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Terra/MODIS的沙尘暴业务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MODIS为数据源进行沙尘暴监测的业务化技术流程及方法。以2003年4月9~11日连续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特大沙尘暴为例,进行了沙尘信息提取及等级划分的示例研究,并与已经业务化运行的气象卫星(NOAA-16、风云1C气象卫星)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监测途径。  相似文献   

2.
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多通道信息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此技术方法对2000年3-4月北方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暴过程的沙源和可能路径,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在授时方面的普及,对RNSS授时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数据质量的监测,该文通过对导航星历完备性、观测数据粗差剔除等常规手段进行监测,并首次引入测站接收机钟跳探测,保证数据的质量。针对授时结果的监测,通过设立阈值对授时结果进行监测,并针对授时结果阈值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相邻历元的授时结果监测法,通过数据监测与授时结果监测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授时监测体系,保证了授时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本文的监测体系,选取了多个iGMAS站进行了实验,对该监测体系进行了测试,验证了该监测体系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减灾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沙尘天气 ,特别是沙尘暴及其危害及研建完成的“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及其监测评估实例。系统的研建促进了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分遥感数据在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高分遥感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了专题监测系统的模块和功能设置,以期为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录爽  陈廷武 《北京测绘》2013,(1):76-78,75
简要介绍各类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与技术流程,并对沉降数据进行了全周期的分析。在建筑物沉降监测各个环节上遵循相关技术标准,有效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变化,为建筑物的施工和后期运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开发给矿山环境带来很多问题,怎样利用遥感技术来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监测,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难题。本文采用1∶50 000小比例尺遥感影像图,以临汾市乡宁调查区为例阐述了对矿产资源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监测结果,为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矿产资源开发的建议,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薛娇  胡平昌  陈庚 《北京测绘》2021,35(10):1294-1297
通过研究多种专题类型遥感监测成果,分析了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分层、分类现状,指出了遥感监测成果建库标准制定的难点.从成果数据目录组织、图层命名、字段制定等方面剖析了遥感监测数据建库标准,为多专题遥感监测成果数据集中存储、有效管理及高效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快速、精确、非触主动测量等优势,为应急监测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的基本原理和作业方法,结合2015年全国水文应急测报演练,以重庆市木洞河高危流域为例,对模拟灾区进行了应急监测及数据处理,并与传统测量方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演练结果评价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灾害抢险中能够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位移沉降监测、倾斜监测、降雨量监测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点实时在线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质灾害点的内部物理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对策提供有利支持,防患于未然。实验表明,该联合监测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监测出受灾点的变化趋势,为预警分析提供了可靠信息,减少了野外巡查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棉花遥感监测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棉花种植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灾害、病虫害监测,棉田质量与棉花产量监测估测,棉花像元识别等方面。不同的遥感影像、不同的分析模型和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监测目的,通过这些应用成果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采用新型遥感数据源和分析模型进行棉花的遥感监测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加快地方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省级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十分必要。介绍了河北省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总体架构、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该平台将国家遥感数据分发单位、地方业务化监测单位、现场观测单位有机联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卫星遥感数据与现场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产品生产、数据管理、成果发布至精度评价的全业务闭环流程,实现了海洋环境常规监测业务系统后台全自动化运行,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河北省海洋遥感监测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地方海洋遥感监测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HJ1卫星数据为实验数据,通过运用遥感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完成实验区遥感反演作物长势指标体系研究,并将农情监测数据进行web发布。为高分数据迅速投入使用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同时为农作物估产的运行化遥感提供了标准、快速的农情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遥感技术获取时间间隔为一年的同一区域的地面影像,对前后两个年度影像进行比对,采集新增建设图斑。结合使用已经发布到厦门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上的专题数据,建成新增违章建筑图斑的矢量数据库。然后使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对图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实现对违章建筑的监测与管理。采用这种现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为城市违章建筑的监测与管理提供更高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及时、有效的卫星遥感应急监测信息服务框架,是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数据统筹管理、多源数据处理、应灾信息分析及信息服务快速发布等关键技术为核心,依托高效互联机制和高速数据通道,构建了卫星遥感应急监测信息服务框架。通过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应急遥感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实现了对灾前灾后数据的实时推送,以及灾区遥感解译图、三维地形、救援通达性及火灾变化等综合信息服务的及时发布,为四川省火灾一线救援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新时期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探索性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肖昶  张莉 《测绘通报》2019,(8):116-120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新设备、新方法不断出现,遥感数据来源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遥感数据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但由于遥感数据源过于复杂且数据量庞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源的选取成为一个难题。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目标,选择遥感数据源的主要质量因子,采用一定的赋权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比较,可实现数据源的最优选取。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主观专家评价和客观熵值计算的比选方法,归纳数据源的主要质量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各因子赋权计算评价值,实现了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源的评价比选,试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沙尘是全球气溶胶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对地表辐射收支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在过去的几年中,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本文整理了不同传感器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文中提供了一份国内外对雾霾监测研究的简要概述,并有针对性地评估了各种方法和经典指数。最后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希望提高遥感在探测全球沙尘暴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被物候是研究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间关系的重要参量。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阈值法、拟合法和延迟滑动平均法等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传感器网络法、物候模型法等物候遥感监测验证方法;从遥感监测方法和数据源两方面分析物候遥感监测的误差来源;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遥感物候的主要研究方向:从机理层面,应创新植被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建立标准化地面验证数据源;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组成高时间分辨率的原始遥感数据源,提高植被物候遥感监测的时间分辨率和测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王牲  江南  胡斌  魏清字  胡显志 《测绘科学》2010,35(2):164-166,53
对于动态监测太湖蓝藻水华空间分布的业务需求,构建相应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可以为之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系统总体结构和系统技术流程角度介绍系统的构建思路,并且探讨研发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本系统采用系统配置与单体模式技术实现系统架构,并设计良好的数据结构组织影像数据处理过程,同时将当前蓝藻水华遥感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应用到系统影像建模中,使得本系统在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Monitoring the production of main agricultural crops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and prepare for disruptions in food supply and fluctuations in global crop market prices. China's global crop-monitoring system (CropWatch) uses remote sensing data combined with selected field data to determine key crop production indicators: crop acreage, yield and production, crop condition, cropping intensity, crop-planting proportion, total food availability, and the status and severity of droughts. Results a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or various food crops and if needed provide early warning about possible food shortages. CropWatch data processing is highly automated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rovide new kinds of inputs for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ropWatch as a remote sensing-based system, describing its 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monitoring approaches.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examples of monitoring results and discusse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ropWatch approach,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global crop-monito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