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决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后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的对接问题,通过VB平台,开发基于PC环境的石英摆数据处理软件,将石英摆日常量图模拟数据,通过该软件实现录入、计算、作图、入库、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邓春林  张怀  谭清海  王蕊  郭晓虎 《地震》2013,33(4):214-224
在地球动力学和气候模拟等领域, 数值模拟产生的数据规模达到Tb至Pb量级。 实现这些海量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和实时诊断分析面临很大的困难, 时空多尺度数据抽取可以解决这一瓶颈。 高精度数据的可视化结果展示需要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 并行的大屏幕显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地球科学数值模拟、 并行数据抽取和高分辨率显示都需要搭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 本文在基于Lagrange插值的多维度、 多尺度、 多分辨率并行数据抽取算法的同时, 利用并行计算节点及LCD显示器, 基于Rocks cluster系统搭建起一个176核, 4×10×1024×1280分辨率的高性能计算模拟、 数据抽取和并行显示输出的集成平台, 并将该平台成功应用到气候模式模拟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并行抽取和并行显示。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现象的分析研究是开展地震预测的重要途径.在地震预测尚处于经验性预报的现阶段,积累可靠的前兆数据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的前兆台网观测技术已基本进入数字化发展阶段,但大量的模拟观测仍在运行,几十年来积累的模拟观测数据仍是十分宝贵的科研资料.如何对已有的模拟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使未来采集的模拟数据与已有数据进行科学的衔接、为分析预报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使前兆模拟数据的产出和使用真正实现网络数据库的管理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并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由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针对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手段多、时段长、覆盖面广等特点,选用Microsoft SQ LSer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建立了云南省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针对前兆观测方法及台站观测手段分类管理的特点,选用Delphi为开发工具编制了前兆数据库管理软件。该系统的实现解决了分析预报和研究人员对长期积累的前兆观测数据的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5.
选取郑州台2002年地磁相对观测D、Z分量资料,对同期数字化和模拟观测数据采用日变形态、趋势分析、差值分析、极值时间等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观测一致性较好,说明数字化仪器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用来代替模拟仪器是可行的,但因数字化仪器还存在观测数据突跳的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区域地震前兆台网实际情况,研制了地震前兆数据智能监控分析软件,完成了山西前兆台网模拟数据下载核对及上传、模拟数据分析、曲线查询及日志浏览、监控日报下载及工作日志分析等功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等。介绍了该软件的开发环境、设计思路、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前兆台网先后经历了模拟和人工、“九五”数字化、“十五”网络化等多个阶段,导致并行运转着模拟和人工、“九五”、“十五”三套观测系统,它们在通信协议、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格式、数据汇集和管理流程等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自2010年起,中国地震局决定实施前兆观测系统并网,主要目标是将“九五”仪器通过接入改造为网络化仪器接入到“十五”系统中,通过软件方式将模拟和人工仪器接入到“十五”系统中,实现与“九五”、模拟和人工仪器与“十五”网络化仪器的并网运行,同时对相关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格式、数据汇集和管理流程等进行升级完善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前言近年来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高精度观测、实验数据的积累 ,固体地球物理学领域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值模拟。本文特别对日本近几年盛行的旨在大地震中长期预测的地壳活动模拟作一概要介绍。模拟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要有一个“想说明什么 ,说明到什么程度”的具体目标 ;2收集和输入满足此目标的构造、物性等数据 ;3确定物理、化学定律、方法、工具和边界条件 ;4经过与参数学习、应说明的数据比较 ,建立最佳模型 ;5讨论今后的课题。本文打算讨论上述中的 2和 5。 2的“数据和构造”应是模拟的约束条件 ,所以可以…  相似文献   

9.
模拟前兆观测数据共享是天津市地震局前兆台网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地震台站、地震办公室模拟前兆数据文件的报送、观测日志文件的报送、数据库模拟数据表及日志表的建立、模拟前兆数据下载转换入库、观测日志下载入库、数据库复制等6个环节介绍了天津模拟前兆观测数据共享的整个过程,阐述了每个环节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谭清海  邓春林  刘俊  单桂华  张怀 《地震》2013,33(4):153-161
本文针对气候模式在超大规模数值模拟中产生的Tb至Pb量级的四维体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诊断方法, 提出了基于Server-Client方式的远程数据抽取和并行可视化解决方案。 针对气候模拟数据中的海洋模式和大气模式数值模拟结果数据的抽取和可视化数值试验分析, 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抽取算法的高效性、 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提出的远程数据抽取方法对于帮助气候模式领域中的专家快速抽取、 快速可视化和实现实时交互式模拟结果的诊断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中国地震局正在实施的模拟地震资料抢救项目,对我国现存各类模拟地震图纸进行分类,设计实现了适用于模拟地震图纸扫描基础信息录入软件。首先,通过对图纸图章的分析设计了软件的需求功能,并确定了界面风格;其次,根据图纸扫描工作的保密属性,设计运用xml文件格式将扫描图纸的信息保存在本地文件中;最后,设计了图纸信息录入校验规则以及图纸的命名规则,并实现了异常自动提取和一键生成报表等功能,而且易于使用。本文开发设计的软件不仅降低了大量信息人工录入的错误率,而且显著提升了模拟地震图纸扫描录入与校验的工作效率。通过这项工作所获得的成果数据,便于地震科研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磊  谢健健  赵辉 《华南地震》2007,27(4):48-53
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河南省模拟前兆数据自动汇集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并进行了效能分析。效能分析表明,该系统设计完善,技术特点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南省地震信息“十五”项目的规范和要求,设计并开发了云南省地震观测数据库系统软件。软件包括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管理软件(由数据源绘图检查、数据入库与管理、数据库绘图检查组成)、前兆模拟观测数据库文件上报软件和地震速报目录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解决了地震观测数据入库问题和数据库完整性问题,可为分析预报人员和地震科研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SHM在数字地震波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地震学向数字地震学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九五”期间陆续建成了48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站,记录了丰富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介绍了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一套软件SHM,并给出了部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在模拟磁照图数字化中的应用,使用该方法研制的CBMD软件通过二值化、细线化等关键图像处理技术对磁照图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模拟图纸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数据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辽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软,硬件构成,叙述了该中心在MsWindowsNT操作平台上实现数据传输,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的系统集成,并通过局域网实现前兆数据共享,文章中对地震前兆数字观测和模拟观测数据流程做了较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The methods and software tool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w-frequency portion of seismograph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s from transient (Dirac or step-impulse) calibration responses and of the high-frequency portion from steady-state (sinusoidal) calibration data are described. The presented procedures allow fast in-site determination of the overall Laplac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analog stages of arbitrary seismograph systems. The developed identification software, which may also be employed for determining transfer functions in PAZ (p oles a nd zeros) format from steady-state calibration data given graphically or in the form of FAP (f requency- amplitude-p hase) triplets, has been made publicly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The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e useful especially for seismologist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specifying reliable calibration headers for digital upgrades of standard-class analog seismographs, for non-standard feedback-controlled seismograph systems, or for seismometric channels comprising inverse or simulation filters.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CTS-1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和模拟仪器DD1、DK1记录的地震资料,发现在地震记录与大震速报方面,数字仪器可以代替原来的模拟仪器,并与模拟记录实现“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STM-PC微机系列上实现的地震测深资料现场收录系统,其中包括对模拟磁带地震记录进行A/D转换、数据采集等。在研究中,对时标信号的采集方式、六响报时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的改进与采集速率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为高质量地进行A/D转换取得了经验。本文是以海城震区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对A/D转换的精度与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收录系统对模拟地震记录的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该收录系统与一般微机系列兼容,适用于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种模拟磁带地震记录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