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对黄河口口门附近海岸冲淤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口门附近海岸为淤泥质海岸,是在河流动力与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影响黄河口海岸带冲淤演变的主要因素是黄河入海水沙量和海洋动力;此外,海平面相对升降、地形地貌特征、地质特征、植被情况、人类活动等因素也对海岸冲淤演变有着明显的影响.黄河...  相似文献   

2.
崖门至漠阳江间港湾式海岸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焕庭 《海洋与湖沼》1980,11(2):121-133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自杭州湾以南,大体上属于港湾式基岩海岸,濒临热带亚热带海洋,众多的河流于此人海,沿海的港湾式海岸为海岸地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尚时、罗开富以及曾昭璇等先后对粤中海岸进行过地貌研究。笔者等也曾对粤中海岸作过动力地貌调查。本文以崖门至漠阳江间海岸为例,探讨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流对江苏海岸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全基 《海洋科学》1992,16(3):53-55
本文论述了江苏海岸发育的过程,探讨了长江、黄河、淮河等较大河流对海岸发育的影响。河流不仅能为海岸形态的塑造提供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形成过程中的海洋动力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岸滩演变过程和泥沙流动向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海岸是海与陆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滨海地带呈现出来的海岸地貌,是地质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波浪潮流等海水动力以及河流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的运动和变化,促使了岸滩的演变.海州湾是濒临黄海的一个开敞海湾,海州湾海岸是基沿--砂质海岸与淤泥质海岸的交汇地带.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与登陆台风强度增加,加之我国河流流域实施环保措施引发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得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加剧。因此,按照以往防护标准营造的海堤等海岸防护工程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导致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面临重灾的风险加大。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引发我国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和发展态势,提出了应对海岸侵蚀管理措施的建议;基于海岸防护现状,结合未来面临海平面变化与海岸水动力环境、泥沙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值得关注研发的永久性与应急性新型海岸工程防护技术,为我国海岸管理部门及海岸工程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探讨了海岸地貌学指标在河口区划分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河口区与河流、海洋之间的动态联系的阐述,提出河口区管理方式的建议.河口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环境,具有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动力学过程,每一个河口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在为数不多的体现河口共性的参数中,海岸地貌学指标可用来确定河口区的内、外边界.根据河流水力学特征和河口过程的可容空间范围特征,河口-河流的分界点可用B-L曲线(B为河岸宽度,L为距离原点沿河流轴线的累积长度)上的拐点位置来表示.而按照河口为"半封闭水域"的定义,河口-海洋分界线可采用围封河口水域的海岸线的包络线.河口水域受到河流和海洋的双重影响,且河口区的自然演化和人类开发活动也会影响河流和海洋.因此,在我国河口区管理上应建立海洋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成治 《海洋与湖沼》1984,15(3):282-282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河流与平原海岸地貌工作组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11—17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为该工作组的会员及通讯会员共33人,分别来自11个国家。中国首次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共宣读和展示论文和研究报告24篇,按专业专题分平原海岸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及海平面变化、河流地貌、遥感图象处理地质地貌应用解译及地质矿产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亚湾岸段处于中等开发状态,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和城市建筑违规等环境问题;东部铜鼓岭岸段处于初级开发状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养殖排污.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海岸海洋资源.因此,根据海岸海洋环境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分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华  查勇 《海洋科学》2002,26(9):70-73
结合国内外分形研究进展,系统探讨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海岸线的分形机理问题,指出;江苏海岸的形成受到了构造和河流泥沙淤积的双重作用,而海岸线的走向则受到了构造,河流淤积,滩面物质组成与沿海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另外,江苏海岸线分维的变化与海岸的淤积和侵蚀有着必然的联系;再者,江苏海岸物质组成具有分形性质,这是江苏海岸线具有分形性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学员对沿海平原和河流下游的沉积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训班中外教师及学员五月廿四日上午对山东头沙质海岸进行了地质旅行;五月廿八日至卅一日对胶县大沽河地区的潮坪沉积和河流沉积进行了为期三天半的实习,对崂山县红岛公社后阳村现代潮坪沉积进行了半天的地质旅行.实习的方法是指导教师介绍剖面后,学员对剖面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二度空间上研究原始沉积构造,由原始沉积构造推断水动力特征.根据剖面中原始沉积构造的组合确定沉积环境,认识不同环境中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库赛埃岛红树林海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库赛埃岛居民极少砍伐红树林,毁坏红树林围填土地的规模有限,因此而减少的红树林面积不大,然而,为修筑公路、围填土地等用处在库赛埃岛东海岸礁坪上开采砂和砾石导致向海岸供应沉各物减少和到达岸线波浪强度增大,海岸侵蚀后退,红树林退化或死亡,基至河流-潮汐通道被堵塞废弃。此外,对河流-潮汐通道截弯取直也导致了红树林死亡和海岸侵蚀。  相似文献   

12.
赵子丹 《海洋科学》1986,10(6):50-54
海岸按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岩质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多位于平原河流及大河河口附近,我国很多海岸是淤泥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基本特征是滩面宽广,坡度平缓、滩面的组成物质很细,且粘性颗粒所占比重很大。从淤泥质海岸波浪运动的动力特性来看,一是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沿程衰减较快,这在我们六十年代进行水槽试验时就发现过。根据美国  相似文献   

13.
本书作者是美国J.D.Milliman教授和K.L.Farnsworth博士,于2011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384页。这本专著是J.D.Milliman教授近30年不懈钻研的结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河流入海通量问题的研究。对于河流-海岸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的研究者,本书将是一份重要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4.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本书作者是美国J.D.Milliman教授和K.L.Farnsworth博士,于2011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384页。这本专著是J.D.Milliman教授近30年不懈钻研的结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河流入海通量问题的研究。对于河流-海岸相互作用和全球变化的研究者,本书将是一份重要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6.
海岸侵蚀的解析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者根据一线理论和CERC公式建立了海岸侵蚀的数理方程,给出了河流输沙减少和前滨采沙的五种解析模式及其解析解。模式透过自然海岸的复杂性,找出了海岸侵蚀的一些共性。解析解可以作为数值计算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性、产状和地貌等特征,对海南岛西北部莲花山周缘海岸出露的前全新世海相地层5个典型剖面进行区内对比,以恢复该套地层的产出序列,并推测海相地层的分布范围。结合海相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莲花山周缘海岸的地貌特征,探讨了该海岸带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更新世以前,有河流自东南向西北经德义岭、莲花山入海,海相地层沉积区属于滨岸环境,是该海岸带当时受海水进退作用的主要区域,接受着波浪从北面、河流从南面带来的沉积物;中更新世至今,受雷琼地区火山活动的影响,河流被隆起的火山锥阻挡而截流或改道,海相地层沉积区则被抬升成为陆地,并在全新世海岸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今宽广的海蚀平台,海岸后退平均速率约为10 cm/a。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海岸过程依其所承受的外动力而相伴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以及互为依存的转化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揭示海岸“即时面貌”的波浪、海流、河流和生物建造为依据,将辽宁海岸划分12种类型。在重点表述各类海岸主要特征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类海岸在资源开发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我国海岸遭侵蚀的现象愈趋突出.研究岸滩演变规律、建立合理可行的预测方法有着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运用宇多的等深线变化模型的原理,建立适用于潮汐海岸岸滩演变的预测模型.合理解决沿岸泥沙量沿水深分布的计算问题是建立模型的一个关键,为此引入潮间带破波历时分布的概念,提出了半潮时内的潮间带波浪输沙量及其沿岸滩断面的分布.运用该模型对鲁南侵蚀岸段进行了验证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该岸段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河口海岸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河口海岸是地球四大圈层交汇,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聚散地带,中国入海河流众多,河流挟带泥沙每年达20亿t,占全世界入海泥沙的10%,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对水资源的开以及跨流域调水都能影响流域来水来沙,地下水超采也可以使河口海岸沉降,这些都影响着河口海岸的环境,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开发程度高,导致严重的环境变异,资源破坏,对区域持续发展造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流域高强度开发对河口和邻近海域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河口海岸环境变异的研究,为解决国家目标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