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季涛  李成素 《地理教学》2006,(12):15-17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看,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三类。陈述性知识通过听讲和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而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和和内化,更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分类学习论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智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奠定了知识分类的理论基础。后来,其它教育心理学家如安德森、梅耶等人在加涅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4):16-17
知识教学的前提是弄清知识的类型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方法,地理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
一、总述知识停留于书面认知,能力则重在活学活用,但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应是大家的共识,只不过知能转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最有可能转化为能力,这涉及到对知识与能力划分的不同视角,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从目前我们考试要求角度,我们可以把地理学科知识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又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事实、概念、原理、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1,(22):21-22
虽说高中地理教材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哪个版本,迎接高中新生的都是自然地理,而且开篇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宇宙与地球”这一知识体系。该章节的知识点繁杂琐碎,需要理解的程序性知识不少,应该识记的陈述性知识也颇多。陈述性知识主要表现为言语信息,学习的难度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记忆和保持,教师若单纯按照教材的编写讲起来会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觉得松散难记。  相似文献   

6.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1):19-21
程序性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操作过程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其中用于对外办事的称为智慧技能,用于对内调控的称为认知策略(又称策略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透视课堂:现行地理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1.知识至上,教学行为单一化 通过对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观察发现,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多的集中在知识的认知领域,较少顾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认知同化论认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同化论的核心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观。这种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新旧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得到充实和巩固,新知识更易被学习获得、保持和提取运用。并且,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整个知识体系在纵向上不断分化,按层次组织;在横向上综合贯通.加强联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于是更具广泛的迁移效果。要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就必须实现为迁移而教。要实现为迁移而教,就必须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明 《地理教学》2004,(11):31-3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上册解读“气温”一课课标由“气温和降水是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气候要素”引入,由“气温差异造成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差异”作过渡,由“气温观测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计算”作铺垫,重点认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把“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差异)作为知识延伸。由于地理问题抽象性、概括性,七年级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和概括归纳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龚丽云 《地理教学》2015,(7):37-38,62
在地理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内在思维外显,让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有助于深入剖析知识的根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开发,让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找到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笔者选取“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一、思维导图——知识建构的先行者在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地理问题时,学生往往看到的是表面的地理现象,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地理原理学生只知一二,并不全面,因为学生不清楚应该从哪些  相似文献   

12.
尹继文 《地理教学》2015,(2):35-36,46
一、提高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水平知识结构即知识间互相关联的方式。理想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反映学科研究对象本身的"事物结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具有较知识点更强的迁移力,原理的迁移有赖于是否能掌握"结构"。学科知识的结构,能引发联想,帮助学生展开回忆,并促进知识在超越本初情境的思维中被运用,解决许多看似生疏但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发现结构、灵活运用结构和结  相似文献   

13.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的最高成就莫过于能够“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这所谓的“天文”与“地理”,也似乎就是人世间所有知识的代名词了。那浩繁威严的知识体系,连同那一套套概念术语,常常使一些身处知识浪潮中的现代人想了解这些知识却望洋兴叹或敬而远之,终不得门而人。一本《趣味地理》,可以说为我们了解有关大干世界的地理知识寻找到了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15.
地理情境梯度是学生认知进阶发展的“脚踏点”,为探寻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了载体。本文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说明设置梯度式地理情境的必要性;从地理情境的参量构成和地理核心素养,构建地理情境梯度的层级标准。本文以“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例,设定“区域情境促认知”“问题情境促探究”“综合情境促反思”三个相互关联的梯度情境,促使教师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落地。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学习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当地地理文化景观形成的特点。笔者认为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十分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用地理环境知识分析地理文化景观形成特点的方法更重要。考虑到知识内容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运用“文化与环境”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地理案例进行探究,实现了对地理规律的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17.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耿文强 《地理教学》2013,(14):32-34
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认知图式与智能技能、认知策略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中又以认知图式最具奠基功能。地理认知图式是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等,经过加工和整理,在人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加强诊断,注重启发,纠正偏差,循序渐进,是完善地理认知图式,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区域认知素养要求从“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其中的“空间成分”对于学生发展至关重要,但当前的地理教研多重视区域而忽视空间。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的独特认知价值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空间本性突出课程与教学的地理学科本质,二是通过空间尺度来深化理解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三是基于空间中地理过程的时空性促进素养整合。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人教版地理教材,整理高中地理教材中与区域认知中“空间成分”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教学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