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脱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2.
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涉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上黑龙江盆地的西北侧,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和推覆体不同可划分为4条构造分带。推覆方向总体由NW向SE,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运移距离大于4 km,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期。并在较为系统研究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生成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河北兴隆复式叠瓦扇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波  刘洪章 《地质科学》1997,32(2):165-172
河北省北部兴隍-平泉复向斜的西端发育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推覆构造,该推覆构造具有三重结构的特点,即由上叠瓦扇、下叠瓦扇和下伏系统组成。上叠瓦扇可以分为被分支断裂分割的太古字、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和寒武-奥陶系5个逆冲岩席;各分支断裂上陡下缓,向下逐渐归并于F1主逆冲断裂上。F1断层下的石炭-二叠系也发育了一组叠瓦状逆冲断层,形成了与上叠瓦扇具有不同变形特征的下叠瓦扇。由于这一构造特殊的两套叠瓦扇结构,故笔者称其为复式叠瓦扇构造,这是一种新的推覆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矿井物探、钻探等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矿井的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井的控煤构造样式。研究表明:矿井主体构造为以阜凤逆冲断层为主推覆面的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具备完整的上覆外来系统、主推覆面和下伏原地系统。控煤构造样式包含单斜断块型、堑垒构造、逆冲褶皱型、挤压断块构造等,其中以单斜断块型和堑垒构造为主。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北部兴隍-平泉复向斜的西端发育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推覆构造,该推覆构造具有三重结构的特点,即由上叠瓦扇、下叠瓦扇和下伏系统组成。上叠瓦扇可以分为被分支断裂分割的太古字、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和寒武-奥陶系5个逆冲岩席;各分支断裂上陡下缓,向下逐渐归并于F1主逆冲断裂上。F1断层下的石炭-二叠系也发育了一组叠瓦状逆冲断层,形成了与上叠瓦扇具有不同变形特征的下叠瓦扇。由于这一构造特殊的两套叠瓦扇结构,故笔者称其为复式叠瓦扇构造,这是一种新的推覆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7.
皖南控煤推覆构造类型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地区,推覆构造十分发育,其类型可分4种,即台阶状道冲断层及断层转折褶皱;叠瓦状逆冲断层;堆叠式逆冲推覆构造;翻卷褶皱。认识这些类型,对了解区域构造和寻找煤炭资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银洞金矿区东段纳秧矿段为向北顷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该构造是近东西向的纵向逆冲断层,延伸大于4km,倾角25°~60,°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倾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前锋带、中带、根带的受力状态、变形特征以及各带的围岩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控矿作用不同。控矿部位是岩性组合有利膝状褶皱和断层产状由陡变缓的转折地段,即推覆断层底面"凹兜"处。地表多个矿化点和钻孔矿化显示,纳秧逆冲推覆构造控制了"楼上矿"的产出,纳秧矿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杨大欢 《贵州地质》2003,20(2):80-82
南加逆冲断层系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剖面上由主逆冲断层和一系列次级逆冲断层组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组合。运动学特征反映出具由北东向南西逆冲的性质,同位素资料显示其形成于印支组。该断层系对研究黔东南地区的地质构造具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闽北仁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闽北变质岩中,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向南东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及其上盘的推覆岩席组成,由南燕向北西方推覆,往逆冲方面可分为上,下2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时期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杨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14-1319
藏南古堆地区具南北分带特征。北部地区靠达拉岩体,受也拉香波穹窿影响,断层以倾向南的正断层为主,地层呈多期次挤压褶皱形态,且出现呈楔形构造夹片出露的红柱石板岩、石榴石片岩等变质核杂岩地层;中部地区断层、褶皱较发育,褶皱呈紧闭的层间同斜褶皱,断层以倾向北的叠瓦状脆-韧性逆冲断层为主;南部地区为相对稳定区,该区地层相对较完整,褶皱以宽缓向斜形式出现,且越往南越宽缓。这一构造样式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及后期伸展作用的背景之下,由北向南的挤压推覆的结果,总体上它是一套挤压褶皱~推覆逆冲断层的组合,呈叠瓦状展布的隆子断裂是主推覆断层。  相似文献   

12.
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青藏高原碰撞挤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之一。通过构造剖面和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分带性特点,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可以划分为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与锋前带,相应地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层、冲断褶皱、断层相关褶皱、单斜构造等不同的构造组合。对逆冲推覆锋带中苏盖特和阿克陶生长背斜、生长地层及形成时序分别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帕米尔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以前展式(背驮式)向前陆方向扩展,逆冲推覆始于上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弧形构造东西两段逆冲推覆运动方式和地层缩短量有很大差异:西段为与挤压方向垂直的逆冲,而东段为斜冲兼顺时针走滑;西段地层缩短量大于东段。  相似文献   

13.
叠瓦状逆断层是地壳中分布的主要断层组合形式之一。为了揭示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组合形式下叠瓦状逆断层间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大型物理模拟手段,以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景,研究了两条平行叠瓦状逆断层和在其间与之相交的断层组合形式下地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对于研究区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它们的走向垂直的情况,靠近构造挤压端的断层会首先发生失稳破坏,较大的局部应力释放会使地壳内部整体应力有所降低,但在下伏断层的深部会出现应力的突然升高;(2)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而且在两条断裂之间存在一条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垂直,叠瓦状逆断层附近浅层地应力变化较早,地壳易沿叠瓦状逆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带动所夹逆断层的地应力发生调整;(3)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在其间夹着走向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斜交情况,地壳易沿所夹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触发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变化;(4)仅存在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叠瓦状逆断层间夹逆断层的情况下,在断层端部和几条断层交汇部位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该问题的研究对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逆冲断层是以挤压性应力为主的构造复杂区常见的构造类型,含煤地层受逆冲断层影响,常隐伏在老地层之下,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分布规律和几何形态研究成果,能够在煤炭资源勘查中发挥较好的指导作用。青海省中祁连地区木里煤田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其构造应力场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Ⅲ阶段NNE—SSW向的挤压对该地区控煤构造起到主要作用,形成了一系列NNW—SSE向展布的含煤向斜褶皱,同时形成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以木里煤田的聚乎更矿区和江仓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推覆构造下找煤理论,经过钻探验证,在逆冲推覆断层的下盘发现了侏罗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证实了逆冲推覆找煤理论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西南回龙地区逆冲推覆发育于桃溪变质核杂岩构造东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倾向南东东的叠瓦状逆冲断层及逆冲岩席组成,推覆运移方向由南东东入北西西,具明显分带,为单冲型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发育时期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中段渐新世发育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在地块边界与汇聚部位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典型实例如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羌塘地块北侧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伦坡拉—安多—索县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冈底斯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大部分逆冲断层呈现叠瓦状排列,指示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方向,与印度大陆北向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高精度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脉主中央逆冲系与羌塘地块北侧风火山逆冲推覆构造初始发育时代均早于35 Ma,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风火山相关岩浆侵位年龄为28.8~26.5 Ma。青藏高原腹地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结束于早中新世五道梁群湖相沉积之前。青藏高原渐新世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对地壳缩短增厚与均衡隆升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25万甘孜县幅区调将测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岗嘎逆冲推覆构造和雀儿山滑覆构造.岗嘎逆冲推覆构造由三个叠瓦状排列的推覆片体组成,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推覆,具后展式叠瓦扇的特征,属B型俯冲推覆类型.雀儿山滑覆构造为测区内逆冲推覆、地壳大幅压缩抬升之后造成的重力不均衡的产物,属重力滑动滑覆构造类型,其滑移方向为北西向南东.  相似文献   

18.
淮南煤田逆冲叠瓦扇构造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南煤田推覆构造发育于淮南复向斜南、北两翼。南缘推覆构造更为强烈,规模亦大,系由一系列走向近EW,向S倾斜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各断裂上陡下缓,向下逐渐归并于统一的滑脱面,从而构成上叠式逆冲叠瓦扇构造。滑脱面在倾向上及走向上均呈波状变化。北缘的反向逆冲叠瓦扇可能是在南缘逆冲推覆的构造作用下被动产生的。这在宏观、微观及超微观分析中都清晰地得到显示。然而,它们是近于同时形成的。这样就构成了淮南煤田的前缘止于反向断层的逆冲叠瓦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9.
1:25万甘孜县幅区调将测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岗嘎逆冲推覆构造和雀儿山滑覆构造。岗嘎逆冲推覆构造由三个叠瓦状排列的推覆片体组成,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推覆,具后展式叠瓦扇的特征,属B型俯冲推覆类型,雀儿山滑覆造为测区内逆冲推覆,地壳大幅压缩抬升之后造成的重力不均衡的产物,属重力滑动滑构造类型,其滑移方向向为北西向南东。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运用1∶5万双柳树幅、白雀园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阐述商城石门冲一带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大别山商城石门冲一带中生代逆冲推覆作用,使本区发育的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下古生界石门冲岩组、上古生界石炭系及中生界朱集组等,不同程度卷入NE向逆冲推覆系统中,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叠瓦状逆冲断层带。逆冲推覆距离最小约为6 km,形成时代约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最晚不超过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