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黔桂地区7条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剖面进行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晚二叠世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碳酸盐岩的δ13C值有明显差异,前者δ13C多大于3.0‰,后者多小于3.0‰,进一步对晚二叠世δ13C的变化原因的分析表明,δ13C的变化可能与晚古生代末期聚煤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后者造成自然界碳库中的12C的富集,从而使得海水以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中的δ13C值降低。此外,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的量也随陆地植被减少而减少,结果造成大气中的CO2的大量富集,从而进一步产生温室效应,制约生物界的发展。联系到这一阶段生物界的衰亡灭绝,可以认为温室效应是晚二叠世生物逐渐衰亡及晚二叠世末群体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紧密相关,特别是植物,土壤和大气圈之间的碳循环。已有人提出气候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调整循环,使大量的碳沉淀提供给陆地生态系统,但直接证据很有限。估计了稳定气候态之间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碳储备变化,但对生态系统碳流动对短期气候变化的动力响应不了解得不够充分。用一个陆地生物持球化学模式,配合一个一般的循环莱模拟短期气候变化,定量研究1861-2070年大气CO2气候引起的短期生  相似文献   

3.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其成矿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流体富含NaCl和H_2O,CO_2和CH_4的含量较低,N_2,O_2及H_2的含量甚微。成矿介质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如封存的海水、盆地压实脱水等)及大气降水,成矿温度、δ ̄D值、盐度、Na ̄+/K ̄+比值以及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在在均表明本区萤石和重晶石的成矿流体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成矿热卤水,其形成与介质水溶滤本区寒武系蒸发岩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灞河流域岩溶特征、CO2估算方法和CO2吸收量。观测资料表明,灞河流 域河水中pH值在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而HCO3含量通常与pH相反。河水和黄土地下水中 pH值、HCO3等化学成分含量与北方南部石灰岩区岩溶水基本相同,表明该区现代岩溶作用 明显,黄土地层也在不断吸收CO2,并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雨水富含CO2,其中约有 82%的CO2被岩溶过程吸收,18%左右的随河水流失。根据一个流域CO2输入量和输出量,可 以计算岩溶过程中 CO2吸收量。计算表明,灞河流域现代岩溶过程中每年吸收的 CO2约为5632.8t。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隙中滞留的时间缩短,CaCO3的溶解量减少,造成渗出δ13C水的值变轻。包气带水的补给速度增加,也可能使得溶液的CO2分压降低,造成石灰岩CaCO3溶解减少。另外,洞内滴水和渗出水中CO2的逸出量与供水速度呈反比。滴水速度加快,CO2逸出量相对降低,沉淀出来的CaCO3的δ13C值偏轻。通过与δ18O记录的对比,δ13C记录也反映30~40年降雨量变化的周期,为这一地区夏风变化的规律提供佐证。近50年来的δ13C记录,反映了人类活动造成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现象。从1940年到现今,石笋的δ13C值从-6.7‰降低到-8.1‰,降低速率每年为-0.028‰,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大气CO2的δ13C值的变化。这一结果与其它研究相吻合。利用精细的、分辨率高达几年的δ13C记录可以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盆地卤水化学成分的一级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许多沉积盆地地下卤水的矿化度变化范围超过4个数量级,主要受大气水,海水和地表蒸发卤水与来自地下蒸发岩脱水和溶解的流体相混合的物理作用所控制,尽管在任意给定矿化度下地下卤水中的主要离子含量相关10倍以上,但随着矿化度的增加,水中的Na^+,K^+,Mg^2+和Ca^2+普遍系统地增加而PH值和HCO^-3系统地减小却支持了这样的假设,即接近由硅酸盐-碳酸盐士(卤化物)矿物组合控制的热力学缓  相似文献   

7.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龙义  Jones T P 《沉积学报》1999,17(1):84-120
广西合山马滩等地的上二叠统剖面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在吴家坪阶和长兴阶界线处表现出明显的降低现象,吴家坪阶石灰岩样品δ13C值一般都高于3.2‰,而长兴阶的样品其δ13C值多低于3.2‰,因此,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有可能作为吴家坪阶和长兴阶的同位素地层界线。这种同位素降低现象可能与澳洲、南非、印度等地大规模聚煤作用的中止有关。聚煤作用的中止以及以前埋藏的泥炭和煤层在遭受构造抬升和氧化后会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富含轻同位素12C的CO,从而使得与大气平衡的海水及在其中沉淀出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下水中HCO^—3来源的稳定碳同位素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界中CO2主要来自有机质、大气和碳酸盐岩石,因同位素分馏作用,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这三种物质中的分配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地下水实测HCO^-3的δ^13C^②值,利用热力学及同位素平衡计算与之相平衡的CO2气体的δ^13C值,确定了CO2气体来源,进而确定了HCO^-3的有机来源。  相似文献   

9.
海水,大气化学演化对沉积矿床形成,演化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了海水、大气化学演化与沉积矿床的形成和演化的关系。依据模拟实验结果提出了大气的化学组成制约着风化淋滤作用的性质和海盆提供矿质的能力;海水pH、Eh值的波动演化规律制约着海水中矿质的富集、分异和沉淀成矿的过程;海水化学环境的波动制约着沉积作用的旋回性和成矿作用的继承性;关于地史中海水、大气的化学环境变化与大型和超大型沉积矿床成矿的关系以及在一个盆地中为什么形成了这种矿床而不是另一种矿床。  相似文献   

10.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6,12(5):281-289
本文从热力学计算入手,以200℃的U-C-O-H体系为例,从Eh,pH,T,Pco_2及∑U五方面探讨构造热液中铀的溶存形式及其迁移、沉淀机理。结果表明:Eh,pH降低不仅改变铀的溶存、迁移形式,而且使其还原成低价态沉淀析出;T升高会降低构造热液的Eh,pH值,使UO_(2(s))稳定区间增大,从而控制了溶存、迁移形式的优势分布;Pco_2降低会使构造热液产生沸腾,逸出CO_2,有利于铀的还原析出,而铀矿床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活性铀源,这是维持构造热液具一定浓度的铀,从而使矿化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CO_2主要来自有机质、大气和碳酸盐岩石,因同位素分馏作用,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这三种物质中的分配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地下水实测HC,的δ ̄(13)C ̄2值,利用热力学及同位素平衡计算与之相平衡的CO_2气体的δ ̄(13)C值,确定了CO_2气体来源,进而确定了的有机来源。  相似文献   

12.
铅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模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高岭石表面的酸碱性质以及高岭石表面对铅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在不同pH条件下对质子和铅离子的吸附反应可以用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来描述。高岭石表面酸度常数拟合值分别为pKa1=2.75和pKa2=5.52,电荷零点pHzpc=4.1铅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铅的两种表面化合态〉SOPb^+和〉SOPbOH的浓度也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陕西镇安、旬阳岩溶泉的成分变化与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景波 《中国岩溶》1996,15(4):376-381
陕西镇安、旬阳岩溶泉的观测资料表明,从11月份到4月份,岩溶泉的pH值较大,从5月份到10月份,岩溶泉的pH值较小。HCO-3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与pH值相反。土层50cm深处CO2含量在11~5月份出现400~2000ppm的低值,在6~10月份出现5000~14000ppm的高值。CO2含量变化具有突变性,即在5月份之后突然增加。资料表明,夏、秋季是岩溶发育加快的时期,冬、春季是岩溶发育减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CHILLER软件模拟了紫金山铜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的混合和局部减压等焓沸腾过程,模拟结果显示矿化具有低的HS^-和Ca^2+浓度,高的As含量。在混全和沸腾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pH值和fO2逐渐降低,这是些金山铜金矿成矿流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孟仟祥  张文正 《沉积学报》2000,18(4):624-628
研究表明,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释放水的产出分两个阶段,两类水,第一阶段,400℃以前释放水为松粉内部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合水,呈弱酸性(pH=6),为第一类水,第二阶段,400℃以上温度释放水为松粉内部和高岭石内部结构水(-OH),呈弱碱性(pH=9),为第二类水,现代松粉热模拟实验产出气体量随温度升主呈逐渐上升趋势,450℃以后上升梯度突然增大,所产气体分为两大类:I类为无机气体,由N2、H2和CO2气体组成,以CO2相对丰度最主为特征。CO2气主要来自有机酸的脱羧反应和离子太氧与有机质氧化还原反应产出CO2。H2气主要来自孢粉和烃,C4~C6异构饱和烃及丙烯、丁烯不饱和烃等分子物标志物,其中以甲烷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气态有机烃来自孢粉内有机物的热降解产物,松粉 拟实验中丰富的气态有机烃和无机气体的检测出,为研  相似文献   

16.
金,铀,硅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正义  张家富 《铀矿地质》1994,10(4):212-219
在PH2O为150MPa,pH为10的Na2CO3溶液中混合花岗岩的金、铀、硅溶解实验表明,温度350—400℃时有利于金的溶解,200—300℃时有利于铀溶解,而硅的溶解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在PH2O为150MPa,350℃状态下,铀、硅的溶解随Na2C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用HCl调节Na2CO3溶液的pH值时,金偏向溶于碱性介质,铀偏向溶于酸性介质。在PH2O为150MP。,350℃不同的碱性溶液中,金与硫化物、氯化物,铀与碳酸盐或碳酸盐-硫化物关系密切,表现金的亲硫性和铀的亲氧性。“焙烧”实验表明,构造、岩浆活动等热事件对金、铀、硅溶解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水体系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淑玲 《岩矿测试》1998,17(3):177-180
研究了使用石英管熔融封闭法分别在酸性、中性以及碱性条件下,采用CaCO3或Na2CO3与HCl反应制备不同浓度的CO2标准系列,并对气相、液相中的CO2进行拉曼光谱研究,得出了定量分析气相CO2所遵循的规律,即CO2的浓度与拉曼位移(1388.9cm-1)强度呈线性相关,为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中CO2的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镉在土壤中吸附与沉淀的特征与界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吸附和沉淀反应虽然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但是,二者彼此依存,相互作用和制约,二者界限除考虑体系中Cd量和环境pH,Eh等因素外「CO^2-3」/「OH^-」关系及其质量浓度也是重要因素。在酸性条件下,吸附反应起主控作用;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反应起主控作用;在pH介于6.5-8.5范围,吸附与沉淀综合利用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9.
Somm  RA 《地质地球化学》1995,(1):42-44
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R和N2O-在大气中日益升高的浓度总共占所预期的全球变暖效应的约70%,但是对于其中的任何一种气体来说,生产-消耗预算都是不平衡的。积雪可覆盖北半球陆地面积的44% ̄53%,并且在高山及亚高山区,可以有好几米深的积雪厚度持续半年多。大多数微量气体预算假定:当土壤被积雪覆盖或土壤温度降至约0℃时,微量气体交换便会停止。因此,通常认为高山及亚高山区土壤是大气CO2的总汇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中SiO2的分布特征及开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证了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下水中SiO2的背景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地下水的CO2的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有机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SiO2含量与含水介质中的SiO2和有机质的含量,氧化还原环境有关,与地下水的pH值和CO2含量相关性非常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8(P〈0.001),0.29(P〈0.001),偏硅酸矿泉水资源丰富,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