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是扎格罗斯碰撞造山带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也是波斯湾周缘前陆盆地的楔顶带,自北东到南西垂直于构造线方向可分为高扎格罗斯冲断带和扎格罗斯简单褶皱带;自北西到南东沿构造线方向可分为洛雷斯坦区(Lorestan)、迪兹富勒湾区(Dezful Embayment)和法尔斯区(Fars)。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始于晚白垩世阿拉伯板块的洋壳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褶皱冲断构造从北东部缝合带向南西方向伸展,并在上新世基本定型。本文选取了横切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的3条地质剖面和两条局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变形分析。剖面分析显示研究区垂向上由一条大滑脱面将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剖面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褶皱冲断变形从北东到南西向由强变弱。研究区发育走滑、挤压和拉张3种构造变形,挤压构造变形占主导地位。挤压构造变形又包括滑脱褶皱、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和双重构造等。  相似文献   

2.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东西向的库车褶皱冲断带内发育近南北向的喀拉玉尔衮、康村和吐格尔明走滑断层,它们将库车褶皱冲断带尤其是作为前缘带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分割成东秋里塔格、西秋里塔格和却勒塔格构造等段落;侧断坡在东、西构造分段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东秋里塔格构造深部发育双重褶皱构造,浅部构造发育断展褶皱;西秋里塔格构造受近东西向走滑断层控制,发育南、北两排构造,剖面上表现为断展褶皱和滑脱褶皱特点;却勒塔格构造是典型的滑脱褶皱.就油气成藏而言,走滑断层是破坏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侧断坡相关背斜是库车坳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 ,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 ,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 ,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冯常茂  刘进  宋立军 《地球学报》2008,29(2):199-204
中上扬子地区构造变形带的形成,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其内部岩层中4个滑脱层的存在为本构造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其形成过程中,隔挡式褶皱首先形成,然后逐步完成向隔槽式褶皱的转变,并最终在造山带根部形成基底挤出式变形带。受构造带控制,各变形区的油气勘探应有所差别:隔挡式褶皱带内次级背斜、具备较好盖层的隔槽式褶皱带及逆冲推覆体之下具有较好石油地质条件地区成为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7.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多期褶皱构造的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板块北缘在中生代期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早期形成的构造样式多被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破坏,仅在大巴山弧形断裂和大洪山弧形带之间的南漳一带较好地保存了早期的构造变形样式。笔者通过对当阳复向斜北段发育的褶皱构造的构造要素测量统计和褶皱叠加关系的解析,在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南漳一带识别出三期走向不同的褶皱叠加构造,按发育早晚顺序分别为NW-SE走向褶皱、NE-SW走向褶皱和近EW走向褶皱,分别对应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以及后期转入陆内变形、江南–雪峰褶皱逆冲带向NW逆冲推覆和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大巴山向SW推进等构造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8.
陈楚铭  贾承造 《地质论评》1999,45(4):423-433
丘里塔格背斜带是库车再生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前锋构造带。依据各段不同的构造特点,沿走向自东向西可分为东丘里塔格段、库车塔吾段、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其中东丘里塔格段和库车塔吾段以浅部膝折褶皱或断层传播褶皱与深部的断层转折褶皱相叠置为特点。而南、北丘里塔格段和亚克里克-阿瓦特段则以发育膝折皱褶、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相伴生的纵向走滑逆冲断层为特点。该构造带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寻找深  相似文献   

9.
王涛  陈景阳  张洋 《江苏地质》2016,40(1):31-36
巴布亚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陆内克拉通裂谷、冈瓦纳裂解、珊瑚海裂开、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4个构造事件,它们共同影响并控制了该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盆地内主要发育3个褶皱带,分别为伊利安褶皱带、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它们主要发育压缩构造样式,由于受到挤压应力的强弱变化,褶皱带构造挤压强度北强南弱,构造类型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0.
玛东褶皱-冲断带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古生代褶皱冲断带之一,也是塔里木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褶皱-冲 断带浅部构造由于遭受强烈剥蚀,为玛东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定 量化建立了断层形态和褶皱形态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利用断层形态来推测褶皱形态的方法,为恢复玛东 地区被剥蚀区域的构造形态提供了可能。文中详细介绍了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将其应 用于玛东地区的典型构造中,建立2 种玛东地区构造变形模式。最后结合工业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认为玛东地区的主要 构造样式是断层转折褶皱, 并分析了构造样式对油气圈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贵州镇宁沙子沟地区北西向构造形迹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筑生 《贵州地质》2000,17(1):30-33,39
沙子沟地区北西向构造是省内闻名的水城-紫云变形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段,该北西向构造带除褶皱外,尚发育有一毓的逆冲断层构造,为一个大型的褶皱断裂构造带。它由两个褶皱带和个部断层带组成,即:打邦-六马-打万挤压褶皱带、阐益-乐纪-岜解逆冲断层带、店子上-岜闹褶皱带、白石岩-板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2.
褶皱中和面对煤层的控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纵弯褶皱变形中中和面上下岩层的不同应力与应变特点,分析了处于褶皱中和面上下各煤层在背斜与向斜部位煤层厚度、煤层构造、煤体结构及煤层瓦斯的赋存规律与差异性,揭示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该研究对于开展煤层厚度、煤层构造及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宿南矿区为淮北煤田重要矿区,其中72煤层为矿区主要可采之一。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该煤层的厚度变化较大,变化特征明显。在矿井地质调查及矿区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该煤层煤体结构破碎,煤层厚度变化与区内地质构造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煤厚区域分布特征方面呈现NW-SE向厚薄相间分布,其方向与研究区总体褶皱方向一致。局部厚度变化特征方面与断层走向及褶皱轴向关系密切。因此,排除该煤层原生沉积影响因素,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以及褶皱作用伴生的层滑构造为区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NNE向断裂(郯庐断裂、赣江断裂)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J3-K1(157-97Ma)为左行走滑,K1晚期至E2为张性拱裂,E2-3以后呈右行走滑;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成形式,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的堑垒式褶断构造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扭旋褶断构造是控制成矿岩体及矿床定位的具体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侏罗纪盆地中发育有断层相关褶皱,有十分清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等构造样式。断层相关褶皱轴向呈东西向展布,形成褶皱的地层是早侏罗世右拐群煤系地层,表明该褶皱至少在煤层形成后,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研究这一构造样式,对这一地区的推覆构造、盆山耦合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确定了库车坳陷吐北、克拉苏、却勒和西秋四个不同地区盐构造的变形样式。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地震地质结构剖面。应用平衡剖面研究方法,恢复了不同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并对库车坳陷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18.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三叠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有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研究,金厂峪地区发育有一系列的环形影像特征。在重、磁资料上也有明显的环形异常。它们的成因有三类:太古宙变质上壳岩中的环形构造;古褶曲构造;岩浆侵位形成的环形构造。通过对它们的影像特征和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出本区太古宙基底岩系发育有近东西向的古褶曲构造,它控制了后期的岩浆侵位和盖层沉积。而岩浆侵位与本区金矿床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本区环形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生栋 《地质与勘探》2020,56(4):675-687
寒山金矿床产于北祁连西段加里东褶皱带北缘,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加强其控矿构造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对矿区勘查意义重大。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发现矿区内赋矿地层为奥陶系阴沟群火山碎屑岩。矿区内褶皱构造及韧-脆性剪切带发育,联合控制了矿体的分布。韧-脆性剪切带发育在褶皱两翼,受层滑剪切系统控制。矿体产在背斜转折端及两翼韧-脆性剪切带内,呈楔形产出,向下迅速尖灭。研究认为,矿体主要富集在韧-脆性剪切带发育部位,矿体的富集程度与蚀变带规模正相关,靠近背斜转折端的位置为矿体富集地段,多阶段成矿作用同部位叠加构成富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