地观测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而阐明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过程,揭示区域和全球变化过程中人与自然在其中的作用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文献 《河南地质》1998,16(2):157-160
本文简要介绍了栾川地区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条件,客观实际地分析了本区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工业基础条件,以及开发管理当中存在的技术、经济、经营管理等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并当前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及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煤炭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慧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Z1):180-183
根据ISO14001环境体系运行中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方法,结合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对煤炭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提出了识别评价煤炭质量影响因素的依据、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依据识别评价结果,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总结了对重大影响因素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当前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在21世纪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介绍GIS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平面图与三维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介绍MAPGIS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在露采矿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对露采矿山生产、管理及决策上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黑河流域张掖市物质流账户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忠  龙爱华  尚海洋 《冰川冻土》2007,29(6):953-959
物质流核算与分析(MFA)以重量形式测度经济系统的代谢规模——吞吐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压力的直观信息,也是生态可持续性的有效衡量.建立包括MFA在内的实物账户,成为研究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基础.介绍了MFA的理论背景以及区域物质流账户的基本框架及其衍生的指标体系,参照欧盟统计局《物质流指导手册》,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初步构建了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物质流账户.结果表明:张掖市物质需求总量(TMR)中生态包袱比例高达86.5%,其中最大的是煤炭及矿物和建材开采所产生的生态包袱,占TMR的65.2%,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破坏影响十分显著,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效率低下.张掖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张掖市经济系统物质资源的需求结构中相对较高的基础原材料投入,缓解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相似文献   

12.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15,自引:2,他引:115  
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是国际上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绝大多数环境物品或生态系统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其经济价值的评估需要运用非市场的价值评估技术。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非市场价值评估技术中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详细介绍了国际上CVM及其发展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了CVM在环境价值评估技术中的地位及其理论基础,总结了最大支付意愿(WTP)的各种引导技术,全面归纳了CVM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简要介绍了最大支付意愿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以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为研究案例,依次建立了2000年水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枯竭成本分配账户和综合账户。结果表明:张掖地区2000年的水资源枯竭成本为1 979亿元,扣除水资源枯竭成本的净国内生产总值占净国内生产总值的96.44%;水资源枯竭成本占传统净资本形成额的9.39%。  相似文献   

14.
The top twenty carbon-emitting nations contribute around 80% to global CO2 emiss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operation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rough establishing a digital economy (DGE) might help these nations to accomplis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carbon neutrality. However, digitalization poses certain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also emissions and digitalization levels vary across nations. Further, the decoupling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 makes it very challenging to reduce emissions without decreasing economic growth.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impacts of DGE and financial expansion (FE) on emissions in the top twenty emitters by considering the direct effect of DGE as well as its indirect effects through economic growth. The newly proposed method of moment quantile regressions (MM-QR) is adopted to unvei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ables by accounting for distributional and heterogeneous variations in variables from 2003 to 2019. The nove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DGE significantly boosts emissions. However,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DGE on emissions through economic growth reduce emissions and thereby, stimulat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terestingly,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DGE are noticeable only from quantiles 6 to 9 and these impacts exhibit an increasing trend. FE decreases CO2 and uplift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ll quantiles without much variation. Economic growth (GR) augments CO2;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its effects reduces from lower to upper quantiles. Population density (PDN) alleviate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nd its effects intensify from lower to upper quantiles. Afterward, the Driscoll-Kraay (DK) regression test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the MM-QR. Based on these novel results, a policy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reduce electronic waste and accelerate digital penetration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economy to enhance resource-saving and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相似文献   

15.
早期煤化作用机制与有机质早期成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熟和低熟油气田的发现、生物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对有机质早期转变的研究;而有机质早期转变机制的正确认识对于煤和干酪根中显微组分的成因、后期热演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早期煤化作用机制和有机质早期成烃作用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7,自引:18,他引:9  
徐中民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0,22(2):139-146
通过对人口和经济这两大需水增长的内因分析,结合黑河流域中游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和人口模型,对流域中游各地区未来水平年2020年和2050年水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在预测时,针对流域中游生态环境状况的盘点,生态环境需水中绿洲内部防风的护田林网建设需水作为外生变量处理;绿洲外围防沙的人工林、人工草场因经济价值体现的经济价值较直接,其需水纳入了需水模型体系。预测结果发现,在采取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介绍了国际主要地学机构(NASA、USGS、NOAA、NERC、BGS)、主要组织(ICSU、EU、OECD、UNESCO)、国际主要基金机构(NSF、ESF)21世纪初10~20年有关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内容与优先研究领域。这些机构与组织的地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反映了国际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对把握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方向、明确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geoscien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 ology)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分析了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过去10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研究机构,反映了过去10年国际地学、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影响力。最后,简要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与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绿洲防护林系统的最优控制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西地区绿洲防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防护林资源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建群种的增长动态,运用生物控制理论,构建了防护林区生物资源管理的最大持续产量模型、生态经济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模型及多资源种群控制模型。根据有关模型和试验观测结果,确定了防护林建群种的资源保护指标、生态经济意义下的最优种群水平和人工调控措施。该防护林主要建群种二白杨胸径的保护指标为 k/2=18.22cm,在不同成本与价格比下计算了主要建群种二白杨胸径指标的个最优控制量。估算了防护林系统的生态需水量,其中农田生态需水量为 1 796 m3/hm2,固沙林和阻沙防护林生态需水量为57 100m3/hm2,并提出了相应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中的现代分析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现代地质分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分析、微区原位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分析、显微观察和结构与形态分析、有机分析、地质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现场分析技术 6个方面评介了当今地质分析的现代技术与方法。地学需求是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分析科学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最后指出了未来地质分析发展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20.
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及我们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介绍了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海岸带”的定义,海岸带在地球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我国海岸带地跨三大气候带,海岸类型多种多样,不但有黄河、长江等大河入海,每年有巨大的向海物质通量(包括从大气中的粉尘输入),有宽阔的陆架,有陆架区和近洋之间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而且沿海人口密集,大河流域经济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冲突集中。近年来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后,在全球变化条件下为使我国的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和制定科学的长期管理政策,亟待通过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提高对其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文中根据国际LOICZ运行计划和我国的特点,提出开展我国LOICZ研究的策略和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