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初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湖北及邻区1969至1981年的地震资料,分别求解了三峡、麻城、蒲圻、丹江4个地区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是不一致的,其中鄂中—三峡地区主压应力为北北东—南南西向;鄂东地区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南西西向;鄂东南地区主压应力为北西西—南东东向;鄂西北地区主压应力为北西西—近东西向。这与本区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基本相符。这种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场,反映了我国华北、华南和西部地区构造应力场作用交界部位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禹治水与长江早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人和 《湖泊科学》2003,15(Z1):184-189
水是大自然最富才华的艺术家,是它塑造了雄奇的长江三峡;水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源泉,是它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上古历史是一部人类同洪水共存的历史,许多古史传说都与水有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是长江洪水频频发生的历史时期.大禹是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治水英雄,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大约四千年前,他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尚书·禹贡》载述,大禹从上游开始经三峡地区一直疏导到长江的中、下游河段,书中曾多处提及禹从事疏浚长江河道制服洪水的水利活动.又据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大禹治水还到了位于江汉平原的古云梦泽.《水经注·江水》则明确指出,三峡河道是大禹开凿和疏通的.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在太湖流域,大禹治水的传说广泛流传,对大禹的崇拜与信仰也极为盛行.考古发现,在长江三角洲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缺失地层中,淤泥厚度达1-1.5 m.一些专家认为,那是4000a以前发生于良渚文化末期的那次特大洪水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夜光萤石     
正华夏有三大奇珍异宝蜚声海内外。它们是古代流传夜明珠(隋球、悬黎、垂棘),楚国荆山和氏璧,以及西凉夜光杯。其中,夜明珠在我国古代民间又称为"夜光壁、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夜间能发出光芒的奇石。据专家介绍,"夜明珠"其实是能发光的萤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古代中国人喜爱夜明珠,是认为夜明珠有灵性,是镇山之宝,能除掉一切邪恶。印度一些人把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日本学家玲  相似文献   

4.
利用古代日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方法和已有的结果为基础,研究了日本的古书中记载的可能与古代一次日全食有关的“天门”传说,及朝鲜的古书中与此有关的记载。本文的结果支持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传说是由发生于公元158年7月13日的日全食引起的观点,并在历书时ET系统下计算分析了该日食的参数,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约为2.22小时。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发生在东北的5级以上的学震及其与中国大陆26个地震带6级以上(其中东部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级以上深震有可能引发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应变能大释放阶段。其中与东北深震统计相关最高的地震带是:金沙江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澜沧江-眉公河地震带以及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在中国东商地区相关性相对较高的地区是:郯城-营口地震带、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臁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11)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能,通过摩擦生火取暖、御敌和熟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率,"火"的利用终于让人类从动物界中分离,走到了统治地球的霸主位置。如今的新人类为了过上美满文明的新生活,不断创新发现新的能源,甚至即将要在"冰中取火"。这种来自冰中的"火",其天然产出物俗名就叫"可燃冰"。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金贵 《地球》2012,(3):31-32
关于菊花石,盛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古代浏阳河畔有一位秀才,酷爱菊花,经常赏菊吟诗,并把最喜爱的女儿取名为"菊花"。"菊花"与书童"菊石"相爱,却遭到封建思想严重的秀才百般阻挠。菊花与菊石宁死不屈,在重阳节的夜晚,手挽手投入碧波潭中,从此,潭中的岩石上绽开着一朵朵洁白晶莹的菊花。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是过去的人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7,(8)
<正>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它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震纬度分布特征和北纬35°峰值异常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1900年─1980年全球Ms≥6.0地震7936次分析后发现,地震发生在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占49.69%,发生在南北极因(63°5N—63°5S)之间占99.17%,发生在南北极圈外只占0.83%,即很少发生地震;其中8级地震98次,在35°N线为高峰。又分析了公元648年─1979年全球M≥8级地震257次主要亦集中在35°N线附近。尤其是历史上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在35°N线附近者多。这些现象可能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虽广泛分布一到两期二叠系火山岩,但它们何时尖灭、如何尖灭、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储层及断裂活动有无关系等均不十分清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顺南1井三维地震区内发育火山岩,且在奥陶系发现可能的热液储层气藏.本文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仔细解释了火山岩的岩性、期次、展布、火山口位置和沉积尖灭线等,认为工区内二叠系只发育了一期库普库兹曼组玄武岩及凝灰岩,开派雷兹克组为陆源碎屑岩,周边顺南2井、古隆1井火山岩的缺失属于沉积缺失,非剥蚀缺失.火山口虽然分布在过顺南4井的北北东断裂两侧,但其位置也受早期NEE和NW向断裂带与晚期NNE向断裂交汇点的控制.此外,顺南1井工区奥陶系地层发育大量由热液溶蚀造成的片状强振幅异常以及管状强振幅异常,其中片状强振幅的分布与火山口位置有一定相似性,即受到多组断裂交汇以及断裂密集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调研资料为主,结合鄂东南地区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对该区重要赋矿地层层段、构造体系、成矿岩浆岩系列与空间结构、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初步拟建了该区的"层—体"耦合成矿模式,并就深部找矿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地壳结构接收函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71个远震的波形资料,用接收函数方法提取了布设在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的34个宽频带流动数字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通过对接收函数反演,获得了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敦化一线莫霍面深度32~33km,向西地壳厚度加厚,到长春附近地壳厚度约为36km.在天池火山口莫霍面深度为达38km,而镜泊湖火山口森林的莫霍面深度约为39km.总体看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是南浅北深.长白山天池火山口附近地下10km左右有一明显的低速层存在;镜泊湖火山口森林附近30km也可能有低速体存在;研究发现莫霍面上S波速度梯度在火山口附近和远离火山口有明显区别.在火山口附近其莫霍面的S波速度梯度比非火山口地区的S波速度梯度明显小,说明火山口下与一般的地壳莫霍面结构有差别.研究发现沈阳—敦化一线两侧的莫霍面深度有较大变化,其位置与地表的敦化—密山断裂基本一致,说明敦化—密山断裂是研究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地质构造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湖北省台网观测报告,计算了1959—1989年共31年的湖北及邻区地震活动性指数。选用不同震级下限计算的A(b)值随时间变化形态基本同步,均表明1970—1974年连续5年本省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1973年A(b)值极大。本文还讨论了A(b)值在同一时段内的分区效应,鄂东、西地区A(b)曲线相差一个位相后,两条曲线的波峰、波谷基本重合。鄂西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3年为最高、1975年最低;鄂西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9年最高、1978年最低。本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水平与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平静期与活跃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3)
<正>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它不仅是地方性的港口名称,更代表了世界海洋文明进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刘从效扩建唐朝开元年间修建的泉州城,并且在城里城外大量种植自东南亚引进的刺桐树,因此泉州别称"刺桐城"。在古代的西方海图与航海典籍之中,也一直以"刺桐"称呼泉州。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一段描写:"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相似文献   

16.
周玉凤 《地球》2011,(12):100-101
黑舍里氏法名众圣保,是一个7岁时得天花而夭折的小孩这是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一件带有“子刚”款的玉器中国古代能在器物上留下名字的玉器匠人很少,陆子刚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宁盆地活动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伊宁盆地主要分布有巩留南、喀什河、雅马特等6条活动断裂,断裂走向近东西向与北酉一北北西向。其中巩留南断裂、喀什河断裂、雅马特断裂等在晚更新世一全新世时期有过多次显著的新活动,切错了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堆积物。在喀什河断裂上1812年发生了8级大展,形成长约100km的地震形变带。在巩留南断裂、雅马特断裂、伊宁断裂上也有受控于断裂近代新活动的中等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巍然屹立,西南有黄河逶迤东流,南接中原沃野,北有长城雄踞.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一系列断陷盆地纵贯南北,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流贯其中.土地肥沃,兼有灌溉之利.自古以来,就有劳动人民繁衍生息.因而在盆地之中,汾河两岸,古代文化遗存多有发现.闻名中外的“丁村人”遗址、侯马盟书、云岗石窟、五台山佛寺的古建、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以及其他著名的文化遗址、墓葬、古建、雕刻、壁画等,不胜枚举.还有不少地方成为历史上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如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夏都安邑,春秋时晋都新田,北魏都平城等,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举头论明月     
蓝颖春 《地球》2012,(10):80-83
月球由于离地球较近,而且肉眼可见,因此它满载了人类的梦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探讨的对象与谈论的话题。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大量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关于月球的幻想和神话自从人类有历史起就一直延绵不绝。但一直到现代,月球的成因仍然是个谜。有人认为它是与地球在同一块星际物质中形成的,而有的人认为它是地球在遭到另一不明大天体撞击后,产生的碎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明 《地球》2013,(10):78-81
正在考古遗物中发现,中国古代勤劳的先民很早就学会了勘探和开采有利用价值的矿物,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辽宁抚顺煤田的废墟中,发现有古代的玉石雕刻,经测定其年龄大约是距今6000年(新石器时代)前的产物。中国北方最早的铜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皿,曾被商代(16至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