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震次生火灾是震后发生最为频繁和造成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次生灾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城乡结合处的老旧建筑成片区大量存在,一旦地震发生,建筑破坏尤为严重,区域建筑密集等因素为次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工程应用出发,通过确定火灾蔓延的经验参数,建立了基于建筑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建筑内火灾蔓延和相邻建筑之间的火灾蔓延两个过程,模型中考虑了建筑结构类型、地震对建筑破坏、风速和风向和相邻建筑蔓延的极限距离等影响因素对蔓延的影响。利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水笠公园周边建筑火灾蔓延实际数据,与本文建立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震害的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内工程结构(建筑物、交通设施和供水设施等)的地震破坏为基础,综合考虑小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火灾的着火点密度、建筑类型、消防设施状况、消防站点到达时间和小区内道路密度等影响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建立了小区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害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小区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城市小区日常防火安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物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火灾的不确定性,给出分析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状态相关的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概率模型。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初步量化分析,结合城市防灾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给出了用于城市建筑物震后可能发生火灾或使火灾蔓延的危险性分析和次生火灾高危险区域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1S确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在地震破坏状态下的次生火灾发生的概率。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影响因素,给出判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高危险区的方法。并在GIS(Geograpllic Information System)下实现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险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5.
以W Arcview/GIS为工具 ,结合传统的火焰蔓延数学模型 ,发展了复杂系统条件下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并结合福州市主要建筑物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根据建筑物类型来区分不同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方案。结合火源、风向风力、可燃物分布等因素 ,该模型在地震时可用以判定某一时段内可能的延烧区域 ,估计地震次生火灾的灾害程度及其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与火灾荷载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安全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课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可能遭遇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和火灾荷载的评价分析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火灾荷载、温度计算、火灾减灾等。这些方法为能源供应系统防御地震次生火灾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693-1699
由于双重灾种叠加,地震次生火灾曾经带来过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并始终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梳理历史上几次重大地震次生火灾情况,归纳地震次生火灾的成灾与蔓延研究成果,讨论现有研究成果中常用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工程结构和装备设施,以及灾害区划单元两个层面总结分析了地震次生火灾的风险与损失评估研究成果;从民用建筑、油气化工设施、核电站、灾后安置点与林业等多个方面探讨地震次生火灾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进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二十年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主题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并分析研究热度与地震事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  江建华  李明浩 《地震学报》2001,23(4):420-426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研究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和系统的数据分层与组织,给出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模型及方法.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背景,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与火灾扑救辅助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9.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大都伴随次生灾害发生,常引发的地震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震次生灾害研究现状,特别详细地讨论了次生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山地地质灾害和海啸等研究内容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地震次生灾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经典的火灾蔓延模型,完成计算机火灾模型化和模拟技术的研究。首先分析地震次生火灾因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次使用Mapinfo公司的MapX控件开发了软件,最后以鞍山市为例进行了结果展示。  相似文献   

11.
李晓璇  马海建 《地震》2013,33(2):63-70
地震次生崩滑是震后较长时间内严重危害人们生活的地质灾害之一, 对其展开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为研究区, 基于遥感数据, 利用GIS技术手段, 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进行地震次生崩滑危险性评价。 选取逻辑回归模型, 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危险、 轻微危险、 较危险、 危险和极危险5个等级, 实现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区域内地震次生崩滑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邹从学 《华南地震》1995,15(3):95-99
介绍了地震后可能引发的地震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讨论了地震火灾及损失的影响因素;根据次生灾害源的分布,初步定性预测它们可能带来的损失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直接或间接破坏后果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在地震灾害中,次生灾害是极其普遍的、严重的。目前,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毒气、细菌和放射性污染,“盲目避震”造成的摔、挤、踩等伤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海啸等。随着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的“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的“记忆毁灭”灾害等。本文在总结我国一些地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外一些地震资料,按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地震水灾和地震海啸灾害四个部分,概括分析了各种次生灾害的成因及特点,阐述了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理、震后救治的各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强烈地震发生后,会引发建筑火灾等次生灾害,涉及因素较多,传统火灾危险性数学模型忽略了强震后既有建筑发生火灾时不同因素的随机性与模糊性特性,难于建立健全的评估数学模型,导致评估精度低。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影响,用因素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数学模型及评估体系。具体方法是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层因素针对上层因素影响进行评分,建立判断矩阵,获取权重。确定隶属度矩阵,获取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估的因素集与评语集,构造单因素评判,给评估集中的因素赋予权重,进行一级模糊评估。把一级评估结果当成二级评估的单因素评估,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完成对强震后既有建筑火灾危险性的评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估,得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评估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地震重灾区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以某地震灾区为例,在分析次生地质灾害类型与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次泥石流总量及流量确定其危险度,并引入易损性指数,确定各评价单元次生山地灾害的易损性大小,设置评价指标;结合研究区实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实验以次生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产生的灾害风险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可在有效确定地震重灾区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纵向地震造成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成为制约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震次生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震次生灾害,次生火灾的发生加重了地震灾害的破坏。另外  相似文献   

17.
“7·22”云南盐津地震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6年7月22日云南盐津5.1级地震的灾害概况,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生土墙结构、石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木构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我国村镇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总结了村镇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城市灾害,剖析了村镇灾害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指出研究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就国内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方法进行了概况总结,主要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灾害研究框架详图,为研究村镇防灾减灾大纲和各种灾害防治标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北部地震次生灾害做了预测,认为地震火灾、毒气泄漏和地震水灾是震后可能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张家口、宣化、唐山和秦皇岛市具备发生大型地震火灾的条件,张家口市、怀来县和唐山市有可能发生地震引发的毒气泄漏、官厅、密云、陡河及山西省的册田水库大坝震后出现险情引起的地震水灾将对我省北部造成危害。地震造成的剧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及人工放射源的泄漏的散落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地震中的人员死亡人数是评价地震灾害受灾程度的重要参数。地震往往引起多灾种的复合灾害。地震人员死亡原因归纳为直接死亡和间接死亡。建筑倒塌、家具翻倒以及海啸、火灾等次生灾害是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应激反应、病情恶化、孤独死亡等属于间接死亡。依据建筑法规建造安全建筑,树立复合灾害理念,重视灾害医疗救护等是减少直接死亡与间接死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