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合法 《气象》1993,19(1):1-1
前言 漯河地处沙颖河流域,在1986—1992年的7年间,小麦平均亩产281.6kg(最高315kg,最低241.4kg)。产量不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麦倒伏却是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990年小麦倒伏4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1.5%,千粒重为18.6g,比未倒伏小麦下降10.8g;1991年小麦倒伏56.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9.2%,千粒重下降5.52g。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不外乎两条:一是气象条件不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博山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3%。近年来,小麦产量虽然有上升趋势,但产量不稳,波动较大,这是小麦丰产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112°E以东的平原、丘陵地区,是粮食的主要产地。南北所跨纬度29°42′—32°34′N。本文分析了影响小麦和双季稻产量的气象因子的南北差异。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再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了小麦和晚稻的种植区域的分类,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以31°N纬线为界,以北的鄂中丘陵、鄂北岗地为稻麦两熟区;以南的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为双季稻区。  相似文献   

4.
我省小麦播种面积居全国第四,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6%,是主要的小春作物。其占小春播种面积的比重逐年增加,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分别约为40%、49%、59%左右,近年上升到68%;其占小春产量的比重也相应地出约50%、58%、69%上升到近年的75%。小麦生产的丰歉对全年粮食总产的增减,关系日益密边。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既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冀、鲁、晋、京、津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区之一。干旱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一方面由于七十年代末以来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持续的干旱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昌吉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均占首位.小麦产量的丰欠,关系到人民生活安排和经济收入等.及时而准确的小麦产量预报,是政府制定计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产量预报,对于指导昌吉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  相似文献   

7.
我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但其单产却一直徘徊在150—200公斤/亩之间,仅为同一生态大区的川西乎原50%左右.这一问题的出现,除受土壤肥力状况制约外,最根本而直接的因素是气候。万县地区气候分为以万、开、忠、梁为主体的川东平行岭谷区气候和以云、奉、两巫一城为主体的盆周山区气候.这一气候在小麦生育  相似文献   

8.
武威地处甘肃河西东部,耕地海拔高度大都在1440—2000米,有祁连山水和地下水灌溉,热量充沛,光资源丰富,是春小麦适宜栽培区。武威地区历年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其产量起着左右全区粮食产量的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特别是春小麦进入籽粒增重期,气象条件对产  相似文献   

9.
基于1958-2018年中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8个主产省(市)小麦蚜虫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和小麦播种面积、产量损失、5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和典型农业气象站小麦发育期资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华北、黄淮及苏皖地区小麦蚜虫分区域的气候致灾指数.以小麦蚜虫年代际气候致灾指数所划分不同致灾等级发生频...  相似文献   

10.
1979—1980年度,临清县冬小麦播种面积39万余亩,单产和总产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22.0%和26.9%,属于比较典型的减产年份。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上看,首先是亩穗数明显  相似文献   

11.
曹荣才 《贵州气象》1996,20(3):39-40
普安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农业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多年来小麦油菜产量不高和影响春播3万多亩望天水田不能按时栽插的主要原因是冬半年降水量少(仅占全年15%)春旱较重,几乎年年发生不同程度的春旱,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并制约本县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治理。1普安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普安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东斜坡,珠江水系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位于北纬25”21’~26”10’,东径IOS”06’~104“52’之间,呈南北长条形,平均海拔1400m,最高点横冲梁子海拔2O84.6m,最低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黑龙江省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和1983~2007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 a以来,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从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成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区域明显向北扩展,小麦的种植区域向北收缩,玉米则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基础上,逐渐向北和东部扩展.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是和近20 a来全球变暖、黑龙江省地区气温显著增加分不开的.事实证明温度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类社会,而人类则通过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天水县西南山区包括秦岭、店镇、牡丹、齐寿,李子、大门、关子、平南、娘娘坝、汪川、华岐等十一个公社的全部和苏城、小天水、西口、铁炉、杨家寺等公社的部分地方,平均海拔1600—1700米,部分地方1800—1900米。历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1万亩,约占全县冬小麦面积的34%,而总产量只占全县小麦总产的27%。因此,西南山区小麦的丰欠对全县小麦生产起了举足轻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2.8%,冬小麦增减与否,左右着全县粮食产量。实践证明,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非常密切。一、播种期的热量条件与产量热量对小麦播种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少,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面积,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微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播种面积已接近粮食作物的59%。但是产量受气候影响大,各地单产高低差异显著,产量波动形成明显的时空分布。众所周知,农业收成年景好坏与气候条件联系密切,而且一般研究认为,农业产量形成中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武功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8万亩以上.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为农业服务中,对冬小麦的系列化气象服务进行了初步探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其主要步骤(按时间先后)及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襄樊市位于鄂北,东连桐柏山,西邻武当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点,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本区具有种植小麦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光热资源丰富,春季连阴雨少,小麦种植面积、总产或单产历来为湖北省各地之首。据1995年湖北省统计年报,襄樊市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的21%和35%。平均单产比全省高71%。因此,研制襄樊市小麦产量气象预报模式,对全省农业气象预报业务,尤其是全省小麦产量预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早地小麦(简称地麦)在我省比例较大,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地麦一直是在秋季播种,由于受冬春干旱和霜冻灾害的影响,往往造成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把地麦秋播改为夏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一项突破。从多点试验情况来看,平均亩产200斤,最高达到了400斤。我站试验结果是有效穗25万,千粒重35—41克,穗粒数16—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的气候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陕西气象》2002,(5):28-29
秦岭是我国大陆中部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天然分界线 ,还是我国南北最重要的地质界线。在垂直方向上有独特的垂直景观带谱 ,其中太白山表现得最为明显。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部 ,在陕西省眉县之南 ,跨太白县、周至县和眉县 ,距西安约 1 2 0km。主峰海拔高度约为 3767m。太白山地处青藏高原以东 ,由于高大山体的阻挡给南北大气环流起到屏障作用 ,阻挡了热量和水汽的南北交换。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 ,成为我国南北气候的天然分界线。太白山有典型的生物群落 ,丰富的生物资源 ,完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