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地貌学》是地理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为适应21世纪地理科学发展、理科基地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教学内容和课时通过压缩、精简,作为新课程《地球科学导论》的3章内容。本文讨论了地质地貌在《地球科学导论》中的位置,如何在新课程中搞好地质地貌教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小文 《地理教学》2023,(22):39-42
乡土地理摄影图片作为取材于师生身边乡土区域的地理景观图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应用优势。本文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湘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的地质内容(化石、地貌、地质灾害、岩石等),探讨乡土地理摄影图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给出注意事项,落实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地理学界必须关注的一个大事件是2011-2015年陆续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包括《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地貌》、《中国气候》、《中国水文地理》、《中国土壤地理》、《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中国动物地理》、《中国古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海洋地理》10部专著。该系列专著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类型划分、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做了全面系统地揭示和阐述,并结合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是地理课堂的延续与拓展。然而,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野外考察开展较少,部分教师在资源开发和课程设计上存在困难,学生的野外观察、实践和探究能力有待提升。本文以肇庆市的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课程为例,梳理了中学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开发途径,并据此设计了野外考察方案,以期为中学开发地质地貌野外考察资源、考察方案及地理野外实习校本课程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评介李平日(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510071)风沙地貌学家吴正教授继《风沙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87)后,1995年又给地学界贡献一本综合研究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专著《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科学出版社)。这是华南师范大学地...  相似文献   

6.
由台南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宋国城教授、台湾大学地理系王鑫教授主持的《海峡两岸地形与环境教育研讨会》1997年3月21~22日在台南成功大学举行.由中国科学院李吉均院士任团长的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大陆访台学术团体规模最大的一次,代表团成员32人,共提交学术论文20多篇。作为华南区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吴正教授和本人(台方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题为《华南海岸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和《珠江三角洲发育模式》的学术报告,均获得与会者好评。台湾学者也…  相似文献   

7.
前言     
《豫西黄河谷地古地理与古人类研究》专集,是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首先,1987年冬,冯兴祥和张震宇师生俩人在豫西黄河谷地进行地质地貌调查中,发现一具古人头骨化石,并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建立豫西黄河谷地古地理与古人类研究组(主持人冯兴祥,成员周华山、巴志刚、张光业、王磐基),并将  相似文献   

8.
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自然综合体.作者择其涉及福建省自然地理结构、特征和演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变化与改善的论文52篇,定名《自然地理与生态》出版,这不仅为地理学者以科学发展观研究区域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等问题提供参考,而且对全面了解地处亚热带地区的福建地理优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历史典籍中,历代封建王朝明令颁布为正史的纪传史,始于(史记),迄于《明史》,共二十四种,故“二十四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加民国年间所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共计二十六史[1]。纪传史包括了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形式。这五种形式中,与地理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书志。全史中共有十九种史志,其中之一就是地理志,而二十六史中,有十八部具有地理志,约占总数的3/4,只不过并不是全以“地理志”为名称出现。其中,有十二部称《地理志》,两部称《州郡志》,称《郡国志》、《地形志》、《郡县志…  相似文献   

10.
王丽华 《地理教学》2012,(18):60-61,12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课标》的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学会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内容包括"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本节教材内容中地理名词、概念多,易混淆,地理原理性强;以流水作用为主形成的河谷和冲积平原,形成过程复杂、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难点知识,若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而是纯粹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混淆。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9月22日至9月2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风景名胜管理处主办,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河北省地理学会协办的《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嶂石岩地貌研讨会》在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26个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共9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地貌·环境·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就地貌第四纪与环境变化、地貌过程研究、灾害地貌研究、旅游地貌开发、21世纪的地貌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对嶂石岩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进行了实地考察。嶂…  相似文献   

12.
《热带地理》1999,19(4)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发起,协同广东省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环境处联合主办,“华南环境变迁记录的遗迹与旅游资源科学化”现场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广东省揭西县召开。与会者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交流部、广东省地质学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矿局、广东省地震局、华南师范大学的地质地貌、古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学及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揭阳…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讨论了沙漠腹地麻扎塔格山地质地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其在地理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采用Nvivo12.0编码统计分析,通过对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球科学》中的实验内容进行质性研究,发现该教材通过地理实验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方法特点和规律具体体现为:第一,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培养地理实验推断能力;第二,通过图表解读培养学生地理实验技能;第三,遵从循序渐进原则渐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突出了对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可以尝试运用地图、视频、地理信息技术等资源支持地理实践活动的展开。在实地野外考察受限情况下,本文尝试运用范导式教学原理,将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地貌考察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行图软件的独特功能,为学生营造更加直观、真实的地理学习环境,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切实考察并体会真实环境中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龚倩 《地理教学》2014,(24):55-57
美国初中地理教材《地球科学》以专栏的形式、多方面的呈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合理的将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材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实现学科教学多维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青海省农牧业区划研究所和青海省科委等单位十八名地貌和地图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地貌图西宁幅样图制图试验工作组”,在完成了1981年年五月—九月野外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的任务以后,同年10月份开始进入了室内地貌制图研究和样图制印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代 ,任美锷、杨怀仁老师教我们地貌学 ,学习了台维斯、彭克等大师的地貌学理论 ,核心就是夷平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原理。大学毕业后 ,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吴忱同志一起 ,师从罗来兴先生。我们共同在川西滇北地区作野外考察 ,对区域地貌中的夷平面涉猎较多。去年 ,一直在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的吴忱同志 ,送我一本他毕生研究的力著———《华北山地地形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一书。喜读之下 ,学到了不少东西。现略作汇总评述。1 惊喜与感慨读了吴忱研究员等人的专著《华北山地地形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一书 ,惊喜之…  相似文献   

19.
杜芳娟  周越  庄淑蓉  叶仕安 《地理学报》2019,74(11):2243-2259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农委关于《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科研规划及中国科学院关于编制中国1∶100万地貌图的分工要求,委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为东北片地貌图与农业地貌区划的牵头单位。并根据1980年杭州地貌制图学术会议纪要关于开展分片学术活动的精神,于1981年9月25日至29日,在长春市召开了东北片地貌制图与农业地貌区划第二次工作、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成都、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等省市的代表共3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