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星地球不均一成因和演化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研究地球的成因和演化必须要与太阳系的形成结合起来。文章在综合最新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地球的不均一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对星子学说、地球的多阶段堆积模型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 ,从行星演化的角度阐述地球不均一成因的理论框架。根据行星起源的星子学说 ,以及天体化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多重限制 ,行星地球的增生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即原地球的形成阶段和晚期星子堆积形成上地幔镶饰层阶段。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铅、钕、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存在化学不均一性 ,而这种不均一性很可能代表初始堆积星子化学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火山活动是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和多数卫星共同经历过的地质作用.类地行星及它们的卫星表面普遍分布着多种火山和火山岩.其中金星、火星和月球与地球上的早期(始太古代)火山活动有许多相似性.现在,火星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早已停止,而金星和地球上仍有火山活动.类木行星的卫星上主要活动的是"冰火山",它们之中有些还有十分强烈的活火山活动(如爱莪和海卫一).对太阳系天体火山作用的对比研究能够提供认识太阳系和行星演化、天体深部和浅部地质作用过程、矿产资源形成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信息,是比较行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第13届V.M.Goldschmidt国际地球化学会议(简称Goldschmidt 2003)于2003年9月7~12日在日本仓敷(Kurashiki)召开.会议内容反映了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前沿,从地球的圈层到行星宇宙、从生命的起源到岩浆和变质作用地球化学、从宏观到纳米物质举凡地球科学的重大课题均有涉及;从会议的内容看出:①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②对行星和陨石等天体物质的研究是当前地球物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③矿物的晶内扩散是了解变质过程中物质迁移规律的新手段;④生命的起源和早期地球演化仍是当前地球科学讨论的热门课题;⑤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地球物质科学的新生长点存在于学科本身,学科间的融合交叉是学科得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天体化学     
获中国科学院1990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天体化学》专著,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教授的科研成果。该书以他从事天体化学研究27年来的科研成果为主导,并系统综合国内、外该研究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全书57万字,317幅图、178张表。 该专著的内容分四个部分共12章:一、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元素起源;二、太阳系的化学特征演化,即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同位素特征、形成环境与化学演化。包括太阳星云的物质来源与凝聚过程;行星化学及其大气化学、地形特征、模式成分、内部构造与演化特征、行星演化的能源与热历史;月球化学、月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9月4日至25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空间化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五个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1人。这次讨论会既有理论基础知识讲座,又有研究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有关同志介绍了元素起源、天体演化、太阳系起源、比较行星学、小行星物理、行星环起源等有关学说的内容和进展;代表们汇报和交流了在空间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成果.主要内容有宇宙尘、慧星、太阳观测、星际分子云、地球外物质辐照历史、宇宙线化学及陨石的宇  相似文献   

6.
地学领域里的纳米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学领域里的纳米科学问题姜泽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纳米物质,特性,应用纳米科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纳米粒级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现象及其特性的科学。在地学领域它涉及到天体的起源和演化、深部地质、成岩成矿作用、火山、灾害、环境等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凝炼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对推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8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变化行星的研究问题》提出了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10个重大科学问题:①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②地球早期的演化历史;③生命的起源;④地球内部的运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⑤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⑥地球的物质特性对地球过程的控制;⑦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幅度;⑧地球—生命的相互作用;⑨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⑩地球内外流体运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对我国的地学发展战略研究及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均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主要依据NRC的《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变化行星的研究问题》报告,对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体化学:地球起源与演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近几年天体化学研究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论述了对于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地球主要由一套具有独立化学成分组成的硅酸盐质星子群随机碰撞吸积而成。地球的星子堆积形成方式和初始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制约着地球后期的非均一、非均变演化过程。以1800Ma为转折点,地球的演化具明显的两阶段演化特征:早期以初生壳体———星子源地体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后期以岩石圈板块运动为特点。地球演化史中的地外撞击事件,是太阳系形成机制———碰撞吸积作用的继续,是地质历史生物、沉积、岩浆、构造等演化的重要营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巍  申建勋  潘永信 《地球科学》2022,47(11):4108-4113
探索地外宜居环境和生命信号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天体生物学在宇宙演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是由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化学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进步,天体生物学的研究内涵在不断拓展,其研究方式也更趋于多元和交叉.概述了天体生物学的内涵和发展态势,研判我国天体生物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星构造:寻求地球演化的踪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勇  许志琴 《地质学报》2021,95(1):259-275
地质构造是记录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的标志。和地球相似,太阳系其他天体上也发育丰富的地质构造。以研究天体表面的地质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为目的的"行星构造学"是建立在构造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由于天体的大小、组分和轨道位置不同,表面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各异。对比研究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的构造特征,是完善地球动力学的重要途径。水星和月球的热演化轨迹大致相同,内部持续冷却造成全球收缩,表面形成大量的挤压构造,而伸展构造仅局部发育。火星的岩石圈主要通过热传导散热,表面发育大量的挤压构造,且其形成时间可能呈单峰式分布。同时,火星表面的伸展和挤压构造和大火山群紧密相关,表明深部动力过程影响了火星上的区域构造。金星和地球的大小相似,但金星表面的最大年龄远小于地球大陆地壳的平均年龄,~80%的早期地质记录完全被后期的岩浆-构造活动抹去,表面发育大量的火山-深大裂谷系,说明"幔柱"活动对金星的构造演化至关重要,因此热传导可能也是当前金星岩石圈的主要散热方式。以上天体的岩石圈形变均以垂直运动为主。在外太阳系,一些卫星的表壳主要由冰水和其他挥发分组成,有些卫星存在下伏的液态水圈,潮汐作用可能是驱动其构造演化的主要动力。在特殊的应力来源和物质特性的共同作用下,在这些卫星上发育大量的走滑断层和疑似俯冲消减带。行星地质构造从能量和物质属性的角度探究构造运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相辅相成,对揭示地球早期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主要进展是把岩石学研究扩大至天体,形成了天体岩石学研究方向。以陨石、月岩、彗星及宇宙尘为主要对象,运用地球化学天体化学观点,研究太阳系行星的起源和演化,并推衍于地球内生作用,指出行星的更生(renovation)过程有三种类型:裂谷作用、成岛(nesogenesis)和造山作用。文中对裂谷岩浆作用、碱性岩浆(在成岛阶段)演化作了论述,提出金刚石成因四大类型。认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中金刚石成矿是承袭被取代的母岩高压成矿的产物,变质杂岩中金刚石来自卷入其中的含金刚石橄榄岩、辉石岩和榴辉岩,金刚石的高 ̄3He/ ̄4He比值排除其为变质成因,金刚石成因新解释提出了金刚石成矿预测的新思路。含金刚石环状构造并非陨石冲击所成而是火山强力爆发的产物,各类球粒陨石中都发现过金刚石,说明球粒陨石来自巨型行星熔融核心,其流体外壳的压力足以生成金刚石。地球与太阳系其它星体之差别在于存在地槽体制、火山沉积岩系褶皱及其造山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规律确定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以研究地球和行星物质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规律.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精度比较高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从理论、实验技术、应用范围、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  相似文献   

13.
同位素地质学近三十年来在地质学中发展较快,无论在月球、陨石、天体演化和宇宙起源,还是地球演化及矿物岩石、矿床、水文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大地构造等方面,都已成为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的必不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2013,28(1):1-16
<正>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主要研究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上述分支学科是地球科学的核心与基础。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地球本身和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效应,从而为优化开发、利用地球资源、防治自然灾害、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土整治、大型工程建设及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知识和资料;为探索地球与天体起源、生命与人类起源、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演变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本节指南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在学科分工日趋细化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增强了地学各分支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出现了以全球变化为对象的地球系统科学,成为  相似文献   

16.
在参加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笔者主要参加了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质及石油形成过程的地球化学和稀有气体、地球和其它行星的起源和历史几个分组的部份学术活动。此外,在大会期间,还参观了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等三个单位的同位素实验室,以下就自己认识所及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1 麻粒岩研究概述麻粒岩及麻粒岩相带是前寒武纪地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高级变质岩带所出露的麻粒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管中以包体形式存在的麻粒岩,是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下部地壳的窗口。它在科学理论方面直接与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和演化等重大问题有关,它对了解和认识地球早期历史及其演化、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都能起促进作用,因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地质界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主编按语     
古人对夜晚天空中出现繁多的星星和月亮,曾有过无数遐想,但由于只能够远眺而无法到达,留下多少遗憾和文学佳作.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离开地球,去外行星探索,已经成为现实.并且,类似古老的地球科学发展历程,形成了一门新的自然科学学科:行星科学,但两者的紧密联系毋容置疑.尤其,行星科学研究取得的大量新发现和新认识,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球科学工作者意识到,要了解地球的起源和各圈层的演化历史,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比较行星学研究是其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主要研究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上述分支学科是地球科学的核心与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学科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宇宙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宇宙中各天体(目前主要是太阳系各天体)的物质组成(化学的和矿物的)、岩石组合、内部构造、地质构造和构造活动性等地质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1957年前,限于当时的观测手段,宇宙地质学的研究并无什么起色.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揭开了人类利用各种宇宙探测器研究宇宙的序幕.近代各种频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则为系统检测一些天体的大气成分、表面物质组成、地形起伏、行星物理、内部构造等有关特征提供了可能.特别是1968年后,美国“阿波罗”号的登月飞行、“海盗”号的火星着陆飞行、苏联“金星”号的金星着陆飞行,以及美国“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对外太阳系的近距离观测等等,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精细的彩色照片和各种数据,这就为绘制这些天体的地图、甚至地质图和分析其演化创造了可能的条件.从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宇宙地质知识,使宇宙地质学终于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