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云是天气的“招牌”。它的生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指示性云常常是未来天气趋势的先兆。因此,对其观测、记载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中,对某些指示性云状记载较少,有的趋于消失。是指示性云减少了,还是由于观测人员某种因素而未如实反映云天的变化而造成的。笔者认为后者的原因值得引起广大观测人员的重视,尤其要重视集体观测,帮助年轻的观测员识别指示性云状,使有的指示性云状及云码回到地面气象月报表中和地面天气图上来。指示性云状和云码在高、中、俄各族云中都有,它们预示着空中各个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具体观测实践,统计了堡状云、絮状云、荚状云、日晕、卷状云的出现与降水天气概率,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原因,阐述了这些现象的物理意义,提高了单站短期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观测中,有时会遇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0℃以上的现象。本站曾出现过这种情况:14时观测时总云量为10,14时观测后天气立刻晴好,天空中的云量、云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天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比14时0cm温度表示值高12.3℃。这是由于0cm温度表接触地面,随天气的变化升温、降温敏感;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因其构造的原因,无论天气怎样变化,将会使一天中最高的温度保留下来。由于14时观测时地面0cm温度表示值不一定是最高的,所以二者会出现较大的差值。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与14时0c…  相似文献   

4.
1 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春末夏初和秋初雷暴多随天气过程出现;盛夏7月份、8月份高温、高湿,通常在午后会出现地方性积雨云而产生雷暴。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雷雨观测、记载等有关技术规定。有突发性较强的雷暴、雷雨天气发生时,应及时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变化,做到准确无误地记载和上报。  相似文献   

5.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语见宋朝苏洵《辨奸论》。晕,起源于月亮或太阳的光源而在卷层云上形成的光环;础,指柱子底下石墩;润,即湿润。“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句气象谚语指天气变化,本意则是月光照射在云层上而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为什么会出现晕?又为什么“月晕而风”呢?晕,有月晕,日晕。不同的是月晕出现在夜间,日晕出现在白天。相同的是,无论月晕还是日晕,都是伴随着天空的卷层云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7月的盛夏时节,在地面观测工作中发现每次读取地面最高温度时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值多数都达到1.0℃以上。为揭开数据差值背后的秘密,我们对兴安盟索伦观测场2007年7月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最高温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正常天气背景下,土壤表面的日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  相似文献   

7.
云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反映天气变化最直观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它的演变与天气系统有密切的关系,有了看云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变幻无穷的云彩中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十多年来,上海宝山县气象站坚持对云的演变进行细致的观测、记载和分析,并在县站预报中加以应用。本刊将陆续发表他们的部份经验,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乌海市1971-2000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状况与沙尘暴的相关关系,得出地表状况是沙尘暴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乌海地区沙尘暴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海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年变化呈振荡减小的趋势,且周期是5年,与大风位相相反。沙尘暴主要集中出现在3-6月,最多出现在4月:大风主要集中出现在3-8月,最多出现在5月。  相似文献   

9.
云是天气的征兆,作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者,每天定时与不定时监视着它的演变进行观测记载,特别是新规范中十九章的三种云(系统云、指示云、地方性云)无论是观测的深度或记录的细致,远远超过已往规范的要求,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对提高天气预报质量收到了效果。群众测天,多数看天老农把系统云、指示云、地方性云的变化作为测天的依据。从观测到使用来说,三种云的价值非小,可是无论是五十年代的《地面气象观测暂行规范》或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都没有成为条文纳入。这不足为奇,刚好说明群众的智慧通过实践的检验在新规范中闪耀金光,在科学春天的阳光普照下,科学的东西终归被人们所揭示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气象信息提高地面测站测报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报接班前或观测前,调看地面图、高空图和红外线云图。借助这些卫星气象资料,初步掌握值班期间控制或影响测站的天气系统、云系等,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进行技术上的分析和编报方面的预习。如夏季从地面图和700hPa高空图看出测站受东北冷涡影响,并从云图上发现低涡内有中尺度云团发展,根据天气学和实际测报经验,低涡天气在本站出现时,一般会产生阵雨、雷暴天气,有时会出现短时大风、飑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于这样复杂天气的观测编报,如果观测前没有对天气系统和云系的认识和了解,观测时就会感到天气现象出现的突然,有可能顾此失彼,产生误测、误编电码等人为错误。如果在天气现象出现以前,有了对天气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的预见,就能在复杂天气出现以前复习有关天气现象观测标准,进行天气电码选择,云的正确编报,“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的配合编报。当某些观测项目达到“规范”标准时,根据“天气电码”规定编重要天气报、航危报等。针对可能临时出现的增加项目,要把量器准备好。这样,使测报在任何复杂天气情况下观测,做到心中有数,稳中有序,做到不误测、不漏测项目、不误编天气电码,提高了地面气象站的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大气电场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年8月—2005年11月近地面大气电场仪的观测资料, 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大气电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晴天近地面大气电场日变化呈双峰双谷, 谷值分别出现在北京时05:00和12:00, 峰值分别出现在07:00和23:00, 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 晴天大气电场的变化与气溶胶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两者呈正相关; 晴天大气电场与绝对湿度之间也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汽对大气电场的作用; 沙尘天气下风速均达到一定强度, 近地面大气电场为负值, 并且变化剧烈, 电场强度与PM10之间呈现较强的负相关, 而电场强度与风速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冰雹的形成原理、生成的前提条件及发展过程,结合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介绍冰雹的预测观测方法,逐一介绍冰雹天气出现时的观测程序及注意事项。选取2014年4月1日博罗冰雹天气实例,详细记录该次冰雹天气的观测过程,为综合地面气象观测提供参考,以减少错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气象观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面气象观测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着,自动气象站的普及,对地面观测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根据多年的观测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种危险天气出现后的观测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典型天气的辐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莞观测站进行太阳辐射观测,得到2011年1—12月数据,来统计分析地面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大气长波辐射的变化特征。分析典型天气的辐射特征及影响这些辐射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晴天向下短波辐射、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日总量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阴天和雨天的大气长波辐射均大于晴天。有云、雨的天气,净辐射的量值及其日变化特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人在早上出门的时候,往往要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情况,于是天气预报便成为他们获得这些信息的有效手段。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以此预测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尤其是"看云识天气"的常识得到了广泛应用。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但用天气图来预报天气只有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14年5—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塔中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在各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的辐射分量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辐射平衡各分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夜间,最大值出现在中午前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振幅较小,地面长波辐射日变化呈现不对称分布。晴天,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和净辐射变化幅度较小,自然沙面总辐射高于人工绿地;阴天,地面长波辐射略有减小,绿地大气长波辐射略有增加,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减少,净辐射的变化受总辐射的影响,但减弱幅度小于总辐射;沙尘暴天气下,沙尘对辐射各分量影响明显,辐射各分量日变化不规则,人工绿地与自然沙面总辐射被明显削弱,日变化波动大。  相似文献   

18.
在夏季20时地面观测时,曾多次出现地面最低温度高于地面0 mm的现象,甚至有时高出较多.经多次观测和分析,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天气晴好、白天温度较高时,所以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①夏季地面温度表白天被收回,安放最低温度表之处的地面被太阳暴晒,受热较多,太阳降落后,短时间内温度变化的不均匀;②地面最低温度表放回时,球部和表身未埋入土壤中一半;③地温场土壤板结或不够疏松.  相似文献   

19.
1引言地面测报是一项基础气象业务。它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发报和编制报表。夏季天气多变,雷雨、大风等危险天气时常发生。本文针对地面测报危险天气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2危险天气产生和发展的气象条件作为现代气象观测员,不仅要懂得观测的基本技能,更  相似文献   

20.
邓之瀛  束家鑫  王承澍 《气象》1988,14(10):25-28
卫星云图描述的主要是云顶的温度及外形情况,地面测云可观察到局地云系的细微结构。将地面测云与卫星云图相结合,对云系进行全面观测,有利于认识云的结构,分析云与天气系统及其变化的关系。本文利用1983年初夏季节暴雨过程的云天试验观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