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斑鱯(Mystus guttatus)俗称魽鱼、芝麻鲶、梅花鲶、西江魽、白须魽,属鲇形目鲿科鱯属。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以及海南岛的南渡江水系[1]。斑鱯为无鳞鱼,栖息于江河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其肉质嫩滑,肉味鲜美,与卷口鱼、鳜鱼、鲈鱼一起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2]。同工酶标记技术是研究鱼类遗传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工酶作为一项生化遗传指标广泛应用于鱼类的系统进化、群体遗传、杂交育种、个体发育、病理生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3]。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这一方法对鱼类进行了许多生化遗传学研究,为鱼类的群体遗传和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调查东莞内陆自然水域1982-1984和2005-2010年的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982-1984年,有鱼类151种,分隶17目44科,其中洄游性鱼类8种,河口性鱼类47种。纯淡水鱼类中,鲤形目67种,鲇形目14种,组成东莞纯淡水鱼类的主体,约占84.4%;河口鱼类中,鲈形目26种,与鲱、鲻形目组成东莞沿岸、三角洲水网咸淡水鱼类的主体,约占76.7%。鲤形目、鲈形目和鲇形目组成东莞内陆自然水域原生态鱼类的主体,约占鱼类总数的80.1%。2005-2010年的复查结果,仅存鱼类107种,分隶18目40科,其中原土著鱼类96种,隶属15目34科。近30年间,有2目10科56种土著鱼类消失,减少37.1%,生物多样性下降;外来入侵鱼类增多3目6科11种,从原先占有比例的2.6%增至14%。分析主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鱼类资源变动原因,探讨鱼类资源的利用、增殖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郑慈英曾对珠江水系鱼类区系的分布和地理位置区划进行了研究 [1] ,但未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数量关系上说明区系分布的特点。本文用模糊聚类法进一步探讨了珠江水系鱼类分布的规律。1 数据来源与处理根据资料 [1~ 7] ,1) ,选择珠江水系的主要湖泊与河流进行分析。主要湖泊包括云南东部的星云湖、大屯海、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和阳宗海 ,主要河流包括流经云贵高原的南盘江、西洋江和北盘江 ,起源于贵州的都柳江 ,流经广西的红水河、左江、右江、郁江、浔江、桂江和柳江 ,流经广东的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口。以上各水体中近年来已查明共有…  相似文献   

4.
湛江市沿海鱼类共有171种,隶属于17目73科131属。软骨鱼类有8种,占总数4.7%,硬骨鱼类有163种,占总数95.3%,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106种。根据区系的温度特性,湛江沿海鱼类,可以分成二个类群:暖水性鱼类135种,占总数78.95%;暖温性鱼类36种,占总数21.05%,没有冷水性鱼类。湛江沿海鱼类区系组成与闺南——台湾浅滩鱼类区系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镇江豚类保护区鱼类资源状况,丰富鱼类资源本底数据。【方法】于2013、2016和2019年,分别开展3次渔业资源调查,对该区域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体型大小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鱼类68种属于7目13科47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种类占比较为稳定,鲇形目(Siluriformes)鱼类资源量有下降趋势,鲈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种类占比上升明显;不同年份优势种替代较为明显;2016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6.528、3.026。【结论】保护区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不同年份鱼类群落变化较为明显,渔业资源面临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2、2005和2006年7~8月,对广东省湛江市高桥红树林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5种,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鲈形目有40种,占53.3%,是高桥红树林区鱼类主要种类。测定了主要鱼类的体重、数量、大小、分析了其食性。  相似文献   

7.
1993年7月至1998年8月对蓬莱沿海定置网渔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蓬莱沿海鱼类共有137种,分别隶属于59科108属。根据其适温类型可分为暖水性鱼类34种,占总数的24.82%;暖温性鱼类83种,占总数的60.58%;冷温性鱼类20种,占总数的14.60%。根据食性类型,可分为3类,其中游泳动物食性的鱼类36种,占总数的26.28%;浮游动物食性有22种,占总数的16.06%;底栖动物食性79种,占总数的57.66%.从栖息生境的多样性来看,可分为中上层鱼类38种,占总数的27.74%;近底层鱼类25种,占总数的18.25%;底层鱼类64种,占总数的46.71%;岩礁性鱼类10种,占总数的7.30%。并就渔业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养鱼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4月共设置6个采样点,分别对乌梁素海现存水草区与鱼类放养区水体表层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两区域的营养状态与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6属154种,其中现存水草区(142种)多于鱼类放养区(88种),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种属组成为硅藻-绿藻-蓝藻型,鱼类放养区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现存水草区平均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4.29、4.23,明显高于鱼类放养区(2.46、2.30)。两区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共26种,其中现存水草区(24种)多于鱼类放养区(11种),现存水草区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种,而鱼类放养区则以蓝藻为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现存水草区(25.19×106 cell/L)显著低于鱼类放养区(275.79×106 cell/L)(P 0.05),而平均生物量现存水草区(13.34 mg/L)虽低于鱼类放养区(36.20 mg/L),但差异不显著(P 0.05)。研究显示,现存水草区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鱼类放养区为中度富营养-重度富营养;两区域水质均为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状态。【结论】与历史数据相比,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群落表现为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转变为蓝藻为主。与现存水草区相比,鱼类放养区浮游植物群落因放养鲢、鳙的摄食导致浮游植物多样性下降、种类小型化、优势种向可食性差、生长快的群体型蓝藻演替。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沿海鱼类共有171种.隶属于17目73科131属。软骨鱼类有8种,占总数4.7%.硬骨鱼类有163种.占总数95.3%.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106种.根据区系的温度特性.湛江沿海鱼类.可以分成二个类群:暖水性鱼类135种.占总数78.95%;暖温性鱼类36种。占总数21.05%.没有冷水性鱼类.湛江沿海鱼类区系组成与闽南——台湾浅滩鱼类区系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湛江高桥红树林区鱼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5和2006年7~8月,对广东省湛江市高桥红树林区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5种,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鲈形目有40种,占53.3%,是高桥红树林区鱼类主要种类。测定了主要鱼类的体重、数量、大小,分析了其食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管癌与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 2 0 6 94 4 8个数据 ,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 1750 80例 ,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铅、硒、铷、铯、镁、钙、镓、铊、钍、铀、锡、铪、铋、钼、溴、碘元素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码除法加减交替算法运算精度的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产生的原因。针对提高运算精度给出两种修正方法,并在运算精度、运算速度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泌阳断陷断块圈闭、滚动背斜及其与砾岩体复合圈闭油藏的形成,与断陷东南缘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具下道上正呈断阶状的深断裂带的演化有关。本文首先研究了泌阳断陷区域构造背景,对典型地震测线的原始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断陷东南缘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间的康古尔塔格带是发育在北天山东部地区的晚古生代碰撞构造,本文对该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该碰撞构造的碰撞时代、碰撞单元和碰撞标志进行了探讨,尝试性提出了其碰撞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幔是Lamina牛顿可压缩粘滞性流体假设出发,根据流体力学推导出重力场和地幔流应力场的基本关系为: 此关系式为人们根据重力场认识地幔流对岩石圈的作用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径向成层的地球模型计算由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所产生的地球形变位。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牛顿万有引力位是由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密度增量产生的;由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密度增量来自未挠动的质量密度的散度和位移矢量场。对质量密度的径向成层模型,采用Dziewonski和Anderson的PREN地球模型(1981);对勒夫(Love)和志田(Shida)数,采用Varga和Denis的模型(1988);对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分别取至3和2阶。计算了地球的形变位。所得结果比用勒夫假定(即δW=K_L(γ)V_(?))计算的结果,相差20%。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数字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牛庄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地层中,由于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较多的砂岩透镜体油藏。这些砂体具有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且互不连通的特点。勘探开发这类油藏的难度较大。本文从该地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分析了砂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以王50砂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钻井资料,及综合利用合成记录、地震模型、波阻抗等各种信息,准确标定砂体反射波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同时,对无井区砂体预测在方法上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加装在713雷达上的地物杂波抑制器试验结果分析,指出:经“抑制”处理后,能快速,准确地将气象回波从地物杂波中分开来。采用分级衰减方法对比观测,气象回波损失约5分贝。 采用地物杂波图后,可以改善地物杂波抑制器性能,增大了抑制器在天气雷达组网拼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