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人造宇宙飞行器的变阻力大气摄动问题,给出摄动的分析解,并与常阻力大气摄动问题进行比较,得到了两个方面的主要结论,一是变阻力大气摄动保留了常阻力大气摄动的基本特征,另一个是变阻力大气摄动的解与帆板的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荷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地球磁场对带电人造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菏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从计及J2项的地球重力场度规出发,我们导出在这样的度规场中人造卫星的摄动加速度及在径向、横向和轨道面法向等方面的摄动函数,进而计算了轨道一阶导数的平均值,讨论了在这种重力场中卫星的轨道特性。其主要结论是:1、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摄动仅对近地点角距ω和平近点角τ产生长期项,而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不仅对这两个根数有长期摄动,而且对升效点角距Ω出有长期摄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半长轴a,偏心率e及倾角i都没有长期摄动;2、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倾角i和升交点角距Ω仅有短周期摄动,但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除了对它们有短周期摄动外,还有长周期摄动,对Ω甚至还有长期摄动。  相似文献   

5.
根据后牛顿方法,得到了自转因素产生的轨道根数的参数化后牛顿效应。这种效应对轨道根数a、e、i、M没有长期摄动,只对ωΩ产生长期摄动,并且对所有轨道根数不产生长周期摄动,只产生短周期摄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  相似文献   

7.
《大气一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英 《天文学报》1995,36(2):200-207
引起《大气一号》两颗气球卫星(DQ-1A和DQ-1B)轨道倾角变化的摄动因素主要是太阳光压摄动、大气旋转和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引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增大,平均每天变化约0.0017,大气旋转引起轨道倾角减小,平均每天变化不到0.0001,但随着高度下降,变化量亦增大,陨落前达0.002。本文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给出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为:(1)由太阳光压摄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计算登月飞行轨道,需要知道摄动力对登月飞行轨道的影响,以便计入满足精度要求的所有摄动模型。与人造地卫星轨道相比,登月飞行轨道有一些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登月飞行轨道所受的摄动力的影响不同于人造地球卫星所受的摄动影响。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选取了满足登月飞行轨道计算精度要求的摄动模型。  相似文献   

9.
用功能转换原理和摄动理论的两种方法重点研究了导体卫星在地球磁场和有电导率介质空间飞行时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半径的摄动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导体卫星在圆形轨道上受磁感应阻力后轨道半径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外还有周期性变化。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的其它要素的摄动影响概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1976年10月到1977年7月期间,全球对卫星STARLETTE激光测距的连续300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潮对该卫星轨道的摄动。1.在力学模型计及地球形状、大气阻力、日月引力、太阳辐射压和固体潮的摄动情形下,应用最大熵功率谱和周期图解法分析了所得STARLETTE的轨道倾角的残差。从中可明显地看出,海潮的4个主要分潮波K_1、P_1、K_2和S_2所产生的长周期(长于20天)摄动。2.以计及上述所有摄动并还包括海潮摄动在内的力学模型为基础产生模拟资料(即参考轨迹),然后应用计及上述所有摄动但海潮摄动却除外的力学模型数值积分所得的轨迹去拟合这些模拟资料的方法,估计了海潮对STARLETTE在5天弧段内的位置影响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轨道计算的一种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积分来计算长周期和长期摄动,而用经典分析解的表达式来计算短周期摄动,这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高空电离层中运动的带电荷的卫星受电感应阻力后对轨道根数产生的摄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赤经、历元平赤经均有周期摄动影响 ,但除对半长轴有长期摄动效应外对其它轨道根数均无长期摄动。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不受摄动影响。文中以飞行在高度 1 50 0km的电离层中的导体卫星作为算例。计算结果显示 :带电导体卫星在高空电离层中带有一定电量时电感应阻力对轨道半长轴的缩短产生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天体力学中的摄动理论和天体物理学中的气体星多方模型理论研究了太阳多方模型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影响。文中给出了太阳日多方指数n=3的模型由于自转、扁度和内部密度分布等因素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星轨道要素除长轴、偏心率和轨道倾角不受长期摄动外升交点经度、近日点经度以及平近点角均受长期摄动的影响。最后利用理论结果对行星轨道要素的长期投动效应做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在表1中给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近地卫星联合摄动的计算方法,给出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同量级时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近地点地面高度在160公里≤z_0≤250公里,轨道偏心率在0≤e≤0.01的近地卫星。  相似文献   

15.
舒斯会  陆本魁 《天文学报》2005,46(2):165-172
研究了Coriolis力和离心力摄动对Robe限制性三体问题主要平动点位置及线性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Robe限制性三体问题主要平动点的摄动位置和Coriolis力和离心力摄动对主要平动点位置和线性稳定的影响量级.改进了Shrivastava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电离中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高空电离层中运动的带电荷的卫星受电感应阻力后对轨道根数产生的摄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赤经、历元平赤经均有周期摄动影响,但除对半生长轴有长期摄动效应外对其它轨道根数均无长期摄动。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不受摄动影响。文中以飞行在高度1500km的电离层中的导体卫星作为算例。计算结果显示:带电导体卫星在高空电离层中带有一定电量时电感应阻力对轨道半长轴的缩短产生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林森 《天文学报》2001,42(4):428-435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双星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变化的后牛顿效应,给出自转对轨道产生的长期摄动效应和周期摄动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星点角和平近点经度均产生周期摄动效应,但对前两个轨道根数不产生长期摄动效,人对后两个轨道根数产生长期摄动效应,并利用理论结果对6颗双星系:EK Cep、GT Cep、NY Cep、V448 Cyg和V451 Oph中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产生周期和长期摄动效应做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显示:对于两个质量较大快速自转的双星系,由此产生的后牛顿铲应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三体摄动分析解的一种表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江徽  刘林  张伟 《天文学报》2000,41(1):79-92
在太阳系中,大行星、小行星和卫星(包括自然卫星和人造卫星)等对应的运动问题,都可以处理成受摄二体问题,而摄动源又多为第三体,作为第三体的摄动天体,有的比运动天体离中心天体近,有的则相反,前者称为内摄内体,全者则称为外摄天体,对一个具体的运动天体,可以同时出现这两个摄动天体,但是,只要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的轨道都建立在以中心天体(质心)为坐标原点的同一坐标系内,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即除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  相似文献   

19.
一.绪论所有的普遍摄动方法,都是以摄动函数展开作为基础.在古典天体力学中,勒维里叶等用平近点角作自变量来展开摄动函数;韩申和纽康等用偏近点角;格耳登等用真近点角.这些方法的根本缺点是收敛范围小,而且收敛得慢.用这三种方式展开的收敛范围,在萨莫依洛娃-雅洪托娃的论文中作了具体研究.特别是在被摄动行星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紫金山天文台于1954年开始从事小行星摄动的研究,八年多来进行了近10颗小行星的特别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鉴于国内计算技术的迅速进展和小行星研究的迫切需要,1962年秋季,在经过较多的准备以后,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快速电子计算机,初步成功地建立了小行星特别摄动计算的工作程序.我们考虑了在太阳-内行星的质心综合引力下,小行星所受木星、土星的摄动,按照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