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肥形变台跨郯庐断裂短水准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形变台短水准测量场地各基岩点与检测线路端点(基岩)组成水准环线进行连测,利用重复观测资料,估算各点稳定度.研究认为,观测资料长期趋势变化是西端A点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合肥台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1987年后测量资料长期趋势变化主要是西端点(A点)场地受荷载变迁等环境条件改变的干扰造成的。2007年新建支线10—S段,经改造形成跨断层测线B—S段,2008-01-01~2008—12-31试测,试测结果表明:10一S段观测精度优于原线路的10—A段;跨断层B—S段观测资料2008年9月以前变化平稳.9月以后的趋势性变化可能是肥东邶.5级地震的震前反映。由此认为:跨断层短水准测量测线布设既要有利于断层形变信息提取,又要能有效地分析排除干扰。并要进行多组的观测。增加检核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发生在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Ms≥7.9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Ms≥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台站垂直形变资料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乌鲁木齐形变台站的前兆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应,前兆信息明显。地震前后形变形态表现为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太原台短水准东西方向测线1986年形变异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测线周围的环境变化与背景干扰.利用动态灰箱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处理,初步认为测线出现的反向抬升异常变化是由周围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此外,本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引言新疆乌鲁木齐形变站是一个大地形变台站 ,其基本任务是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监测断裂的运动 ,为地震的研究和中、短期预报提供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目前主要的观测手段是跨断层短水准测量。乌鲁木齐形变站于 1 981年 1 0月埋点 ,1 982年 5月正式投入观测。当时的网形为旧三角形 N1 EW。 1 985年 9月 ,N1 点向南移 3 0 m至 N点 ,构成新三角形 NEW(图 1 ) ,并于 1 986年 1月开始观测。 1 986~ 1 988年为验证阶段 ,因此文中资料从 1 988年开始选取。笔者图 1 乌鲁木齐形变站场地示意图Fig.1  Sketch of the observation site of …  相似文献   

6.
桃花吐短水准干扰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桃花吐短水准流动资料干扰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点台站水准观测资料作了排除干扰,提取异常信息研究。认为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变化是该点跨断层测线高差变化的主要干扰源;该点水准趋势,短期异常不明显。对基岩标的抗干扰能力,干扰排除的复杂性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年观测资料的分析 ,认为山西大同中心地震台水准测量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地壳的垂直形变 ,并说明断层活动是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测线跨越的断层垂直位移为2 .5 mm/ a,测量场地地面总体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结论。认为测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台站周围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地震局代县中心地震台的水准观测项目在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M6.2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M6.2地震前存在着大范围的应力积累、调整过程。代县台的7条水准测线均存在长、中期形变异常。异常时间大约1a~2a左右。异常幅度变化大。地震发生在测线观测曲线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07年7月20日新疆特克斯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跨断层短水准及F2断层出水异常.该次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站的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短期形变异常及震后效应,也反映了现今雅玛里克山断裂带的最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台的观测手段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5~6.0级以上地震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并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临震前兆异常反映,这可能为震情趋势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对地形变观测影响较为普遍的两类干扰因素特征:1通过分析测点周边场地环境干扰,总结地表载荷对地倾斜观测造成的数据异常变化特征;2利用台风通过时造成的各类自然环境变化,总结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受气象变化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佘山钻孔形变观测资料正常背景噪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佘山钻孔形变观测资料正常的背景噪声进行初步分析并定量刻画其正常信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上海佘山形变观测资料的小波变换细节部分不同尺度包含着不同的信号成分,通过研究形变观测资料小波变换各尺度信号的非震异常特征变化,可能会捕捉到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北麓断裂形变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山西地震带南端运城盆地及其周边100km范围近20a的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形变异常参数、差分、统计等方法对运城盆地内跨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大幅度形变速率异常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研究区内1979年至2002年7次ML≥4.2的地震活动,且山西永济风柏峪测线自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仍存在一定的形变异常信息,表明,中条山北麓断裂目前正处于增强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4.
水准观测的高差变化量是一种众多信息的混合,如何分离形变信息,判断导常是成果分析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拟合,对我台三苹来的观测成果进行了滤波处理,并根据测线高差变化的自检性,讨论了它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测线中的某些土层点受外界干扰较严重,但高差的变化特征基本上能体现断层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储文宜 《地震》1989,(2):48-57
本文研究了地壳形变资料中出现的各种突出变化和长期变化,比较了在同一地点不同深度地层所观测到的形变量,得出的结论是:形变资料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层中所含的水和温度变化造成的。当地层中水和温度的量值变化时,地层便膨胀或收缩,依附于地层的形变测量标志也就随之而被移动。因此,不应把形变资料就作为深部地层的形变信息。 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鉴别由于地层含水和温度的变化所导致的资料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易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汶川8.0级地震时出现的同震形变响应和震前一些测项的异常变化。各手段出现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具有共同特征,反映了当地应变场在地震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及调整过程;部分测项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时间较为吻合,可能包含一定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干扰异常的分析和处理,总结出银川台形变资料干扰异常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为银川台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干扰异常处理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它台站的形变观测资料干扰的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航  苏琴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2010,32(6):649-658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地震局异常核实要求,通过对福建永安小陶地震台钻孔体应变观测系统、观测环境进行逐项现场核实分析,结合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重点进行多测项、多测点资料对比,核实引起体应变大幅变化的原因是降水干扰结束后卸除压性状态的非孕震异常。  相似文献   

20.
李文静  尹宝军 《地震学报》2020,42(6):707-718
气温的升降会造成介质的热胀冷缩,含水量的补充蒸发会导致介质的膨胀收缩,在将这两种因素同时考虑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跨断层短基线测量的形变异常诊断方法,并将其实践于唐山地震台4个测段的短基线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短基线观测的形变响应比序列在保持总体趋势稳定变化的同时,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了显著的幅度变化。经过进一步分析,观察到:① 对于同一测段,形变响应比变化与温度-降雨的变换系数γ有关,当γ过小或者过大时,序列会保持稳定,失去观测分析价值;② 形变响应比幅度变化的动力学来源可能是台站周边的地震,而且是台站东北方向50 km以内的M≥4.0地震。对于不同测段,形变响应比幅值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有所差异,其中垂直于断层测量方向的两个测段得到的形变相应比与地震的相关性最好,与断层斜交但近乎平行断层走向的测段次之,与断层斜交的测段相关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