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存在问题 河北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现有3台L83WD型罗茨鼓风机,用于将水煤气送至脱硫系统。罗茨鼓风机轴承润滑采用飞溅润滑,两侧设有油箱,油箱上部装有2只呼吸器(结构见图1),通过呼吸器上的小孔使油箱内部与外界连通,用来平衡油箱内外压力,防止油箱内润滑油从轴封处泄漏。  相似文献   

2.
地下流体对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流体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地下流体影响地震的研究进展,对流体诱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介绍,主要有孔隙压的增加对有效应力的降低、流体受热膨胀扩容以及对岩石的润滑和软化作用;同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流体触发地震模式,包括地震泵、断层阀、膨胀—扩散模式等,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曲县城一带出露较好的黄河阶地剖面进行研究,认为河曲一带黄河三、四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时期,晚更新世早期形成二级阶地,全新世形成一级阶地。本区中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4mm/a,晚更新世抬升速率为0.18mm/a,全新世抬升速率为0.70mm/a,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抬升速率的突然加大,可能与黄河下游三门湖的贯通、区域侵蚀基准面突然降低、河流侵蚀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4.
同井注采技术是一种针对特高含水油井的有效稳油控水方法。本文研究的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由采出泵、密封活塞、桥式分隔器、注入泵和井下油水分离器等部分组成,能够利用重力作用在井下将油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水直接被注入到地层中,分离后的富含油液被举升至地面,从而降低采出液中的含水量。基于同井注采系统的复杂受力情况,利用弹性力学理论知识和数值方法,建立了有杆泵同井注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显式差分解法。基于Visual Basic平台编制同井注采系统动力学仿真程序,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正确性及实用性,为同井注采系统的杆柱力学分析和故障诊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中S、C及其比值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浅淡水湖固城湖和微咸水湖岱海为例,研究沉积物中有面碳,总硫和其比值(OC/TS)的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沉积时期的气候冷暖及干湿变化等),古盐度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意义,固城湖沉积物的氧化还原交界面(5cm深处)上硫高碳低,OC/TS突然变小,岱海在高水位年代OC/TS增高,低水位年则降低,分别属于冷湿和冷干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特征,论证了OC/TS指标从海洋沉积研究移植到湖泊沉积研究的可用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韩翠红  孙海龙  魏榆  鲍乾  晏浩 《湖泊科学》2020,32(6):1683-1694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碳泵效应是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的关键机制.河流筑坝后,生物碳泵效应的变化、控制因素及对水化学影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对2个喀斯特筑坝河流平寨水库和红枫湖进行系统采样,以研究河流筑坝后生物碳泵效应的变化、控制因素及对水化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河流的水化学变化不明显,而2个水库的水化学则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水库的水温和pH均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而电导率(EC)、HCO3-浓度和pCO2则表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叶绿素a(Chl.a)浓度和溶解氧(DO)饱和度指代的生物碳泵效应则是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生物碳泵效应利用溶解性无机碳(DIC),形成有机质并释放出氧气,是造成夏季水库pH值和DO饱和度升高,电导率(EC)、HCO3-浓度和pCO2降低的主要因素.空间上,水库的Chl.a浓度及DO饱和度均大于河水,EC、HCO3-浓度和pCO2均小于河水,这表明河流筑坝后,由于水库的“湖泊化”导致水库的生物碳泵效应显著提高.通过对Chl.a与碳、氮和磷浓度及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寨水库和红枫湖的生物碳泵效应受到碳施肥的影响.平寨水库和红枫湖水库生物碳泵效应碳施肥机制的发现,表明在喀斯特地区,生物碳泵效应不仅受到氮磷元素的控制,也受到碳元素的控制,因此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时,也应考虑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阳台PET型重力仪2015年4月重力开始持续下降。2015年6月仪器供电故障后,这一重力持续下降趋势还在继续,直到2015年10月这一趋势开始回升。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和讨论后,认为沈阳地震台PET型重力仪异常变化并非人为干扰、降雨干扰及环境干扰等因素导致,而是由于电源故障断电导致的数据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Burris型相对重力仪长时间断电后再次供电,分析Burris型重力仪升温过程,并使用2台Burris型重力仪(B95和B101) 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实测数据,分析仪器性能。结果表明:① Burris型相对重力仪长时间断电并再次供电后,加热125 min达到恒温点,在升温过程中,读数先大幅减小后小幅增大,绝对变化率逐渐减小,通电110 h后零漂小于3×10-8 m/(s2·h),达地震重力观测仪器进网要求;② Burris型重力仪静态零漂存在由负变正的过程,不同仪器所需时间不同;③随着仪器使用年限加长,Burris型重力仪稳定性变差。忽略重力仪突跳读数,可获取测量精度在10×10-8 m/s2左右的流动重力数据;④ Burris型重力仪混合零漂和静态零漂变化基本一致,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针对2017年12月30日开始永清地震台水温固体潮多次发生突升突降,而同井水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经过对比试验、注冷水试验、断电试验等一系列验证,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变化不是受干扰影响所致;通过水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对应关系分析,认为永清井水温异常可能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证明水平摆工作室加入吸湿剂后观测曲线发生较大漂移。根据水平摆工作原理及岩石含水量变化使其表面发生的变化,揭示岩石含水量变化对仪器漂移的影响。通常岩石中的水以两种方式赋存,结合水和自由水。它们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连结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孔隙压力作用、溶蚀及潜蚀作用等。空隙中液体的压力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因而导致岩石变形。由于水对岩石中的作用力产生的重要影响,而当力达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岩石的变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欧洲地泵台站地磁场分量年均值的最新研究,发现其长期变的加速度在1991年前后有一定突变。本文研究了这一突变的时间特征。证明了它的全球性。利用74个地磁台的资料计算了Y分量幅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地下水气观测的实际出发,研究了取水口流量变化对水化组份的影响;水样结冰对水质成份的影响以及开泵后不同时间取样对水质和水氡的影响问题。这对排除干扰,提高观测质量,搞好分析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震源深度在100 km以下的地震余震较少.余震的发生率随主震震源深度的变化而发生强烈变化.为了解决主震震级的影响,把震源深度在100 km至300 km范围内主震的余震发生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余震数量比以前多一个数量级,但仍少于浅源主震的余震发生率.震源深度位于300 km至500 km范围内的主震其余震发生率尤其低,大约为100 km至300 km深度间主震的余震发生率的1/3.但是500 km以下深度余震发生率却突然上升,是深度在100 km至300 km范围内的二倍多.在对余震发生率反复测算的过程中,发现余震的原始数量、有余震的主震在地震中所占比例、余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主震的百分比都存在着同样的变化情况.余震发生率与深度的相关性和以前提出的300 km深度附近地震的产生机制的变化是相对应的.而值得一提的是,在500 km以下深度中余震产生率的突然增加是与地震持续时间和复杂性的突然下降相对应的,从而表明在这一深度中破裂机制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发现DK3井14块岩样的核磁共振孔隙度与其岩心孔隙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他们的渗透率也是如此;常规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也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于是就假设核磁共振孔隙度/渗透率与常规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同样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以校正后的核磁共振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资料为准,建立起了常规测井的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在没有核磁共振测井原始数据时,可通过数字化软件从核磁共振测井成果图读取有关数据。这样建立的测井物性解释数学模型,既避免了取心作业与测井作业之间的深度误差,又不存在因岩心数据的不连续而带来的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值的误差,使该模型适于更准确评价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盒3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He~4光泵梯度磁强计是一种精密测量地球磁场总强度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的仪器。它由两套相同的光泵系统组成,并测其差频。 本仪器是用亚稳态He~4(正氦)2~3S_1能级的塞曼子能级间的共振跃迁即“光泵”来实现的。He~4塞曼子能级间的宽度正比于地磁场强度。对于He~42~3S_1态mj=+1能级到mj=0能级间有  相似文献   

16.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水平向444条,竖向228条严格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划分场地条件的实际强震记录,计算了不同情况下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V/H)的平均值,结果表明:(1)V/H随周期变化明显。在短周期,有1个1.0左右的峰值,在周期0.2~1.0间有1个0.4左右的低谷,在2s以后的长周期,V/H趋近1个0.6左右的常数。(2)V/H值与震中距也有很大关系,在震源附近竖向反应谱与水平向反应谱很接近,V/H均值在周期长于2s时达到了0.9。(3)它与场地条件也有很大关系,短周期处,Ⅰ类场地V/H峰值为0.7,Ⅱ、Ⅲ类场地V/H峰值为1.1,长周期处则随场地类别由Ⅰ,Ⅱ到Ⅲ类,V/H由大到小。建议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时应考虑对竖向反应谱的规定予以修正,文中给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鬼湖沉积物元素分布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位于台湾省南部的大鬼湖,由于湖底常缺氧等特殊自然条件,使湖底沉积物免遭干扰,而能完整地记录过去气候的环境的变动.其岩芯中出现的白层,有明显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和C/P、N/P、S/P及Si/Al比值.与较高的Si/P、Fe/C、Mn/C、Fe/Mn和Mg/Al比值,显示当时气候可能较干冷,集水区植生较差、湖水位较低,而且环境较氧化.相比之下,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沉积物,则反映气候较暖湿、湖水面至少升高2m,而且集水区土壤和水体较还原。  相似文献   

18.
江西各主要城市都是临水系而建,地表水资源是城市集中供水的主要水源。但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很有必要在城市及其周边规划和遴选应急地下水源地。该文在分析阐述了各主要城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特征后.根据应急水源地的遴选原则,在全省11个主要城市中,确定了29个应急地下水源地,其可采资源总量为74781.372×10^4m^3/a。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的特征地震活动及其中—长期预测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学泽  罗灼礼 《中国地震》1994,10(2):101-111
中国大陆不同地点24个特征地震轮回的震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一个完整轮回中,相继特征地震事件i和j之间时段的前1/2极少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而在轮回的后1/2,大多数情况下至少有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其中,中-强地震发生在轮回最后1/3时段的约占54%。称这种地震为“填隙式中强震”(事件f),其发生可能标志着当地自从上一次特征地震后,应变已重新积累 到达距下一次和下地震极限应变不远的背景,故对于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东亚大陆磁异常的西向漂移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向漂移是地磁场长期变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西漂最显著的部分是非偶极子场部分.本文以1900-200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为依据,运用无线电科学中的"移动变形图案相关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东亚大陆磁异常的漂移运动进行了分析,得到磁异常各分量漂移矢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最能代表地磁场西漂特征的Z分量异常近百年来平均西漂速度为0.07°/a,明显小于全球磁场西漂的平均速度0.2°/a.Z分量还显示出0.02°/a的缓慢北向漂移.详细分析还表明,东亚大陆磁异常的漂移分为3个阶段:1900-1930年为较快的西漂,平均速度为0.10°/a;1930-1980年为西北向漂移,平均西漂速度分量0.07°/a,北漂速度分量为0.04°/a;1980年后漂移几乎停止,并有转为东漂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