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视艺术欣赏是人类在精神上对美的需求且与其对应的、按美的法则建造的“第二自然”,具有审美属性;是一种审美创造与审美关系。从悲剧、悲剧感,喜剧和喜剧感及其审美价值等方面均可印证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既充满着喜剧性 ,又充满着悲剧性。悲喜剧交织在一起 ,喜剧因素往往加强了悲剧性 ,因而形成了作品悲喜剧融汇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既充满着喜剧性,又充满着悲剧性。悲喜剧交织在一起,喜剧因素往往加强了悲剧性,因而形成了作品悲喜剧融汇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馆员的审美精神对于和谐图书馆建设意义深远。阐述审美精神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审美精神与图书馆精神的关系,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审美精神对和谐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指出培育馆员审美精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中对婴儿体貌的审美是以婴儿的生理特征为基础,认为身体白胖、脸庞丰满、额部高宽、头部圆大是形成婴儿体貌美的因素。这种婴儿的体貌美是一种趋向变形、夸张的美,是融合优美和滑稽美的审美形态。也是一种象征意义的美,具有深厚的中国民俗文化意蕴。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追求平安、健康的在世理想,以及特殊的求福、祈福文化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庄、惠“濠梁观鱼”的故事 ,比较典型地表现了庄子的认识论思想 ,从审美的方法入手 ,在境界的意义上来看待 ,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化的哲学 ,注重的是宇宙与人合二而一的本体论 ,即审美之“境”。  相似文献   

7.
审美意象是作家精神的符号和标志。屈原与柳宗元"骚怨"意象的主要差异,一是意象选择从神奇瑰丽转向世俗怪异,二是意象表达由连类比兴变为整体象征和寓言,三是意象关系由主客融合转向部分反常乖离。造成这种差异的客体原因主要是时代、环境和风俗的变化以及历史审美风尚的变迁;而主体原因则主要是屈、柳神秘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不同建构。透过两者的差异及其成因,可以更好地把握屈、柳"骚怨"精神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怎样鉴赏赏石艺术品赏石艺术品的鉴赏过程,通常要经历由审美直觉的形、质、色、纹之美,到审美体验的具象、意象、抽象之美,再到审美意境的艺术创造之美这三个阶段的递进。审美直觉的形、质、色、纹之美形态之美主要包括观赏石的体量、外部形态和石肤。所谓体量,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石体积的大小。而外部形态则包含有二。一是造型石的外部形态由曲面或平面构成,曲面显得柔和,平面显得坚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本身产生认识、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在音乐欣赏中,人们必须学会倾听音乐、体验音乐情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懂椁音乐欣赏技巧,才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并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本身产生认识、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的过程,在音乐欣赏中,人们必须学会倾听音乐、体验音乐情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懂得音乐欣赏技巧,才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并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神怪小说起源于古代人们的鬼神信仰,鬼神信仰源至远古人类认识世界的神秘感觉和对鬼神的敬畏心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以及两教的自神其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鬼神信仰。神怪小说从宣扬神秘到利用人们心理的神秘感自觉的虚构创作,神怪小说借神怪故事更多地表现了现实世界的情感。从神怪小说发展的历史看,作品的宗教感不断弱化,神秘感则得到不断强化,即使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作品也不例外。神秘感的强化说明了作家的创作更多关注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是文学走向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皮质衣服作为服饰的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及文化变迁关系极其密切。诞生初始,皮衣以实用功能为主,但已有原始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后来与封建礼制和封建特权结合起来,负有浓厚的政治权势色彩,成为特权阶级的享用品,功利性明显地渗透于审美意趣之中。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皮衣又成为时尚和消费的符号,呈现出审美和文化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之后 ,由于拨乱反正的大环境的出现、评论员对于“新闻评论”的理念的变化、媒体和受众互动的审美诉求等原因 ,“旧闻评论”已经成为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构成主要是 :( 1)从已经问世的“旧闻”中发掘新闻 ;( 2 )从尚未问世的“旧闻”中发现新闻 ;( 3)从司空见惯的“旧闻”史料中“切入”新闻。此类新闻评论的美感在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的使命感、“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正义感和“以古例今”的审美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掌握语言学修辞知识、语境知识,对理解课文内容及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变传统的"表面释义型"教学模式为"深层理解型"教学模式,通过相关修辞学、语境学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挖掘、领略名家作品之丰富内涵,真正达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宋诗是宋型文化在文学层面的折射与反映。大历时期,宋型文化的某些因素已经开始萌生,故而大历十才子诗歌已经开始具备宋诗的某些特征。在诗歌题材、审美理想、创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大历十才子与宋诗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大历十才子对宋诗的影响是正负兼具、交互迭加的,而不是停留于字句表相的单一作用与直线演进。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者总认为周扬和胡风几十年的恩怨在胡风冤案中起了很大负面作用,但胡风和周扬几十年的矛盾乃至他所指控周扬的"罪状"都属于当时主流文艺思想的范畴。周扬在处理胡风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和态度,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而是"醉翁"借助"山水之间"行"酒"之意。胡风的舛难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其意义完全超越他个人命运,留给后人的思考,就是文艺理论再也不能和政治捆绑在一起。若此,方能避免出现因个人宿怨而酿成惊天冤案的惨象,跳出继续站在"左"的立场上批判极左的怪圈,在文艺的根本问题上实事求是,恢复"五四"追求人的解放、人的文学尤其民主和科学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7.
从江南士风这一视角解读《荷塘月色》以及朱自清写景散文,并从中透析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深层文化心理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娱乐化发展,体现在电影的爱情多角化、艺术形式嫁接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和造型雷人化、场面的视觉化、台词方言化、古装片现代化、明星云集化。这种电影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