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p 等于900,Q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p 等于800,Q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2.
北京和云南剑川地区的Q_p 和 Q_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在一个地震台接收到的同一个震源区内较小地震的振幅谱去除大震的振幅谱,可求得大震震源的频谱在两个拐角频率之间的趋势的斜率.利用 Q 值在0.0001—100Hz 之间几乎是常数的特性,用试错法对大震的振幅谱因衰减造成的高频损耗进行补偿.当补偿后的高频趋势的斜率与频谱比的高频趋势的斜率接近时,便表示所选取的 Q 值是适宜的.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云南剑川地区的 Q_p 等于900,Q_s 等于400.而北京地区的 Q_p 等于800,Q_s 等于550.  相似文献   

3.
《地球》2021,(3)
正人类演化的主旋律是在其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奏响的。人类的迁徙和扩张之路固然成就了走向社会文明形态的发展阶段,却给于人类同行的其他动植物带来太多的灾难,可怕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胜利似乎正在遭受来自生物界的疯狂反噬。新世纪以来,越来越频繁的病菌灾害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处于高纬向日面的极隙区是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可以直接进入地球磁场并到达地球的近地空间的区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极隙区的观测和研究,综述了极隙区的粒子沉降、场向电流、等离子体对流和电离层电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谭承业 《地震研究》1996,19(1):85-94
本系统讨论了土木工程结构的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设备的构造和性能及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对一般非线性优化控制方法及其效用做了分析介绍;对当前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电法勘探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继善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08-316
电法勘探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其方法理论、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以方法理论的进展为主线,回顾、展望了目前电法勘探中几个重要而令人关注的研究焦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将会对21世纪的电法勘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引言在将近50年以前里克特引入地震震级的概念,在地震学的领域内,已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功。地震震级满足了按强度把地震加以分类这个明确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前进,提出了几种震级标度。按年代顺序为,第一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地震产生的近震震级 M_L(里克特,1935).为了把震级标度应用于远震事件,引入了20秒面波的震级 M_S,称为面波震级(古登堡和里克特,1936)。最后,为使震级标度适用于任意震源深度,定义了体波震级 M_b(古登堡,1945a、b)。不辛,由于这个不一致的发展,立刻出现了困难。明显的问题是如何使得三个震级标度彼此相连系,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的解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地震予报的三要素当中,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主要标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虽然目前在测定震级的工作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但是在当前地震定量问题的各种参数当中,震级仍然是一个最基本的量,与其它震源物理参量相比,定震级的误差,还是比较小的,并  相似文献   

10.
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推荐值和规范值的合理性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参照目前国内外试验测得的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以及多种土层工况和实际地震动输入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对袁晓铭等给出的推荐值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中给出的数值的合理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与国内外结果更相接近,特别是与国内结果相差不大,且避免了土层地震反应中地表反应谱“矮、粗、胖”现象,较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可供无试验资料情形和今后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脈動的原因 遠在十九世紀中葉,地震學者發現在地震圖上除了地震發生時的地震波以外,還有一種起伏不停的微小波動。這種微小的波動,除了因地震儀的性能及其四周環境改變所引起的突然震動外,還有一種比較有規律且帶有週期性的顫動。它的  相似文献   

12.
冯子道 《湖泊科学》1989,1(1):98-105
一、前言三峡大坝建设是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干工程.它不仅在装机容量等规模和技术上成为世界超巨型枢纽工程,在生态环境和移民动迁问题上,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移民最多的一次工程.因此,兴建三峡大坝,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安危祸福。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工程象三峡大坝那样引起举国之关注,世界之瞩目,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因此对这样大工程的争鸣和论证十分认真和激烈,也是可  相似文献   

13.
全部预报和统计资料的综合;科学家、公共当局和公众之间的通讯布局;通讯途径;公众了解的社会决定因素。1.影响地震警报传播系统效能的诸因素2.从最近火山喷发中吸取的某些教训适应于由特殊地震预报引起的情况3.美国国内地震预报的评定与通讯的程序4.地震预报的社会问题5.对1976年日本东海地区地震预报的反应6.以跨国文化观点看待与地震预报的传播和可靠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概述了彗星等离子体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磁流体动力学模式,综述了1985-1986年国际上对G/Z(Giacobini-Zinner)和哈雷(Halley)彗星空间直接观测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概要地介绍了国外某些油气藏或储集层开发后地面沉降现象及其观测方法。指出有可能根据地面的沉降来研究储集层的性质,确定新油藏的存在及其展布,乃至帮助勘探储油构造。  相似文献   

19.
正CH_4与地震和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其释放量能反应出地震和构造的活动强度。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地震前后水体、土壤、大气中普遍存在CH_4异常。CO也是地震监测的前兆参数之一。Singh等(2010)利用MOPITT卫星数据分析了不同高度的CO浓度变化,发现古吉拉特(Gujarat)7.6级地震前几天CO浓度增强,指出CO气体应该是地震前兆信息,是地震前应力增加导致的CO排放,同时认为该地震前几天的地表温度异常增高也跟CO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从邢台地震区以震报震的角度出发,以当地直接前震为端,扩大到海城、唐山大震之前,无论当地或华北广义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性图像,用动态跟踪监视的思路与本文的办法,在长期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以现今的认识和提法综合统一归纳为:用“震情三分律”办法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时段”;用“对称填补”模式以定量规范未来强震的“活动空间”。认为,以现有各地的测、控水平,对Ms≥6.0级地震前记录到的震兆信息是有可能作出短期或临震预测的。对提出的2种特征性图像的物理意义、岩石压力实验等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因地质构造并非短期内能改变大震前后的继承性活动,故本文概不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