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月形沙丘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新月形沙丘是世界沙漠中分布最广泛的沙丘类型之一,在北半球沙漠中更为常见。Bagnold(1941)全面论述了新月形沙丘的起源、运动特征和沉积构造。Mckee(1966)揭示了新月形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S.A.费道洛维奇(1960)和Fryberger等(1979)阐明了新月形沙丘发育的风信环境。M.P.Ptrove(1962)、朱震达等(1981)则深入研究了新月形沙丘的移动规律。近年来系统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线形沙丘研究进展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继彦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8,38(6):1153-1165
线形沙丘不仅是地球上沙漠地区分布最广的沙丘类型之一,在火星、土卫六和金星等外星球也存在或可能存在。因此,线形沙丘可能是具有大气层的类地行星上分布广泛的一种风沙地貌。线形沙丘分布广泛、形态多样,某一理论不能合理解释其所有特征及其形态动力学机理,使其成为争议最大的一类沙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风沙地貌研究中的应用,线形沙丘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以不同的研究主题为线索,对线形沙丘界定及分类、分布、物质组成、内部沉积构造、侧向移动、形成年代和形成假说等7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并对线形沙丘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与外星球线形沙丘的类比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沙丘共生问题是风沙地貌研究的热点,目前尚缺乏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共生沙丘分布最为广泛的撒哈拉沙漠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清卫星影像对新月形沙丘和简单线形沙丘共生区域进行参数识别,并对其区域风况特征和形成发育环境进行分析,以探讨共生沙丘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撒哈拉沙漠共有17处典型的共生沙丘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共生沙丘分布区。区域及单个共生沙丘形态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具有理论上应具有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影响沙丘共生的因素较为复杂。共生沙丘在低、中、高风能环境以及不同风向变率下均可发育,但主要在低风能环境、中等风向变率,锐双峰风况下形成。单一的起沙风风向是共生沙丘形成的重要条件,合成输沙势方向与沙丘走向基本一致。除风况外,障碍物如山脉、河流等因素同样对沙丘共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志忠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5,15(3):227-236
金字塔沙丘以其大尺度、金字塔形态和放射状伸展的沙臂为特征。本文以三面体金字塔沙丘模型的风洞流场实验为基础,结合野外观测资料,发现金字塔沙丘的流场结构,特别是背风侧剖面流场除具有一般新月形沙丘的流场结构特点外,还有特殊的“E”型流场结构,正是这种多向风信产生的复杂流场结构形成具有凹面形态的多角形金字塔沙丘。据此,作者提出了由新月形沙丘(包括其复合形态)演化为金字塔沙丘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模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迎风坡气流加速是决定新月形沙丘发育和形态的动力因子,研究这一加速过程的定量关系有利于认识沙丘的发育、沙丘的形态、沙丘的运动等。通过大量的野外实测数据和前人的理论分析,得出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量主要和沙丘坡度、迎风坡前来流风速以及沙丘高度有关,并建立了新月形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和沙丘形态特征的定量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得了在风力较强的风沙环境中,沙丘坡度较小;在风力较弱的风沙环境中,沙丘坡度较陡。地表粗糙度越大,迎风坡坡度越陡。沙丘地貌发育高度存在一上限,这一上限与边界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沙丘形态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数字高程模型(DEM)因卓越的三维地形表达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沙丘形态研究中。长期以来,受交通条件和研究方法的制约以及高大沙山分布位置的限定,对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沙漠东南部,缺乏对整个沙漠沙丘分布规律及其形态参数特征的系统认知。而对整个沙漠沙丘形态特征的研究,是区域风沙地貌形成与演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巴丹吉林沙漠内所有独立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DEM数据和一种新的算法,研究了沙漠内两种主要类型沙丘(横向沙丘、星状沙丘)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态参数特征。结果表明:沙漠内独立沙丘大约有6 033座,高度9~433 m,高度超过350 m的巨型沙山共有53座,其中星状沙山7座,最大高度383 m;横向沙山46座,最大高度433 m。横向沙丘高度与等效沙丘厚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星状沙丘高度与等效沙丘厚度呈正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表明在现代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横向沙丘高度仍在增加,而星状沙丘高度增长已经趋缓。两类沙丘的主轴向大都垂直于研究区主风向NW-SE。横向沙丘起沙风风向单一,沙丘轴向集中在NE-SW和NNE-SSW方向;星状沙丘起沙风风向略为复杂,沙丘存在多个次级轴向。  相似文献   

7.
金字塔沙丘形成机制的初步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金字塔沙丘(又称星状沙丘),对其地貌形成机理的研究,前人曾作了不少工作,但由于缺乏对金字塔沙丘地貌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和沙丘附近风况的长期连续观测记录,从而对地貌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甚微。笔者根据金字塔沙丘的分布规律与微气候条件的观测(包括金字塔沙丘流场,沙波纹、温度层结的定位观测),初步建立了金字塔沙丘形成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线形沙丘的风沙沉积特征与内部构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介绍了线形沙丘不同部位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易溶盐含量特征和颗粒形态特征,通过现场全断面开挖线形沙丘剖面,对线形沙丘的内部构造进行了观测,结合研究地区的风信资料,对线形沙丘的风沙堆积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沙丘分类系统中,回涡沙丘是一种重要的有障沙丘形态,系运移风沙流在障碍物前遇阻堆积而成。野外测量表明,回涡沙丘具有与新月形沙丘相似的外观,其迎风坡坡度一般在2°~18°之间,背风坡坡度较陡为21°~31°。回涡沙丘高度及其与障碍物距离受障碍物高度的控制,障碍物越高则回涡沙丘也越高,沙丘离障碍物也越远,沙丘高度、沙丘与障碍物距离分别与障碍物高度线性相关。粒度特征反映了局地沙源特征,粗细颗粒均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障前堆积形态。同一地区回涡沙丘与新月形沙丘表面物质的粒度参数对比表明,由于障碍物前回旋涡流的影响,回涡沙丘表面物质经历了更为强烈的风力分选过程,物质组成更细,分选更好,更趋于正偏和窄峰态。  相似文献   

10.
库鲁克沙漠风沙地貌与沙丘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库鲁克沙漠位于塔里木河下游以东,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风况资料和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对该沙漠的风沙地貌及其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鲁克沙漠风能环境属于低至中等;合成输沙势方向为西南至西南偏西方向;方向变率属于中等。具有风积和风蚀两种地貌类型,风积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沙地、灌丛沙丘、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风蚀地貌类型主要为雅丹。沙漠西部新月形沙丘的移动方向为西南偏西方向,与当地合成风向大体一致。沙丘移动速率为9.5~37.8 m·a-1,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风况、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等因素,与沙丘高度和沙丘密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沙丘的形成发育及其移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而这种复杂性塑造了丰富的风沙地貌类型及其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沙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正 《中国沙漠》1995,15(3):201-20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对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抄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无论是内陆沙漠砂或海岸沙丘砂,其石英颗粒都具有较好的磨圆度,表面有碟形坑、麻坑及SiO_2沉淀物等代表风成环境的典型特征;此外,还叠加有代表原生沙物质来源于水下环境的V型撞击坑、撞击沟等痕迹。然而,受环境尤其是气候影响,其表面结构特征仍有差异,表现在内陆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的沙漠砂的风成机械作用和化学沉淀作用,都要比沿海湿润季风性气候的海岸沙丘砂强烈;但海岸沙丘砂的化学溶蚀作用却比内陆沙漠砂要明显。同属海岸抄丘环境,其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表现为北方温带海岸沙丘砂的机械作用痕迹强;而南方热带海岸沙丘砂的化学作用痕迹发育,但机械作用痕迹并非少见,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线形沙丘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内关于线形沙丘研究的最新进展。阐明了线性沙丘的分布规律、发育模式和内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中既有大型交错层理,也具某些区别于内陆沙丘构造的特征,如厚层顶积层的保存及变形层理的普遍存在。 本区海岸沙丘形成于东北季风,沙源来自海滩砂。从海滩后滨向陆地的沙丘类型依次是海岸前丘、横向沙丘和新月形沙丘、抛物线沙丘、纵向沙丘、海岸沙席。其中海岸前丘和沙席为海岸沙丘区别于内陆沙丘的特有类型。本区海岸沙丘的发育开始于3000年前。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沙丘移动规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通过对肖塘南2km试验路段100m×100m沙丘移动监测区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及1993年10月的3次详测,总体上可以认为,沙丘各几何形态参数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但限于沙源供应不足,沙丘发育具有不成熟性,从而使有些沙丘几何形态参数间不存在理论上应具有的相关性。沙丘高度与宽度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底面积及体积存在较好的指数正相关关系。从而可以认为,沙丘高度是反映沙丘形成、规模及发育程度的较好示量指征。沙丘移动方向随主风向的改变而改变,并与落沙坡方向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沙丘移动强度与高度、底面积成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体积成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时期,上述关系可用相似的多元线性方程表示。沙丘前移过程中,沙丘形态既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正向演变又有由成熟向不成熟的逆向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风况是影响风沙地貌发育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沙丘类型.为探究区域风沙地貌发育与风况之间的关系,对哈勒腾河流域不同区域一个完整年度的风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风速为2.78 m·s-1,起沙风集中在春夏季,平均风速为7.78 m· s-1,起沙风事件平均持续时间为4.1 h;流域输沙势122-254 VU...  相似文献   

16.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演化初步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张伟民  王涛 《中国沙漠》2005,25(2):281-286
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态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控制,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形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间冰期)沙丘主要通过钙胶结层固定沙丘表面,并增大沙山基底;气候干冷期(冰期)在钙胶结层又发育次一级的沙丘。经过钙胶结固定-加积-再钙胶结固定循环的演化模式,最终发育成高大的复合型沙山。  相似文献   

17.
李志忠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5,15(3):227-232
金字塔沙丘以其大尺度、金字塔形态和放射状伸展的沙臂为特征。本文以三面体金字塔沙丘模型的风洞流场实验为基础,结合野外观测资料,发现金字塔沙丘的流场结构,特别是背风侧剖面流场除具有一般新月形沙丘的流场结构特点外,还有特殊的"E"型流场结构,正是这种多向风信产生的复杂流场结构形成具有凹面形态的多角形金字塔沙丘。据此,作者提出了由新月形沙丘(包括其复合形态)演化为金字塔沙丘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西海岸沙丘形成动力过程的风洞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exhibits a savanna landscape. Many types of sand dunes, including transverse dune ridges, longitudinal dune ridges, elliptical dunes, coppice dunes, and climbing du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zone. In winter, high-frequency and high-energy NE winds (dominant winds) are prevalent, with a resultant drift direction (RDD) of S35.6°W. In spring, low-frequency and low-energy SW secondary winds prevail, with a RDD of N25.1°E. Wind tunnel 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airflow over the dune surface i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patterns of dune surfaces an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dunes. In the region’s bidirectional wind en- vironment, with two seasonally distinct energy levels, the airflow over the surface of elliptical dunes, barchan dunes, and transverse dune ridges will exhibit a transverse pattern, whereas the airflow over longitudinal dunes ridges exhibits a lateral pattern and that over climbing dunes exhibits a climbing-circumfluent pattern. These patterns represent different dynamic processes. The coastal dunes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onshore winds, sand sources, coastal slopes, rivers, and forest shelter belts. The source of the sand that supplements these dunes particularly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when there is more sand, the pattern shows positive equilibrium deposition between dune ridges and dunes; otherwise, it shows negative equilibrium depositi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orest shelter belts also influences deposition and dune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transformation of dune forms. Coastal dunes and inland desert dunes experience similar dynamic processes, but the former have more diversified shapes and more complex format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9.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风沙地貌形态类型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萍  邹学勇  哈斯  蒋紫蕊 《中国沙漠》1999,19(3):210-213
在研究区内选取具有典型形态类型沙丘的8个样区N1~N8,通过统计和研究样区内各种形态的沙丘可以看出,研究区内由西北向东南沙丘的排列顺序出现沙丘由简单形态的沙垄和新月形沙丘到复杂形态的复合型沙山最后达到成熟的星状沙丘。由此着重探讨了研究区内由西北-东南方向沙丘的形成演化特征,以沙丘的空间分布序列来反映沙丘形成的时间序列这样一种时空替代的序列,因而能直观地分析和研究沙丘形成发育的整个发展过程,表明西北部沙漠年轻,东南部沙漠较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