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曹志华 《地震》2000,20(2):89-93
通过对197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上6次强震前中长期地震活动非均匀度CV值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在4次强震前,非均匀度值出现长期(数年)趋势下降过程,地震活动群集度CV变化幅度在0.5~1.3之间。显示了地震活动群集程度变化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密切关系,表示地震活动非均匀度CV值能够反映强震前一定区域内的前兆信息。同时,地震活动非均匀度在不同强震前的复杂变化特征也显示了前兆过程的复杂笥和多样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1986 ̄1996年川滇藏三省(区)邻界区巴塘-丽江-带频繁的强震活动的资料,结合活动构造带分布及历史强震记录,分析了该邻界区强震活动若干特征,提出了“存在川滇藏邻界区巴塘-丽江地震块体”的认识,并就其与相邻地区强震活动关系及未来强震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近期强震能活跃起来吗?:关于地震趋势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富  黎令仪 《地震》1994,(3):10-15
本文对我国近几年强震活动趋势估计出现高预报和低活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全球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反相关关系以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自律节奏分析得出:(1)中国大陆近期连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活动期尚未到来;(2)目前的低水平活动状态不会突变;(3)近期的趋势应注意西藏,四川,云南的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5.
用算法复杂性分析地震活动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悦军  陆远忠 《地震》1997,17(1):25-33
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依据,用非线性动力学中分析时间序列的算法复杂性研究地震活动规律和构成地震活动复杂现象的动力学特征。提出了按震级计算的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和按发震时间计算的地震算法复杂性TAC值。选取1970年以来中国东部MS≥6.0地震,西部MS≥6.5的强震,对AC值和TAC值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1970 ̄1980年大华北地区展望性空区识别结果,对AC值和TAC值进行展望性检验分析,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以累计频度定量计算方法,讨论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各个强震孕震区的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的时间进程曲线,系统计算了Ms≥6.3级强震前的ZL值曲线,结果表明:强震前地震活动非线性度ZL值异常表现出的地震孕震区的地震平静-活跃或活跃-平静过程至少出现一次,且震例中的83%开始出现平静(活跃)的时间为强震前1-21/2年,强震前半年左右结束出现活跃(平静)。  相似文献   

7.
黄圣睦  董瑞英 《四川地震》2002,(3):15-20,26
作者在1996年底对中国大陆2005年前6级以上强震危险区(13处)作出了预测,其中对应1997年玛尼7.5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本文分时段:1996年底前、1997年11月前、2001年11月前,分别总结了预测依据及震情跟踪分析。加上对同期(1997-2001年)其他强震预测的实际对应,表明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在分析预报研究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8.
本在研究中国大陆中国南北地震带及川滇地震区新的经震活动幕(1980-1996年前后)主要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中短期强震趋势预测的几项强震活动图象指标,据此川滇当前强震趋势作了初步的预测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内陆地震》1996,10(1):42-48
着重研究了龙羊峡水库地震的时间频次和时间强度分形的f(a)-α谱,以及D+∞、D-∞的变化特点。结果认为龙羊峡水库地震对周围强震的震前异常反应很好。需要指出的是,在周围强震发生前存在较为明显的f(α)-α谱的收缩现象Dq-q曲线也趋于平缓。这种由于水库蓄水而诱发地震并对周围强震有良好反应的现象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荣艳 《高原地震》2001,13(1):26-31
应用“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及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等“九五”研究最新技术途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兴海6.6级地震前,2年时间尺度内小震活动的发展及强震的孕育过程,并提取了较为稳定、清晰的小震活动演化图像。其演化过程为:中短期空区(2年尺度)→短期空区(1年尺度)→中小震条块(1-0.5年尺度)→显地震事件(1-0.5年尺度)→副近地震(≤0.3个月)→主震发生。同时,对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大面积地下流体异常也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两者在时间起伏上的一致性,以及印度板块北边界兴都库会和缅甸两端点附近中深地震对中国大际强震活动所具有的前兆性和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预测,尤其是地震大形势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还应用了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孕震系统在周围地质构造块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震情述评①丁鉴海陈学忠刘杰余素荣(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根据我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1996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28次。最大地震是2月17日印度尼西亚伊里安79级地震(图1)。从全球强震活动的频度...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剖析和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状态及中等地震活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北川段和天全-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自然节律显示有规律起伏,可以推测地震的强、弱趋势。本文仔细剖析了中等地震活动情况,提出的若干特征对于监视本带有一定社会影响的4 ̄5级地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裕明  胡银磊 《中国地震》1996,12(A00):10-17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分析了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震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虹  刘冬英 《内陆地震》1999,13(3):201-206
利用2个描述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及丛集的参量,计算了新疆地震区1970~1998年以1年为窗长3个月为步长的活动异常图像,并给出了发生新疆乌恰的2次7.4级地震前后,新疆地区σN异常分布动态演化图像,对异常图像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强震发生地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对其用于新疆地区地震预测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参量能较好和直观地描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时空动态图像,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并  相似文献   

17.
1.地震参数1992.7.17.19—07—28.8,29°18',103°41'M_L:3.5,I_0=V(震源深度3-4千米,宏观方法1千米。2.铜街子电站及库区 ̄①位于一中强地震带上的少震、缺震地段──马边~峨眉间。名山-马边-永善,大关北北西走向地震带以总体上较密集的小震和中强震、个别达7级的强震连续条带状分布著称。尽管它有别于浅~深贯通型活构造带、仅有多支、多方向短小构造线断续相连,但它的两侧各100千米分别与著名的“三河强震带”(南西测)自贡-南溪带(北东侧)有规律地平行排列。三者的新构造活动性、最大震级及其同等震级复发周期、地震活动秩序……都表明:自川西高原强震区向四川盆地区存在的某种递进以至消减的成生联系。这是四川地震构造动态中的一大特色。名山-大关带长约300千米。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于两头:北段峨眉-洪雅(长50km)和南段马边-大关(长100km),其主要构造背景是与北东向的龙泉山-峨眉断裂带和 华蓥山-巧家断裂带分别交切,构成的复合部位。峨眉-马边间约70km的中段却一直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记录;唯一的一年内两次4.2和4.8级地震发生在1967.5.5和5.29,地点为峨边和福禄  相似文献   

18.
有关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震地质学、GPS测量、地震活动性等多个角度对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和地震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闽粤赣交界地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主张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2)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海岸向北西西方向的挤压碰撞作用是台湾地区和闽粤赣交界地区强震孕育和发生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
康来迅 《地震》1994,(2):45-53
本文根据我省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资料讨论了我省强震(Ms≥5)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及会宁-武都强震密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李献智 《内陆地震》1995,9(1):43-48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强震(Ms≥7.0)活动主体地区有由西向东逐步迁移的现象,这将有助于研究中国大陆的地震动力学和预测强震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