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WebGIS的环境地质灾害网络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大量环境和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处于单机、封闭的系统形式,导致数据信息的管理、更新和使用落后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花费巨资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无法被需要者利用,难于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变为数量众多“信息孤岛”。改变这种局面的主要技术途径就是建立一个通用、高效、开放的平台来管理、发布和共享这些空间数据。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GIS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WebGIS,一种GIS与网络技术相融合产物的主要技术特征,并结合实例,简要论述了系统的建设要求、体系结构、技术构成等。利用ArcIMS以及数据库、ASP等技术建立起“环境与地质灾害网络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GIS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共享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露  管烨  高锐  张贵宾 《地球学报》2006,27(3):271-276
本文以国土资源部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专项计划为依托,利用ESRI公司的ArcIMS作为开发工具,建立了基于WebGIS数据共享平台。文中分析了当今的WebGIS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网络结构、系统数据组织、各专业空间数据的发布方式、共享服务功能的实现。通过整个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总结了目前GIS技术和地学研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面向领导决策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快捷发布、预警与决策,是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地质灾害预警与领导决策的需求,对结合ArcIMS地图服务与Ajax技术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探讨了系统开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基于Ajax模式的广东省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地质灾害相关信息的分析,灾害等级划分与预警,以及灾害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实现资源信息GIS辅助决策系统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资源信息海量数据管理、资源信息共享的社会化服务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建立一个以国家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依托的,集海量资源信息管理、查询、应用、服务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对全国或区域性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处理效率,为多尺度、多类型的资源信息提供海量存储工具,为资源评价多目标综合分析和管理提供网络操作对资源信息的空间特征,阐述资源信息GIS系统运行机制、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专业空间分析GIS集成技术、资源信息可视化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建立矿山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矿山空间利用信息、土地与环境信息、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信息的数据采集深加工,可以在信息系统中,利用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进行矿山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为可持续发展作出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是对土地资源需要保护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以长沙市为例,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采用栅格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研究区域主要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评价结果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振君  王浩  王水林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8,29(9):2503-2507
针对基坑监测的信息化、集成化、共享化要求,开发了基于GIS的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在GIS图形可视化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实现了区域内多个基坑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资料及测点信息、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周边建筑物等相关资料的全面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查询、预测、预警以及成果输出的自动化。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信息共享与多人协作,在网络环境下可高效运行,为基坑监测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利用以GI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管理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针对闲置土地管理的需要,设计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为开发具备对闲置土地认定、分类、查询、处置、监控和信息发布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9.
在GIS技术环境下开展资源定量评价, 实现资源评价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是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给地质勘查与预测人员、定量建模人员、GIS分析与操作人员提供共同研究和技术讨论平台, 提出了在矿产资源预测全过程使用的建模技术.介绍了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空间模型建立、图形建模技术以及建模技术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介绍了GeoDAS GIS中的建模技术基本功能以及建模技术在空间对象相关分析、证据(信息) 图层提取、不规则地质单元划分、预测后验概率绘制等矿产资源预测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建模技术为地质预测人员、定量建模人员、GIS操作人员开展综合研究和空间决策提供了公共的平台, 有助于实现模型的共享和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网络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GIS是GIS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本系统采用了构件GIS和互操作GIS的优势,并将GIS发展与构件技术、互操作技术、分布式三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超媒体空间信息集成平台即WebGIS。在该平台上,将基于GIS的单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在Web上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基于WebGIS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系统,最后给出基于WebGIS的阿尔泰成矿区矿产预测成果的信息共享实例。  相似文献   

11.
长江出三峡南津关口自宜昌而下, 由于河谷增宽, 水力梯度减小, 沉积物的颗粒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细、各类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也逐次变差。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河谷两岸漫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基本地质环境条件予以工程评价, 欲望能对长江中下游河谷两岸的各类土木工程建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乌蒙山区生物资源持续历史的启示与保护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蒙山区属古热带北缘,是海陆变迁的海岸线,生物演化至今,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人类活动以来,历经了自取自用-半农耕-坝区开发-山区开发的历史时期。由于该区是多民族居住区,又处于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通向边区的交通要道上,较先进的中原农耕方式最先在此试用。明、清两个朝代的移民与经营,全面开始了生物资源的利用。历代各族人民在适应生存的实践中,找到了持续稳定地增长和利用生物资源的方法。这些,既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区在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上,只有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施行保护优先于开发的持续生物资源利用,才能发挥持续性和获得最大效益。概述了上述问题,在生物资源可持续经营上,简要提出了需要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培育新产业的几个方向,并探讨了适应今后持续发展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As a kind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y with significant impact on river ecosystem, dam construction and reservoir creation will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its flooded area. It will cause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downstream eco-environment and disrupt the continuity and connectivity of natural rivers. There may be “accumulative effects” on the impact of river cascading development on its ecosystems, which is to “amplify” the impact of damming on river ecosystems step by step. However, the role, approach, and hydro-ecological mechanisms of the “accumulation effect” are still not clear. Additionally, this will also result in the uncertainty in the objective, targets, spatio-temporal scope and action path of adaptive management of river cascading development. In river cascading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adaptive practice on restoring natural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river ecosystem may no longer be effective. There i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river-reservoir system and its succession. The trade-offs between multi-stakeholders of river-reservoir system shall be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has experienced intensive cascading development, which is unique among the world’s rivers and will profoundly change the ecosystem in the upper Yangtze. The adaptive management of upper Yangtze should aim at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rivers and reservoirs and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river-reservoir ecosystems. Future research could be focused on the role and form of “accumulative effects” in upper Yangtze, and the trade-offs amo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These will construct a new paradigm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een hydropower in the upper Yangtze.  相似文献   

15.
绵阳地区白垩系岩石风化过程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四川绵阳地区白垩系七曲寺组砂岩、泥岩风化过程的信息动态及其对森林植被的生态效应,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护林提供开发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集内河、界河、国际河流为一体的河流。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涉及云南西部 7个地州39个县市。复杂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种气候带,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特征;域内94%为山区;占流域人口83%的民族(18个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立体分布在山区,土地资源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同民族土地利用习俗,使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一个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寻求一条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寻求均等发展机会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关键。
    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新技术,典型地区启用了快速农村评估(PRA,RapidRuralAppraise)方法,对流域1990年、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时空动态叠合研究、森林土地时空动态的整体演变研究以及变化动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利用人地系统演变和流域发展的关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国土规划管理手段落后,已无法满足国土规划信息化的要求.针对国土规划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从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介绍了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采用的技术特点.该系统的建成将极大提高国土规划管理水平,并为制定国土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现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数字技术,获取流域空间分布的下垫面信息和中间状态信息,细致地刻画了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域数字水文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数字水文模型,对定义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反映各种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尤其是对水量平衡和防洪情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万县市新城区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城市建设主要分布于沿江斜坡地带.三峡水利水电工程按175m正常蓄水后,由于地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和水浪击岸等营力作用,将产生库岸再造,而库岸再造带宽度,无疑地影响着城镇规划,国土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20.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介绍了济宁市市级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系统设计,并着重介绍市级系统中特有的一些功能,可以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地籍资料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最新和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