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1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4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缅因大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6个海外单位,共29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2份,包括3个大会邀请报告和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暨研究计划启动会议,于2011年1月26—2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成功召开(封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工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了2015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吸引了来自海内外44家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组织了12个大会发言和74个专题发言,共收到91份会议摘要。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21—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了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年会共有来自海内外39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和研究生参加,收到约130份会议摘要。于2010年启动的"南海深部计划",旨在将南海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25—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主办,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巽它陆架科学钻探国际研讨会",即第三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市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印尼、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越南的22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德国基尔大学的Karl Stattegger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在巽他陆架进行IODP钻探的科学目标和意义、实施方案和可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计划概况深海过程是当今海洋研究的前沿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口。南海是西太平洋、也是全球低纬区最大的边缘海,将其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揭示边缘海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应运而生,于2010年7月正式立项,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人型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采用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内外125个研究单位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2个。  相似文献   

8.
2015—201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重点支持项目“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以马尼拉俯冲带为研究重点, 从深部地球物理的角度探索南海形成演化史与运行规律。项目执行期间, 在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协助下, 先后开展和参与5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共投放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台站73台次, 海底电磁仪(Ocean Bottom ElectroMagnetometers, OBEM)仪器5台次, 累积放炮达13872炮, 成功获得了60台OBS数据和5台OBEM数据。同时, 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1)基于人工地震探测及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 确定南海东北部的地壳属性为受到张裂后期岩浆活动影响的减薄陆壳(12~15km), 划分了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边界(Continent-Ocean Boundary, COB); (2)根据多道地震反射剖面, 划分了马尼拉俯冲带北部增生楔前缘的精细结构; (3)圈定了南海停止扩张时洋壳范围; (4)初步构建了南海与菲律宾海板块构造演化模型。本项目为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核心科学问题(海底扩张的年代与过程)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同时为南海构造演化生命史的“骨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2日至4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已召开两届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夏季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会议。2012年7月2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会议,共有来自海内外125家单位的800余位华人学者参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服务于同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立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为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于2012年12月批准设立"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项目,由王颖院士牵头,集中近30位中科院院士、国内专家和在地球环境资源与疆域沿革的多学科优势,通过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的梳理,直接为卫护南海海疆权益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两年时间里,项目组召开了三次咨询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对西沙群岛和北仑河口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项目已进入成果总结和结题工作阶段,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  相似文献   

16.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首次获取了南海中央水深4 000米深海海盆的岩心纪录,仅从船上的初步分析看,就已首获多项重大新发现,成功实现了航次的科学目标。"在4月2日同济大学举行的南海大洋钻探科学家与记者见面会上,共同首席科学家、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李春峰教授表示,相信这将实质性地推动对南海深部过程的科学认识,最终揭开南海形成之谜,同时也提升中国科学家在深海地球与生命交叉研究领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朱瑾 《海洋世界》2014,(8):77-77
<正>7月9—10日,"2014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COES2014)"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迈向深海——海洋工程业面临的全球挑战与本土视角"为主题,从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政策环境、当前南海局势、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等方面诠释了海洋油气产业,尤其是深水海工装备发展的广阔商机,为中国海工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深化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据介绍,此次论坛由北京美沙会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海洋石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908—02—04—08“海岛生态系统评价”项目组在厦门市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为:各专题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进展介绍:各分区海岛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及重点海岛筛选;海岛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下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共20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南海大洋钻探及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沿研究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海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尤其是通过实施5个国际大洋钻探航次(1999–2018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1–2019年),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进展与重大突破,标志着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正走向国际前沿。重要研究成果包括:(1)新提出南海是“板缘张裂”盆地,与经典的大西洋型陆缘模式不同;(2)大洋钻探首次获取了基底玄武岩样品,结合中国在南海首次深拖地磁测量实验,精确测定了南海海盆玄武岩年龄,揭示南海海盆从东向西分段扩张;(3)大洋钻探结果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减薄之初岩浆迅速出现,未发现缓慢破裂造成的蛇纹岩出露;(4)发现南海扩张结束后仍存在大量岩浆活动,可能受控于多种构造与地幔因素;(5)地球化学证据与地球动力学模拟都显示南海岩浆的形成受到周边俯冲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海洋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有望以南海为基点,开始拓展到周边大洋,通过主导大型研究计划以及建设我国大洋钻探平台,以提升我国在南海、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实质性影响力与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