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虾夷扇贝大面积半人工采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忠传 《海洋科学》1998,22(2):15-16
虾夷扇贝(Partnopectnyessoensis)主要产于日本的北海道及本州北部,分布于底质较硬的沙泥底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其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作者在连续两年进行试验的基础上,于1995~1996年进行了大面积半人工采苗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选好采苗海区1.1 采苗区附近要有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的成贝资源。必须有足够的具有产卵能力的亲贝。而亲贝的集中程度与诱导产卵和提高受精率有关。由于在自然海区中水体大、海况变化和敌害生物吞噬等原因,都能使虾夷扇贝的浮游幼虫大量流失和死亡。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和春季半人工采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对栉孔扇贝的秋季半人工采苗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苗源不足问题,1986年我们在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了栉孔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东南岸海湾扇贝每年秋季都自行产卵。笔者在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取得极大成功的启示下,经过4年探索,终于在1992年取得了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的试验成功,共投放采苗袋100个,采苗20×104粒左右。1992年11月28日特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研究员首次到莱州指导工作,经检查每袋采苗量2100多粒,壳高2~3mm。目前笔者正进一步研究海湾扇贝秋苗的越冬问题和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莱州市海湾扇贝秋季自然海区半人工采苗初获成功@李学祥@周经济  相似文献   

4.
1974—1985年在烟台市、荣成和长岛县进行了自然海区采苗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苗袋(笼)是较好的扇贝自然海区采苗器。 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的关键是:采苗袋网目在1.5毫米左右,内放少量网片作为稚贝附着基;海区透明度大;适时预报投放采苗器时间;掌握适宜的采苗水层。 该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1974-1985年在烟台市、荣成和长岛县进行了自然海区采苗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苗袋(笼)是较好的扇贝自然海区采苗器。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的关键是:采苗袋网目在1.5毫米左右,内放少量网片作为稚贝附着基;海区透明度大;适时预报投放采苗器时间;掌握适宜的采苗水层。该项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柳中传 《海洋科学》1985,9(6):45-47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在国外市场上深受欢迎,为海珍品之一。 我所在连续四年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试验和两年半人工采苗生产的基础上,于1981年承担了山东省水产局下达的“扇贝大面积半人工采苗生产技术”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目前已系统地摸索出提高扇贝半人工采苗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1964年至1974年在广西沿海进行野生翡翠贻贝移殖试验,其结果是种贝在试养海区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均获成功,幼苗下海养殖生长情况正常。28年(1967-1995年)来,每年在部分海区的固形物上面都发现有相当数量附着生长的翡翠贻贝稚贝和成贝,已在海区形成自然种群,说明广西沿海的环境条件适合翡翠贻贝的生长繁殖。广西沿海东起合浦英罗港、西至防城珍珠港、南达北海涠洲岛的河口湾外的广阔潮下带海区是适宜进行翡翠贻贝人工增、养殖的。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闭壳肌的干制品俗称“干贝”,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在一百克食用部中,含蛋白质63.7%,脂肪3%,碳水化合物15%。在我国分布于黄、渤海沿岸,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增养殖的一种重要珍贵种类。随着扇贝增养殖的发展,对苗种的需要量愈来愈大,但在目前海区天然资源贫乏,人工养殖数量又很少,大多数海区尚未具备天然采苗的条件下,人工育苗仍然是近年内解决苗种来源的主要手段。我国自1974年人工育苗试验成功以来,扇贝人工育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的育苗室三十余处,育苗水体达15,000立方米左右。但育苗效果始终不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水质条件和育苗技术水平外,幼虫饵料不适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6年前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的同时,采到一定数量的魁蚶,俗称赤贝(Scapharca broughlonii Schrenck)。在此基础上,1989年又专门进行采魁蚶苗并获得很好的效果,1991年全县魁蚶半人工采苗获得了重大突破,采获苗种2×10~9粒,目前已系统地摸索出提高魁蚶半人工采苗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进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and Preston)工厂化人工育苗,是解决扇贝养殖苗种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洗刷亲贝,清除亲贝壳上的固着物是人工育苗中重要一环。扇贝人工育苗季节性强,过去由于手工清刷亲贝,效率低,浪费劳力,常常贻误采卵季节。制造一种扇贝清除机来代替手工操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1984年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利用种贝4万个,使用手工每人每天清刷约600个,20人要3天半才能完成。1985年人工育苗共用亲贝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引种复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贝种贝,通过人工育苗途径,更换了原有养殖群体的种质,在12个海区试养结果表明,再次引进的海湾扇贝,其抗逆性,生长速度,体型,肉柱得率,生活力等性状,均比原养殖群体有显著提高,自1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干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我们从1974年至1976年在烟台、荣成和长岛等海区进行了扇贝的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一些成果(见《水产》1975年1期和1976年1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dians Lamarck)的人工育苗期呈逐年提早趋势,使得该种贝的自然年积温增加、性腺逐年提早发育,从而使得海区越冬贝(成贝或亲贝)于1月中旬至2月底提前消耗体内的能量;另一方面,此时海区中可食饵料贫乏、水温低、水环境恶劣及贝的摄食能力差。这种内耗外扰的矛盾,致使亲贝的体质和抗病性变得低差,造成了养成后期成贝或亲贝的大批量死亡,使得育苗用亲贝变得紧张、价高,额外增加了育苗的成本。使用这种体质差的亲贝(经常携带疾病)进行育苗,极大地影响了贝苗的质量和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亲贝强化营养和升温促熟培育,提早栉江珧人工育苗时间;合理控制幼虫密度,前期4~5个/mL,后期2~3个/mL,严把饵料质量关,投喂新鲜无污染的饵料,科学换水与充气,及时分级筛选等系列技术措施,克服栉江珧育苗中易发生幼虫粘连的技术难题,使育苗生产顺利进行;开展了多种附着基投放的采苗方法试验,选出了铺砂浮动网箱采苗和网袋装网片附着基和细砂吊在池中采苗2种比较理想的采苗方法,提高稚贝的附着变态率,其附着变态率达30%以上,促进稚贝的生长和成活,在1 000 m3水体中育出2 mm以上的稚贝1.096亿粒。  相似文献   

15.
用海藻磨碎液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在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中,用海藻磨碎液代替单胞藻类进行海湾扇贝促熟的研究。两年的生产实践已证明海藻磨碎液完全可替代单胞藻促使亲贝提早成熟,这将为扇贝育苗中饵料的开发利用开创了一条新途径,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作为一种双壳贝类,其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栉孔扇贝养殖产业先后经历了自然采苗、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培育等过程,逐渐成为中国北方主要的浅海浮筏养殖品种。本文综述了中国栉孔扇贝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其养殖和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湾扇贝东海海域人工育苗规模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墨西哥湾扇贝 (Argopectenirradiansconcentricus)因其耐低温能力较差 ,在我国北方沿海推广养殖不甚理想 ,但很适合我国东海海域养殖。然而苗种供应极其有限 ,限制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1996年农业部下达了“北方种群的墨西哥湾扇贝引进”、1999年浙江省科委下达了“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研究”课题 ,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2000年春季人工育苗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亲贝来源及促熟2000年3月23日张福绥从青岛沿海挑选墨西哥湾扇贝亲贝10…  相似文献   

18.
翁德全 《海洋科学》1982,6(5):38-39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扇贝人工育苗与养殖研究的报道很多,但扇贝稚贝生态的报道甚少。作者根据几年来对华贵栉孔扇贝稚贝移动的观察,对光反应和对比重的适应等方面的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翡翠贻贝是亚热带暖水性经济贝类,近几年来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利用海区自然苗种资源,1992~1993年我们在围头湾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试验。结果是翡翠贻贝1993年附苗期在5月25日至8月初,高峰期出现在6月20日至7月5日,采苗最佳水层在水面下1.5~3m间。表明在围头湾进行翡翠贻贝生产性采苗是可行的,但该海区不宜大面积发展翡翠贻贝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研究”项目,经两年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魁蚶是一种双壳类的大型埋栖贝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也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近年由于捕捞过度,魁蚶自然资源近于枯竭,因此,恢复这项资源,开展人工底播增殖是今后发展水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为解决人工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国内目前已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研究,长岛县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开始进行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也是解决苗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