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洋淀湖底地层调查对于白洋淀生态地质调查、湖底生态清淤及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系统探明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从区域尺度对湖底地层实现完整刻画,为钻探调查提供精确的靶区数据支撑,创新了探地雷达应用范围,采用船载方式,透过水体开展了湖底地层勘查。剖析白洋淀湖底结构探地雷达勘探技术难点,分析了含底泥和不含底泥2种情形下水上勘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和湖底原生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条件,建立了淀水+淤泥层+湖底原生地层的湖底简化结构模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探地雷达系统不同硬件设备的勘探能力与适应条件,优选出双皮划艇搭载50 MHz低频组合天线的工作模式,结合适用于水下电磁波弱信号提取的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白洋淀湖底15 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数据。结果表明,此种工作模式适用于湖区水深小于5 m的水域,原生地层电磁波整体呈现弱反射特征,湖底15 m深度范围内存在2~3组砂层反射界面。淤泥层会大大削弱湖底原生地层的电磁波反射强度。存在厚砂层的水域,电磁波会形成强反射波组,砂层展布形态刻画清晰,砂层厚度变化在0~3 m之间。本项研究实现了湖底地层结构建模分析、天线勘探模式优选、数据处理过程优化等技...  相似文献   

2.
探地雷达在淡水区浅水域的探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群 《物探与化探》2011,35(4):565-568
通过堤防护岸水域抛石探测、水下砼格及碎石层探测、江边堆场滑坡水域探测三个案例,说明探地雷达在淡水区浅水域探测效果。重点分析了探测对象所处环境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所采用天线频率对探测效果的影响。探地雷达填补了浅水域工程勘察空白,研究成果对非水域探地雷达探测与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延庆木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条件及木化石出露的地层层位,通过探地雷达探测试验,总结了探地雷达方法用于木化石探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探地雷达法在此项应用中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探地雷达是一种无损探测技术,数据采集速度快,图像直观,在地下考古探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古墓群为目标,利用探地雷达首先在已发现但未开挖的古墓上进行探测,分析探地雷达图像中古墓的的典型异常特征;在未知区域进行探测,找出图像中有古墓反射特征的异常区域,并用洛阳铲进行验证。通过验证,探地雷达探测结果与实际开挖验证的结果比较一致。实践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对探测古墓遗址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地雷达探测精度高,方便灵活,效率高,可以根据病害体类型、埋藏深度、探测精度等要求,选择不同的天线组合类型达到最优的探测效果,并且该方法在探测过程中,不会对探测目标体造成损伤,探测结果直观,是目前探测古城墙病害体最为适用的方法。通过采用100 MHz、270 MHz、400 MHz、900 MHz、1600 MHz天线在古城墙顶面、侧面进行试验,全方位探测古城墙病害体的位置、范围、深度、规模等情况,根据不同中心频率天线的探地雷达图谱,对比分析不同频率天线探测古城墙病害体的有效性、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EKKO探地雷达是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A-Cubed公司的研制产品。1986年由原A-Cubed公司推出Ⅲ型。1988年底该公司合并为“探头及软件公司”,生产并推出了pulseEKKO Ⅳ型仪。现在又推出Ⅳ型仪的低频段(12.5MHz及25MHz中心频率)及1000型的高频段(225MHz、450MHz及900MHz中心频率)两种。EKKO系列探地雷达是一种宽频  相似文献   

7.
探地雷达在金沙遗址考古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发现。介绍了探地雷达方法在金沙遗址地下文物和文物文化层探测中的应用,其研究成果与开挖验证结果相吻合,肯定了探地雷达方法在科学考古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简要叙述探地雷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特点,介绍了探地雷达图像的分析处理过程(编辑标记、地形高程改正、距离修正、去除干扰信号和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等),重点研究了道路路基存在较大空洞和不规则孔洞、地层软弱区、地层松散区、雨水或者地下水入侵路基层、路基产生沉陷、断层或裂缝等主要病害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文章还列举了两个应用工程实例,并论述了探地雷达在道路路基病害探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探地雷达电磁波在河道传播的正演模型,并模拟了水下不同构造的典型工况,得到了相应的二维反射图像。和实际探测的河道图谱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模拟图像的分析和实际雷达探测图谱的解释,研究了探地雷达方法在河道探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低频探地雷达在青藏高原冻土带环境下的探测深度、分辨率及反射特征分析的正演模拟来研究其在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可行性和关键参数。首先通过雷达测距方程计算确定了理论上探地雷达的最大探测深度与发射频率、地下介质电阻率、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电磁波反射理论计算满足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深度所需的系统增益;随后通过低频探地雷达分辨率计算和仿真模拟来确定低频探地雷达在大尺度(200 m)范围的广义分辨率;最后参考已经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木里地区基本情况设计冻土及天然气水合物模型,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二维正演,获得了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带底界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的反射特征,为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提供有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频率小于等于15 MHz且系统增益大于165 dB的低频探地雷达在地表电阻率较高的冻土区能够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探测深度要求;分辨率计算及仿真模拟表明低频探地雷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在200 m深度可以达到探测深度1%的广义分辨率;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底界、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均存在明显的强振幅和频率突变特征;理论计算结果认为应用低频探地雷达直接探测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探地雷达波波动方程研究及其正演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地雷达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勘探,工程地质调查、城区地面土木工程、考古探测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本文着重讨论探地雷达在地下传播时的各种动力学特性(振幅,速度等),从本质上说明探地雷达波波动方程与地震波波动方程的一致性,从而为借用地震处理中的所有处理方法(迭加,偏移等)奠定理论基础,为探地雷达的成果解释提供新的途径。最后,以探地雷达波满足的波动方程为基础,正演模拟了探地雷达波在地下二维介质中的传播。实例表明:正演结果所得到的二维剖面与实际模型吻合,证实了探地雷达波波动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地质雷达技术具有操作性强、分辨率高、探测深度深、对地表环境无破坏和可重复探测等特点,在活断层探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为验证综合多中心频率地质雷达天线探测活断层地下浅层结构效果,以民主村处发育的玉树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25 MHz、100 MHz、250 MHz和500 MHz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对活断层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与探槽剖面进行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25 MHz和100 MHz)可获取大范围内深度较深(约32 m)的活断层地下浅层结构的整体形态,从雷达图像上可识别出主断层分布范围、断层倾向及地下浅层结构等;而中高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天线(250 MHz和500 MHz)则可获取局部范围内深度较浅(约3 m)的地下浅层结构,尤其是500 MHz天线。探测结果与地表构造地貌形态和探槽剖面地质构造一致,表明综合多中心频率地质雷达天线探测玉树活动断裂浅层结构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活断层研究提供多尺度数据及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在地层划分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应用概况和探测原理 ,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探地雷达在地层划分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隧道衬砌空洞探地雷达图谱正演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鸿飞  程效军  高攀  周鑫鑫 《岩土力学》2009,30(9):2810-2814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能够对隧道衬砌实施连续扫描,实时获得雷达图谱。然而,由于探地雷达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非常短暂以及雷达图谱的复杂性,隧道衬砌空洞探地雷达图谱的辨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此,通过不同环境的试验得到空洞雷达图谱特征,并利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衬砌空洞雷达图谱进行正演模拟。采用VC++语言编写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程序,对隧道衬砌检测中常见的几种空洞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出模拟波形和图谱,并与实测隧道衬砌空洞的探地雷达波形和图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图谱与实测结果相似,具有较明显的空洞特征。良好的结果也验证了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2D-FDTD)正演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和岩土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应用GPRSIM软件研究在不同水深条件下二层介质的雷达响应特征。一般情况下,雷达天线频率为50 MHz时,勘探深度可达到10 m左右。根据南京长江二桥桥址区的地质资料,建立含有水、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砂砾卵石以及砾岩的水下砂体模型,并应用GPRSIM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正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线频率为50 MHz、水深不超过4 m时,雷达影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水下各岩层的赋存状态,特别是能够圈定出水下砂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这为实际水下砂体的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明采空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危害,而人工地震勘探对埋深较浅的采空区存在盲区。采用RAMAC/GPR探地雷达仪配备的超强地面耦合天线(RTA50MHz)探测采空区。由于煤层及采空区相对雷达探测的有效范围较深,综合考虑探地雷达的分辨率与探测深度的关系,选用合适的雷达参数和探测模式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了VC++开发了三维系统进行了补充解释,实现了探测目标体的准确定位,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地雷达在探测玉树走滑断裂带活动性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地雷达具有快速、检测范围广、探测深度深、分辨率高及对地表环境无破坏等特点,在活动断层探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简要介绍玉树走滑断裂带活动性的基础上,选择高分辨率的探地雷达对隆宝、昔日达和盘琼沟处断裂带附近的活动断层进行探测。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建立活动断层的数值模型对其雷达波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分析断层在探地雷达剖面上的反射波特征。根据断层的反射波特征解译探地雷达图像,判断断层的位置、走向及空间展布。结合探槽开挖对比,探地雷达图像的解译结果与探槽开挖后的断裂带剖面展示的断层活动性质基本一致。根据隆宝、昔日达和盘琼沟处的探地雷达图像与探槽剖面上断层反射波特征的对比研究,解译了玉树地震震中位置探地雷达剖面上的断层展布。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快速探测活动断层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地表破裂不明显的区域,不仅可以准确地判断断层的位置、走向及空间展布,还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地下岩层的层位信息及探槽断面之外的地表下图像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以后运用探地雷达探测活动断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肖兵  周翔  汤井田 《物探与化探》1996,20(5):378-383
作者对近年来探地雷达的技术发展及新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详细分析探地雷达方法原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探地雷达系统结构的思路;同时,针对探地雷达工作中的高噪声和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移植的不适应性,提出了探地雷达地下界面高分辨率成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GPR获取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GPR)能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采集水文地质数据来对地下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地下结构和埋藏体。本文简要介绍了GPR的工作原理、探测方式及其应用条件;探讨了GPR获取多孔介质水力参数的物理机制;分别利用50MHz和25MHz天线对同一断面进行等采样距测量,经分层标定和时间拾取,获取了沿测线非饱和带含水率及饱和带的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并将结果与钻孔取样的岩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