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下水的分类和基岩裂隙水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深入地论述了“地下水类型”及“基岩裂隙水”这两个重要概念的认识过程。根据新近的地下水勘探资料,论文指出了目前通用的地下水介质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介质分类的新方案和基岩裂隙水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该区域含有丰富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在矿产开采过程中会遇到矿坑充水问题。本文通过对区域地层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具有双层结构的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为主,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孔洞、裂隙发育不均匀,不同地区含水性差异明显,导水性差异较大。地下水具有水压高、瞬时涌水量大等特点,主要含水层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在矿山开采中加强超前探水工作,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水在岩溶洞穴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裂隙水偏流理论的涵义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裂隙水偏流对岩溶洞穴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出结论: ( 1)在引起岩溶分异发育的各种因素中,水动力因素是特别重要的。裂隙水偏流是产生裂隙水动力因素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裂隙水偏流理论是引起岩溶分异的原因,对岩溶洞穴的生产起着控制作用。( 2)地下水遵循裂隙水偏流理论,按照偏向、偏流和最小阻力原理在裂隙中流动,为达到偏向、偏流和最小阻力状态,那些宽缝裂隙中造成妨碍偏流、偏向和阻力增大的碳酸盐岩必然成为地下水溶蚀、侵蚀和冲蚀的对象。这些对象被溶蚀、侵蚀和冲蚀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岩溶洞穴。( 3)岩溶洞穴经常分布在岩溶裂隙交叉的部位,而且,沿着宽缝裂隙方向形成支洞穴,其规模大小依岩性、水流大小、原生裂隙交角、原生裂隙宽度等的不同而不一样。最后还以河南嵩山东麓岩溶洞穴寻找为例,阐述了利用裂隙水偏流寻找岩溶洞穴靶区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4.
李海京 《城市地质》2008,3(4):16-18
专家一般认为东高地地区寒武系岩溶裂隙水的补给来源以上游的佣向径流为主,与第四系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通过近来地下水位动态监测和岩溶裂隙水的同住素成分研究,我们认为寒武系岩溶裂隙水与第四系地下水之间有着明显的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5.
贺兵英 《地下水》2013,35(2):38-40
甘肃中、东部的黄土分布区是甘肃省最为缺水的地区,目前对地下水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河谷盆地第四系地下水,对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周边基岩裂隙水多为点状开采,地下水仍具一定的开发潜力。本文对浅层、深层地下水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浅层地下水主要放在水源地开采潜力分析和进一步寻找富水地段上,黄土区下伏碎屑岩类深层水及周边基岩裂隙水主要寻找颗粒粗的含水岩组和有利于储水的构造。  相似文献   

6.
红层裂隙水特征与找水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红层地区裂隙分布规律及红层裂隙水特征,以实例论证了红层裂隙水与构造、地貌、岩性等之间的一些必然关系。从而总结了红层地区找水方法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二福院周边地下水连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学伟  董毓 《地下水》2011,(6):22+24-22,24
贵阳市二福院周边生产、生活废水排放造成鱼梁河的污染,为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的径流方向,采用连通试验,揭示了该区域地下水为单一岩溶管道裂隙水形式,并且地下水径流方向与节理裂隙发育方向一致,于鱼梁河右岸S1泉点排泄,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缘,区内无大型河流分布,地表水资源贫乏;区内主要分布一套元古界变质岩系,裂隙发育较差,地下水资源贫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孔洞裂隙水、变质岩风化-构造裂隙水、岩浆岩风化-构造裂隙水等三类地下水。在广泛分布的副变质岩区不宜开展大规模找水工作,即使在构造密集区域,受岩性影响,也不利于地下水的大规模汇集;局部分布的正变质岩区、岩溶区、岩浆岩区,在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可选择构造发育地区或岩溶发育地区开展局部找水工作,寻找富水构造,开采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春伟  胡彩萍  李传磊  刘帅  李波  吴璇  刘小天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20-2022092020
胶东地区地层岩性多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富水性差异大,整体为缺水区。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优质、稳定的地下饮用水也成为胶东人民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总结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结合地下水勘查案例,从水文、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四个方面,对岩浆岩地区的地下水富集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断裂型、接触带型、岩脉型、洼地风化带型和多期变质作用形成的五种蓄水构造模式,并对各类蓄水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三类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进一步丰富了岩浆岩与变质岩缺水地区蓄水构造模式研究,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探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敏  彭轲  何军  赵信文  陈双喜  刘凤梅 《地下水》2018,(6):17-20,116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不足,火山岩及覆盖下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地下水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局部地区出现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受人类影响的地表"污水"开始向地下倒灌,引发承压地下水水质恶化。该文以雷州半岛东部为研究区域,以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地下水质量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火山岩孔洞裂隙水(Y11、Y12)、浅层水—微承压水(Y09、Y16、Y17、Y18、Y23、Y24)、中层承压水(Y07、Y25)和深层承压水(Y08、Y10)的地下水环境特征,然后对各层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地下水化学类型、常规成分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整体较好,偏硅酸较高,适合生产生活用水,但近海岸近地表浅层水-微承压水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个别常规成分超标,极易影响中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11.
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岩裂隙水,是指那些储存于坚硬岩石构造或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我国北方碳酸岩地区溶蚀裂隙中的地下水亦属此种类型。它主要受着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和空间形态特征所控制。迄今为止,主要是建立在松散沉积物孔隙地下水基础上的水文地质学,远不能解决基岩裂隙水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因此,现在有必要加强基岩裂隙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胶东地区地层岩性多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富水性差异大,整体为缺水区。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优质、稳定的地下饮用水也成为胶东人民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笔者等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总结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结合地下水勘查案例,从水文、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和地质构造4个方面,对岩浆岩地区的地下水富集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断裂型、接触带型、岩脉型、洼地风化带型和多期变质作用形成的5种蓄水构造模式,并对各类蓄水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3类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区裂隙水的找水方向,进一步丰富了岩浆岩与变质岩缺水地区蓄水构造模式研究,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探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9,(6)
兴国县北部地区是江西赣州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蕴含着丰富的萤石矿产资源。开展水文地质研究对本区乡镇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以及地下水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及变质岩类裂隙水;水化学类型呈水平分带分布;地下水水位埋深随降雨量呈正相关变化;大气降雨与河流侧向补给为调查区内主要补给方式,高兴幅径流从北到南,均村幅径流从西向东,自然蒸发与侧向补给排泄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充分综合钻孔岩性信息对调查区内的水文地质情况绘制简易水文地质概念图,揭示了调查区内地下水含水层的分布规律,为兴国县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部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物探技术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水文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提高地下水勘查效率,是水文地质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西部缺水地区浅层孔隙水、浅层岩溶裂隙水、深层孔隙水、深层岩溶裂隙水的四种主要类型,探讨其优化的物探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凌源—建昌一带是辽宁西部主要干旱少雨地区,研究这一地区基岩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本文从综合分析辽宁西部水文地质调查资科入手,对该地区基岩地下水类型及岩石富水性和褶皱束、盆地、断裂及不整合接触带富水性以及该地区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深入分析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石裂隙岩溶水、带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的赋存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辽东地区深部和浅部构造特点,研究汤岗子地热田的成因,查明地热系统的储、盖、通、源,建立热水系统的概念模型:深部构造是地热发育的重要背景条件,在其影响下的浅部构造体系构成了基岩地区地下裂隙水的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深循环水在运移途中接受来自深部的热流加热形成热水,并在一定条件下出露地表形成温泉,同一个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可以发育多个热储,各个热储之间存在间接的能量和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林栋 《地下水》2021,(3):48-51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地处山区,寻找应急水源地思路和方法不同于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地下水类型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供水意义不大,岩溶面积虽不大,但水量较丰富,富水性中等~丰富,比基岩裂隙水更有集中供水的意义.根据梅州城区及周边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分布与特点,圈定了6处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具有埋藏较浅、富水性中等~丰富...  相似文献   

19.
电阻率法在贵州凯里地区的找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发科 《贵州地质》2009,26(2):145-148
贵州凯里地区地下水以岩溶裂隙水为主,在需水单位的界址内,基岩往往被覆盖层掩盖,地质调查难以确定地下水的富集部位,选用物探能快速准确地确定最佳凿井位。本文作者在凯里地区多年从事物探找水定井工作,经大量钻井验证成功后,总结了在该区寻找岩溶裂隙水的最佳物探方法是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电测深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西山张坊地区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地下水赋存于复杂的构造裂隙网络中,形成岩溶裂隙水。文章从构造空间分布的属性和规律出发,分析了在张坊地区褶皱构造格架控制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赋存富集规律与多期构造演化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北西向、南北向断裂及裂隙网络的制约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经历了侏罗世逆冲推覆活动与白垩世的伸展构造,先压后张两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形成了多条区域性断裂,其导水性能大为增强。裂隙中频度较大的NE和NW向是优势裂隙,表现出构造节理的共轭特征,多高倾角或直立,导致雨水的直接下渗;在裂隙交汇带构成了区域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存储空间,控制了白岱、甘池-长沟、高庄-石窝富水区的形成以及岩溶泉的出露,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