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教育的高速发展,使网络课件成为课件制作系统的发展方向,而且开发一个和网络教学系统高度集成的课件制作系统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内蒙古气象远程教育二级站已于2007年年初落成并投入使用。硬件设备已达到建设标准,软环境还处于空白。因此,急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进一步开发与硬件相适应的课件录制和课件点播系统。这对于我区气象系统远程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培训上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情境教学系统,不能为气象观测实习实训同时提供实时的天气现象、观测数据异常和观测设备故障情境,不具备同时开展基于历史观测情境和实时观测情境实习实训教学的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虚拟串口技术和局域网数据共享方法,在VC6.0程序开发环境中,采用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相结合的程序开发思想,运用多线程方式和串口通信机制,研发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实时分发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了分钟实时观测数据、小时统计数据、分钟状态数据,在局域网内从教师机到学员机实时分发共享的功能,同时具备开展基于历史观测情境和实时观测情境实习实训教学的功能。测试应用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数据分发共享及时、稳定,满足了多学员同时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情境教学的要求,大大提升了地面气象观测培训的实效,研究成果可为实时情境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复杂性与网络化的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人类借助网络理论分析工具对诸多现象给出解释,同时设计有效的控制方案对复杂系统进行优化与管理.在现实中,供应链就是这一范例.由于大多数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网络结构,那么从网络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供应网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将会更加贴近现实.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的成果,对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给出了供应链网络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欺骗攻击下的离散时间神经网络的H滤波器设计问题.考虑到被控系统和滤波器在一个易受外部网络攻击且带宽有限的共享通信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本文提出了自适应事件触发机制来减轻数据传输的通信负担.此外,由于通信网络的开放性和互通互联,通过共享通信网络传输到滤波器的实际输入信息可能会被攻击者注入的虚假信息所改变.在此基础上,利用构造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线性矩阵不等式等处理技术,本文给出了滤波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且设计了满足预设性能的H滤波器,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多切换模式下混沌系统的有限时同步控制问题.针对多个不同阶实变量混沌系统,研究了其多切换同步行为,给出了有限时多切换组合同步的定义,进而,在给出误差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实现快速同步的有限时控制方案,并给出了误差系统有限时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方案具有快速收敛性,较好地验证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系统的Fornasini-Marchesini (FM)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的预测控制器设计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所考虑的二维FM传感器网络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预测控制方案来补偿通信时滞.首先,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二维系统保持稳定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稳定性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控制器设计策略并保证系统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实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气象公众服务、决策服务和远程服务信息的制作、发布、管理等一系列流程 ,结合网络技术提出了较规范的市、县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和系统整体设计思想 ,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 Web的市、县共享气象服务平台 ,为气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共享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台风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系统在经大量数据训练、运算基础上,选用了BP网络模型。为适应台风路径预报,对BP网络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BP网络,自动训练到2159次后,由神经网络输出的判定台风移向趋势-西进,北上,西北移与实际历史移行路径概括率达97%。在业务实用时,只需在指定硬盘路径中给出系统运行的3个文件,包括天气系统主要特征参数,系统即可以人机对话形式给出当前台风移动路径概率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个安全、实用的分布式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着重阐述了在IBM Websphere构架下,应用Web Service技术,设计和实现网络用户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以及认证系统的架构与接口设计、安全性设计、主节点全局用户统一认证模块设计、分节点用户认证集成接口模块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沈阳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沈阳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由4个雷电探测站、1个数据处理中心站、若干显示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通过系统可实时获得雷击的时间、位置、强度、极性、雷电流等雷电参数。针对系统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指出了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网络布局、监测网络信息传输与各种终端接入方式等,并就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蒋立 《吉林气象》2010,(2):42-44
现代化气象业务要求高质量的网络传输,对网络传输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实际意义重于事后的补救手段。自动化、模块化的高时效的监测网络报文传输监控系统是实现网络报文传输情况监控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气象信息传输质量发布系统中的一部分(自动站传输质量发布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及主要的设计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线性两端口网络S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史密斯圆图设计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一般方法。并与解析设计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基于事件触发和欺骗攻击的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为了降低智能体间无线通信网络负载,本文引入事件触发机制来减少智能体之间通信的冗余数据传输量.由于智能体间无线通信网络易遭受网络攻击,因此考虑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欺骗攻击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基于事件触发和欺骗攻击的多智能体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通过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分别给出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的稳定性条件和控制器设计算法.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本底台《大气特种监测资料的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数据质量指标的确定等进行阐述,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时间序列检查、参数有效范围检查程序流程图,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还提出了系统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面向网络攻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目标估计问题.由于测量范围有限,网络中只有部分传感器能测量到目标,而且节点受到随机的攻击从而使得测量值被注入虚假信息.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攻击检测识别策略的改进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算法.在该算法中,节点首先基于设计给出的攻击识别阈值来判断其是否受到攻击,生成识别因子;然后以估计误差协方差的迹最小为信息融合原则来设计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处于监测域内的运动目标进行分布式状态估计.同时,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明确给出了网络估计误差均方有界的随机攻击概率的充分条件.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日志管理的珠海市气象网络数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志管理系统建立的气象网络数据系统,兼容原有气象网络形成了统一的系统接口,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解决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技术复用率低,系统日志分散、记录破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以该系统为平台,运用了开源软件系统等自由软件资源,开发多个管理模块,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的效率。系统应用规则引擎设计了日志管理模型,实现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经验的可视化、可积累和延续应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成业务产品种类多和使用方便简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的气象监测系统在测量定位、测量点数据传输方面的不足,结合S3C44B0X嵌入式微处理器高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采用改进的DV-Hop无线传感器定位算法,用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系统可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移动终端的合法监管是国家安全部门保障移动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获取移动终端身份标识是实现监管的基础.首先阐述了移动终端的主要身份标识,以及监管系统相关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一种面向双频点GSM网络和WCDMA网络的多制式移动终端身份感知系统设计方案,阐明系统技术原理与实现方法,并提出对该系统进行优化的技术方案;最后进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刘文泽 《气象》1992,18(4):34-36
本文介绍了AMG系统中图形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应用。给出了图形数据文件结构,为使用AMG系统的用户进一步开发该系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类大系统中的非线性微分-代数子系统,研究其状态观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初始化高增益观测器设计方案.首先,通过一个非线性微分同胚变换,实现了系统的等价变换;然后针对等价系统,给出了初始化状态观测器设计,使得观测误差是指数收敛的;最后,给出一个数值仿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