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基于IPV6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下一代数据网的基础核心技术——IPV6 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数字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广泛得到应用。2003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计划—— CNGI,应用IPV6技术,实现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和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监测是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国土规划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施“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先导,发展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IPV6的网络环境为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研究基于IPV6环境的地震监测传感器网络,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创造我国地震科学领域数字信息时代的新技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粮纲 《地质与勘探》2013,49(5):970-975
采用井下地震仪可监测到许多地面地震台未记录到的微弱地震波;井下地层形变观测可以摆脱地表的天然及人为干扰,使观测数据更加真实地反应地层变化情况,可大幅度提高震源定位精度。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地震监测井的设计、钻井和固井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地震监测井的特殊要求,采用了钻井综合防斜保直技术和分层注浆固井新工艺,使所建地震监测井的垂直度和固井质量都达到了优良,为获取精准的地震监测数椐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常林祯  杨永明  景龙  王涛  李忠 《探矿工程》2008,35(10):4-6,10
井下地震监测可减少地面噪声干扰、提高地震监测精度。介绍了河北平原区地震监测井的设计以及成井、下管、固井等的关键工艺方法,在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成井工艺、封底下管、管外固井等技术,满足了监测井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水力压裂监测的最有效手段,微地震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地面微地震监测因为便于施工、观测充分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微地震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在地面强噪声环境下接收到有效的微地震事件,成为地面微地震监测整个技术环节的关键点。文中从水力压裂的产生能量、地面压裂车组噪声的干扰情况以及不同深度微地震传播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信(有效事件)噪(地面噪声)"两个角度,得出了地面微地震可以接收到可靠的压裂信号的结论。在Yan227水平井水力压裂地面微地震采集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为地面微地震技术开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IPv6的网络架构为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已列为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met)具有行业特色的,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中的应用项引。以科学的发展观研究和发展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科技自主创新的实践;是推进地震监测和预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需要认真努力,为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滑坡的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危害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暴雨及人工切坡是滑坡主要诱因,目前滑坡欠稳定,应加强变形监测、气象监测及地震监测,尽快勘查治理,以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的开发阶段,注水或注气开采会引起储层物性的变化,同时储层所含流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为时移地震监测提供了可能.笔者主要基于Gassmann方程,详细地论述了孔隙流体替代储层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了含水饱和度变化地震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振幅类地震属性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了优选,找到了适合本工区时移地震监测的敏感性振幅属性,为预测工区剩余油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孔进行扩孔改造,开展海洋深部地震监测,是“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CSDP-2孔扩孔改造所采用的钻探工艺进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海上深部钻探的工艺技术:在钻井平台上选用转盘水井钻机,做到设备模块化、便携化;随钻测斜仪定向钻进技术能有效节省钻孔单点测斜校对时间,提高钻孔施工质量;配制海水低固相聚合物冲洗液体系,有效解决钻孔水敏性泥岩吸水膨胀及分散造浆、破碎地层漏失、含气地层有害气体溢出等难题,避免了孔内事故的发生。研究结果为后续海洋深部钻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了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加强地震监测非常必要的。为了达到理想的地震监测效果,需要对地震波初震和震相进行准确的识别。主要研究小波分析方法在初震和震相识别中的应用,先用小波包变换确定信号的初动位置,再用小波变换分解信号,分离出信号不同频率所对应在信号中的不同位置,从而确定信号的初动时间和相应的震相。通过该方法对模拟信号和实际天然地震信号进行处理,有效的识别了天然地震初震及其震相。  相似文献   

10.
陆相储层稠油热采时移地震监测数据开展的互均衡处理结果表明,此项处理有利于有效时移地震异常的识别与热前缘位置的准确确定。当原始采集资料的一致性极差时,互均衡处理虽然可以改善资料的一致性,因此,提高野外采集震源子波和采集资料的一致性,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时移地震监测顺利实施的关键。振幅属性是陆相薄储层油藏时移地震监测的主要标志之一,笔者在振幅处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概要介绍了环境地球科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以及环境地质科学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给环境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最后用说明了环境地球科学在江苏省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偏振约束的能量比微地震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地震监测是分析水力压裂注水前缘或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持续监测数据量大,而且有效微地震事件的出现时间无法判定,人工拾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需要利用计算机对有效事件进行自动拾取.笔者分析了井中微地震监测背景噪声以及某些相关噪声特点,以长短时窗能量比法为基础,结合偏振分析,设计利用偏振一能量比综合的方法来识别微地震有效事件,经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根据实际有效信号与噪声在多级检波器之间的出现规律利用多级间时差对识别结果进行约束来排除某些特殊噪声的影响.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整套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中,能够快速稳定的识别出大量微地震有效事件,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江西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与地震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新编《江西省区域地质志》总结的地质构造新成果为基础,结合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记录,对江西省新构造格局、地震活动特点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地震震中分布与新构造格局密切相关,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北东向的幕阜山—罗霄山地震活动带和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地震活动带的南部。进一步理清了江西省主要的破坏性发震断裂和主要发震地区的构造环境,为优化地震区划、地震监测和防震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是在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大兴安岭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原生地质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不但加剧了原生地质灾害,而且又产生了许多新灾害。灾  相似文献   

16.
王维红  时伟  柯璇  韩刚 《地质与资源》2021,30(3):357-365
松辽盆地页岩油储量丰富,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领域.页岩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类型,但是其形成和埋藏的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物性差.页岩油的勘探、开发都需要进行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是压裂效果需要评价的重要技术.根据松页油1HF井的地表、地下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水平段展布特征,设计较为规则的矩形观测系统实施地面微地震监测,保证全方位均匀地覆盖目标区.通过保证检波器和地表良好耦合的系列措施,对埋深2 000 m以下的页岩油目标,采集到肉眼可识别的压裂微地震信号,采用层析成像技术进行压裂破裂范围计算和微地震事件反演定位.成像结果表明,各段压裂后造缝效果较为明显,有效沟通了储层与井眼的流体通道.微地震监测的实践初步证明,合理的压裂参数设计和工程施工,可获得页岩油压裂的良好效果,形成的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伊始中国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程地质学经过 5 0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已由条件工程地质学、问题工程地质学以及随着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向着环境和灾害工程地质学发展。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的兴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带来的地面变形、滑坡、环境恶化和全球悬河化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使工程地质地位和作用提高 ,学科在拓展。目前 ,我国已拥有一支能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并已走向世界的工程地质工作队伍 ,形成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湛江市区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市区主要有崩(坍)塌、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环境水污染、水土流失、膨胀土地基变形、软土地基变形、土地沙化、风暴潮和港口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其形成与发展固然与自然地质环境相关,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和较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环境地质问题制约了该市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也为此而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均可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减轻或得以治理,从而恢复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