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烂尾病主要病原及其药敏特征。【方法】从对虾病灶部位分离纯化细菌,用2株代表菌株对健康虾进行创伤浸浴感染试验,分析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坎氏弧菌(V. campbelli)溶血素基因特异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菌株对17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亲虾和养殖对虾分别分离获得编号2018B22和2018MZ1的代表菌,两株菌16Sr RNA和HSP60基因序列均与哈维氏弧菌最相似,且均可被哈维氏弧菌溶血素基因引物特异扩增,表型特征亦与哈维氏弧菌相近;两株菌均可引起凡纳滨对虾烂尾病,其中菌株2018B22的致病力较2018MZ1更强,而后者的耐药谱更广。【结论】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烂尾病主要病原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罗湖病毒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罗湖病毒节段8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罗湖病毒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标准曲线在2.5×10~8~2.5×10~0拷贝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检测限为2.5×10~0个拷贝。试验内及试验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43%与0.54%~1.13%,重复性强;对水生动物其他病毒和细菌均无扩增反应,有很好的特异性。【结论】新建立的罗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可用于TiLV的早期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物种鉴定中的作用,为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以及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弧菌分类学研究成果,阐述16S rRNA基因、管家基因和毒力基因等相关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结果】16S rRNA基因和功能基因可用于海洋弧菌的分类学及其快速检测鉴定的研究,对致病性弧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在海洋弧菌菌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海洋弧菌种间分类的准确性,对海洋弧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探索新型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分类学研究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ZJ0603的PspF基因进行克隆与原核表达分析,优化表达条件。【方法】克隆哈维氏弧菌菌株ZJ0603的FspF基因,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分析,构建表达载体pET28a-PspF,经BamHI和Xho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表达菌株大肠杆菌BL21,对表达重组菌株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与结论】PspF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179 bp,编码33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8.04 ku,理论等电点5.27,不稳定系数41.97,总平均亲水性-0.382,PspF蛋白整体表现为亲水性蛋白。成功构建含pET28a-PspF的表达菌株,其最佳诱导条件为37℃下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0.2 mmol/L诱导6 h,其表达蛋白为38 ku。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spF重组蛋白成功获得,蛋白同源性高,具有作为抗弧菌病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用鲶爱德华氏菌兔抗血清作为一抗,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法,并优化检测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7/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211,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5/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弧菌等13种标准菌株无交叉。应用上述技术对人工感染发病鱼中分离的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为80%;对自然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的20株优势菌检测结果表明,12株菌为鲶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引物从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ZJ0603基因组中克隆GST的开放阅读框(ORF),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GST。大量抽提重组质粒后,于背鳍基部肌肉注射重组质粒免疫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分析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通过核酸水平检测重组质粒在鱼体肝、肌肉、头肾和脾脏组织的分布;用ELISA法检测鱼体血清的抗体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615 bp;免疫7 d后,鱼体中均有质粒分布;斜带石斑鱼血清中产生抗GST的高效抗体(1∶4 096);相应的目的蛋白也在鱼体中成功表达。攻毒后,疫苗免疫保护率达80%,表明GST可作为防治哈维氏弧菌病有效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
根据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溶细胞毒素基因序列和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tox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反应条件优化,测试两种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双重PCR方法,同时快速检测V.vulnificus和V.harveyi。结果表明:纯培养V.vulnificus和V.harveyi的检测灵敏度分别是12 cfu/mL和18 cfu/mL,与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副溶血弧菌及美人发光杆菌无交叉反应;此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具快速、高效等优点,对细菌V.vulnificus和V.harveyi诊断与防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罗非鱼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 LV)的RT-PCR方法。【方法】参照GenBank中罗非鱼罗湖病毒全基因序列,依据其假定蛋白基因片段3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提取罗湖病毒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和扩增体系,建立快速检测罗非鱼罗湖病毒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自然感染罗湖病毒发病的罗非鱼样品进行RT-PCR扩增。【结果】RT-PCR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499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健康罗非鱼、野生罗非鱼及其他病毒对照组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0fg/mL的质粒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用该方法对332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其中36份样品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条带,经测序比对,检测结果正确。【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TiLV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含非蛋白氮(L)、不含非蛋白氮(N)的2种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lanceolatu♂)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C0组),2%、4%酵母培养物L(L1、L2组)以及2%、4%的酵母培养物N(N1、N2组),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56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力指标;观察肠道形态结构;用哈维氏弧菌对实验鱼进行攻毒,研究实验鱼抗病力。【结果】养殖实验结束后,N1和N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N2组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 0.05),而粗脂肪含量以N1组显著增加(P 0.05)。N1和N2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N2组鱼血清总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免疫球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丙二醛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2组溶菌酶、甘油三脂和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N1和N2组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肠绒毛宽度显著增加(P0.05)。攻毒实验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抵抗力增强,N2组的累积存活率最高。【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增重率、免疫指标和累积存活率为判据,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4%发酵底物不含非蛋白氮的酵母培养物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免疫和抗病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获得的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基因序列,应用Oligo6.0软件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感染野田村病毒的凡纳滨对虾进行RT-PCR检测。【结果】RT-PCR可扩增出与设计相符的413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白斑症病毒(WSSV)阳性虾、对虾杆状病毒(BP)阳性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阳性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阳性虾、黄头病毒(YHV)阳性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阳性虾、桃拉病毒(TSV)阳性虾和健康虾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00 fg/mL的野田村病毒重组质粒DNA;用该方法对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386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共检出野田村病毒阳性样品64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凡纳滨对虾野田村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敲除谷胱甘肽还原酶(GR)基因gr对溶藻弧菌HY990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和Overlap 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溶藻弧菌HY9901的gr基因缺失株,通过反转录验证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绘制该菌的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曲线,测定该菌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抗生素敏感性、胞外蛋白酶活性和泳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gr基因的缺失几乎不影响溶藻弧菌的生长趋势,但敲除gr基因后溶藻弧菌对呋喃唑酮、头孢唑林、四环素等敏感性增强,该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显著提高。缺失株△gr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和泳动能力均低于野生株。【结论】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溶藻弧菌的毒力、生物膜形成、药物敏感性、泳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藻弧菌ATCC17749菌体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胶体金及胶体金-抗体结合物,并将其喷涂在玻璃纤维膜上冷冻干燥;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兔Ig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控制线;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素膜、硝酸纤维膜、样品垫及吸水纸组装成双抗夹心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溶藻弧菌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512 000;胶体金溶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加入1.8 mL 10 mg/mL的柠檬酸三钠,500 W微波炉中火加热10 min;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抗体最佳包被量分别为8.0 mg/mL和1.0 mg/mL;试纸条检测灵敏度为1×106cfu/mL,特异性试验显示,试纸条与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美人鱼弧菌、弗氏弧菌、河流弧菌、创伤弧菌等8株菌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表明,试纸在4℃干燥条件下能稳定保存5个月以上。制备的溶藻弧菌多克隆检测试纸条可灵敏、较特异地检测源自病鱼的溶藻弧菌,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0 min内完成,适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从患烂尾病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溃疡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So GZ1401,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是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8.6×103 CFU·g~(-1);结合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及HSP60测序分析,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利用杯碟法研究其胞外产物性质,结果表明:其胞外产物具有淀粉酶、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但无脲酶活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制备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2种途径免疫眼斑拟石首鱼,测定受免疫鱼的血清抗体效价和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抗体效价最高值分别达718.4和128,哈维氏弧菌攻毒后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86.7%和46.4%~56.7%。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药物体外抑菌试验及斜带石斑鱼抗病力研究,筛选有效治疗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病复方中药与中西药联用配方。【方法】用黄连、乌梅、黄柏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1∶1∶1的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将质量分数2.2%复方中草药与中西药联用复方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投喂感染河流弧菌的斜带石斑鱼73 d,研究中西药对石斑鱼河流弧菌病治疗效果。其中,试验组Ⅰ、Ⅱ、Ⅲ的黄连、乌梅、黄柏比例分别为0.9∶1.3∶0.9、1.2∶0.9∶1.0、1∶1∶1,试验组Ⅳ、Ⅴ、Ⅵ的黄连、乌梅、黄柏、恩诺沙星配比分别为0.9∶1.3∶0.9∶1.3、1.2∶0.9∶1.0∶0.9、1∶1∶1∶1,另设空白对照组Ⅰ(健康鱼,投喂基础饲料)、Ⅱ(病鱼,投喂基础饲料)和阳性对照组Ⅲ(病鱼,投喂板黄散)、Ⅳ(病鱼,投喂大黄五倍子散)。【结果】黄连、乌梅、黄柏配比1∶1∶1、质量浓度200mg/mL的复方中药对河流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佳,为最佳配方及用量。40 d病鱼死亡数,对照组Ⅱ对照组Ⅳ对照组Ⅲ试验组Ⅰ试验组Ⅲ试验组Ⅱ试验组Ⅴ试验组Ⅵ试验组Ⅳ对照组Ⅰ,试验组Ⅱ的黄连、乌梅、黄柏比1.2∶0.9∶1.0为疗效最佳的中药复方,试验组Ⅳ的黄连、乌梅、黄柏、恩诺沙星比为0.9∶1.3∶0.9∶1.3为疗效最佳的中西药联用复方。【结论】中药复方及中西药联用复方均可较好治疗斜带石斑鱼河流弧菌病,后者药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罗勒精油对运前暂养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i♀×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石斑鱼保活运输应激缓解技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罗勒精油的暂养浓度与暂养时间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的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暂养时间下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0 mg/L罗勒精油暂养处理,能显著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无水保活时间(P <0.05),延长5.7 h,保活时间为(19.7±0.5)h;暂养24 h处理组的石斑鱼无水保活15 h时存活率仍能保持10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g/L罗勒精油暂养处理组石斑鱼血清中皮质醇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以及乳酸脱氢酶酶活力显著降低(P <0.05),谷草转氨酶酶活力上升速率减缓,石斑鱼肝脏与脑部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 <0.05),热休克蛋白70的释放显著增加(P <0.05),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脑部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与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的上升趋势减缓,暂养过程血清中葡萄糖消耗速率减缓,肝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蛋白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2.5%、5.0%和7.5%酵母培养物(记为Y0、Y2.5、Y5.0和Y7.5组),分别替代质量分数0、10%、20%和30%的鱼粉,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初始体质量0.70±0.03 g)56 d后,测定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酶指标;用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攻毒,测定对虾累计死亡率。【结果】Y2.5和Y5.0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Y0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5.0组凡纳滨对虾摄食率显著高于Y0和Y2.5组(P <0.05);Y5.0组凡纳滨对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Y0组(P<0.05),Y7.5组凡纳滨对虾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Y0、Y2.5组(P <0.05),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Y0、Y2.5组(P <0.05);酵母培养物替代饲料中20%和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对虾攻毒前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P <0.05),Y7.5组对虾肝胰腺丙二醛含量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后显著低于Y0组(P <0.05);攻毒7 d后,Y7.5组凡纳滨对虾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Y0组(P<0.05)。【结论】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比例小于20%时,不会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替代比例为30%时,生长受抑制。当替代量比例为30%时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宿主菌密度和感染复数对海洋蛭弧菌捕食弧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ouA(下称"zouA")为宿主,通过海水共培养实验研究海洋蛭弧菌菌株DA5(下称"DA5")在初始宿主密度10~3~10~8 cfu/mL下24 h的生长,评估低感染复数和高感染复数下DA5对zouA 10 d的生物控制效果。【结果】DA5捕食所需最低zouA密度约为5×10~5 cfu/mL;在zouA密度≥10~6 cfu/mL时,DA5方对其发挥控制效应,且感染复数越高捕食效率越高,即使感染复数低至0.001,一定时间后DA5亦可有效控制zouA数量。而当初始zouA密度低至10~4 cfu/mL时,DA5需在感染复数≥100条件下方可显著控制zouA。【结论】宿主密度与感染复数均影响海洋蛭弧菌DA5对溶藻弧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E. fuscoguttatus♀×E. polyphekadion♂,F1)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褐点石斑鱼及F1代之间的生长差异性。【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同龄的褐点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脑、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edgeR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OG注释,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测序的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组装共得到54 610条unigenes。组装的unigenes共有28 832条unigenes得到注释,共获得2023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0218条上调,10016条下调。GO功能注释显示共34061条unigenes聚类到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的53个功能类别,其中被较多基因聚类到的功能类别为细胞过程、结合、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KOG注释发现,42 753 unigenes被注释到25个功能类别中,其中较多涉及信号转导机制、基因功能预测、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分子伴侣、转录等。进一步筛选到一批和生长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如GH、GHRH、PRL、SLP、AVTp等,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F1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亲本褐点石斑鱼,与杂交F1相较于褐点石斑鱼生长快速的性状相符。【结论】研究完成了对褐点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转录组测序、组装,获得了测序数据在不同数据库的功能注释信息,同时筛选了一批生长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F1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亲本褐点石斑鱼,与现实生长性状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淋巴毒素α基因(lymphotoxin alpha, LTα),分析该基因的组织分布,探讨该基因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淋巴毒素α基因(On-LTα)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健康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离出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毒性细胞(NCC),检测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的表达变化。【结果】On-LTα基因序列全长为2699 bp,包含705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3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K770358)。该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具有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On-LTα在健康尼罗罗非鱼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无乳链球菌刺激后,该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LPS与Poly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结论】On-LTα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菌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解单宁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胁迫24 h后的生理响应,初步探究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血液和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0.05%、0.10%、0.15%和0.20%的水解单宁(HTs),饲喂凡纳滨对虾60 d。对对虾注射0.2 mL的副溶血弧菌(2.5×10~8 CFU·mL~(-1)),感染24 h后,分析血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含量(ROS)、一氧化氮含量(NO)、酯酶活性、Toll样受体(TLR)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血清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结果】在感染副溶血弧菌24 h后,实验组对虾的血细胞凋亡率,ROS、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的AKP、ACP、SOD活性,T-AOC和LZM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虾血细胞TLR和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结论】饲料中添加水解单宁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功能,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清除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的ROS和NO,增强酯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