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2014,(4):5-5
4月15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2014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去年地灾防治工作,分析研判今年防灾形势,并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受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委托,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视频会上提出,要牢牢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扎实做好201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面对严峻形势要加强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3,(5):7
一是抓紧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并完成编制、报批并颁发实施;二是严格执行汛期巡查、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应急值守、灾情速报、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制度;三是及时调整补充防灾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开展新一轮"万村培训"行动;四是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7)
<正>贵州是全国典型的内陆岩溶山区省份,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6月22日,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肖才忠表示,今年以来贵州省已发生地质灾害11起,未造成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65万元。成功预报地质灾害7起,避免了1801人伤亡。如5月10日贵州省道真县玉溪镇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判精准、撤离迅速,成功避免了6户31人伤亡。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每  相似文献   

4.
正7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18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传达近期中央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上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对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出新要求。会议强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严峻和任务艰巨,在心态上要谨慎再谨慎,部署要认真再认真,措施上要抓细再抓细,责任上要落实再落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涿鹿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防治对策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防"与"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符合涿鹿县的实际情况又易于执行。  相似文献   

6.
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省级专项资金投资的凤城镇下芹村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土厅批准,施工阶段已进入尾声。本文对该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有关情况、取得的成果加以概述,为防灾、减灾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和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包括评估依据、技术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暖日益严重,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与过度建设,导致了大量地质灾害的发生.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伤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情况排在世界前列,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研究已成为了我国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因此,作者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与《全国地质灾害通报》发布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江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以及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获得的成功,对类似条件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2,(8):40-45
针对我国汛期强降雨增多,地灾防治形势严峻。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做好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灾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尽最大努力避免地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徐绍史指出,当前是地灾防治最关键的时期,要坚决做到认识到位、研判到位、部署到位、检查到位、应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20,(5)
正"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是今年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活动主题。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类型复杂,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特殊的气候气象条件、特殊的地形条件,在我国形成了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农田灾害和气象灾害五种大类,并呈现多发、突发和群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井研县岩体破碎、坡体崩滑等地质灾害频发.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对井研县坡面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为防止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井研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通过调查核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其中新增31处.本文根据井研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整体以小-中型崩塌、滑坡为主,集中分布在磨西镇和海螺沟、得妥镇湾东村、得妥镇大渡河沿岸三个区域;主震和余震、鲜水河活动断裂、地形地貌、特殊岩土体是泸定地震同震崩滑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泸定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在未来十年内会极为活跃,需要密切关注磨西河和支沟、大渡河河谷两侧的高陡岸坡、大渡河高阶地、磨西台地边缘区域以及磨西镇、得妥镇同震崩滑密集发育的泥石流沟谷。根据同震地质灾害应急防范的管理逻辑,建议地方政府按照过渡性安置详查阶段、恢复重建阶段、长远规划阶段三个阶段来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城市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来获得综合防灾规划的决策依据。在综合灾害指标的计算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10种灾害最终的评价权重;以地震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识别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计算为例,给出了潜在灾害的风险指标计算。最后以综合灾害指标为重要衡量标准,结合给水管道功能上的布局要求和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在烟台市开发区给水管道综合防灾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完成了给水管道的综合防灾规划。本文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7)
<正>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党组成员、局长周时洪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机制,探索新路,重庆在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等地质环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刘奎峰 《地球》2012,(5):76-76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广东省地质局呈报的《关于2011年工作情况及2012年工作思路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批示:“希再接再厉,在找矿和防治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贡献。”省长朱小丹、副省长许瑞生也分别作出批示。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辖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叶城二牧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分区评价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四个等级:地质灾害高危险区(10.71%)、地质灾害中度危险区(36.67%)、地质灾害低危险区(43.24%)、地质灾害非危险区(9.68%)。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叶城二牧场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新疆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全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增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建燕  姬玮  李秋香 《地球》2011,(8):76-86
7月19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电视电话会议。据《地球》记者了解,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批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区域活动构造及动力学背景、新构造运动特征和地震活动等资料分析了昭通地区的地震构造背景;以2014年鲁甸M_S6.5和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例,在分析其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房屋结构,特别是简易结构房屋特点等因素厘定该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可能面临的灾害,如地震地质灾害、房屋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等;并着重讨论了活动构造的性质及运动方式等与震害特别是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最后,从房屋建筑选址及质量、地质灾害防范、公共安全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对昭通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