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分析山东南部海岸几十年来的地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质海岸等深线变化预测理论,建立该区的岸滩侵蚀演变预测模型,研究了该区域岸滩演变规律。实测资料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本区岸滩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东海岛是全国第五大岛,其东部长达28km的海滩是"中国第一长滩"。近年来因海平面上升和人类开发,该海滩局部出现较为严重的海岸侵蚀。基于高精度GPS监测结果及表层沉积物粒度测试结果,使用GSTA趋势分析模型,研究了东海岛东北部砂质岸滩的季节性冲淤变化及沉积物运移趋势,探讨了海岸侵蚀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岸滩沉积物的运移主要受潮流的控制,以沿岸向北运移为主。研究区南部岸滩紧邻低滩灯塔形成的波影区,沉积物供应较少,岸滩以侵蚀为主;研究区北部沿岸流搬运的沉积物能从南侧得到补给,加之向岸运移的沉积物,岸滩多处于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条子泥岸滩选择3个典型剖面,对其进行了3a定期的观测,将所得剖面数据绘制成剖面形态曲线。通过对岸滩剖面形态的分析,发现3a来岸滩冲淤变化明显,岸滩剖面形态内部及其相互间都有变化,呈现不同的类型。探讨了其变化的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的研究结果将丰富人们对江苏条子泥近期岸滩及辐射沙洲演变的认识,为条子泥促淤并陆和海岸防护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日趋频发,沙质海岸侵蚀问题也愈发突出,沙滩稳定防护显得日益重要。为研究风暴浪作用下沙质岸滩稳定机制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水槽试验,对风暴浪作用下沙质岸滩的稳定机制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录像观察和研究分析。试验中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根据水和岸滩床面的像素值差异,对岸滩整体剖面进行实时动态提取;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入射波高、波周期、水深、岸滩初始坡度以及波高连续变化下沙质岸滩演变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岸滩稳定与岸滩初始坡度和沙坝的发育直接相关,而波参数主要影响岸滩扰动幅度和沙坝以及前滩侵蚀边界的位置变化。当入射波高连续变化时,沙坝迅速响应并向离岸迁移。岸滩变化幅值与入射波能流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波能流越大对岸滩稳定性的危害越大。而水位升高会增强前滩向岸侵蚀风险。此外,在本试验尺度下,前滩以侵蚀为主。当岸滩初始坡度小于稳定坡度且波陡较小时,即Dean参数Ω''较小时,岸滩才发生明显的前滩淤积,这对于试验尺度下岸滩恢复工况研究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当岸滩整体坡度为1:10且前滩坡度达到1:5~1:2.5时,岸滩稳定性最好,岸滩形态最接近最终平衡剖面,岸滩趋于稳定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5.
受上下游工程、来水来沙影响,长江口北支上段近期岸滩侵蚀后退严重。为揭示北支上段近期演变机理,控制河势变化和保护生态基底,收集2001年以来长江口北支全河道水下地形资料,并开展了2017-2020年工程区段水下地形精细实测,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岸滩保护措施合理性,以分形理论评价了保护措施实施后效果。结果表明:(1)长江口北支进口江心洲发育,导致上段“S”形主轴弯曲度加大,加剧了暗沙、江心洲和岸滩动荡;(2)在冲刷最严重的岸滩采用丁坝群加护坎可有效阻止岸滩侵蚀后退;(3)多年水下地形实测和分形理论计算评价,岸滩趋于稳定,生态基底得以恢复。鉴于新江心沙洲发育和岸滩、深槽变化加剧了北支上段演变的复杂性,建议尽快成立综合协调部门,统筹提出满足水利、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多目标需求的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逐年30 m分辨率的岸滩遥感监测数据集(1986—2017年),开展舟山群岛不同主体功能海岛岸滩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17年期间,受剧烈围填海活动的影响,舟山群岛的大量水域(152 km2)和潮滩(18 km2)被围填成陆地,岸滩不断向海推进,政策是岸滩总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海岛主体功能类型的岸滩变化特征差异显著:(1)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滨海旅游岛的围填海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96%;(2)海洋科教岛和现代渔业岛的岸滩变化幅度较小,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4%;(3)海洋生态岛和清洁能源岛的岸滩资源保育良好,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7.
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开展不同类型波浪作用下的沙质岸滩演化规律研究工作。本次实验研究不考虑比尺,采用1:10与1:20组成的复合沙质斜坡对岸滩进行概化,选取规则波和椭圆余弦波两种典型波浪作用,对波浪的传播、变形和破碎、上爬、回落过程以及波浪作用前后沙质岸滩床面地形进行了观测,探讨波浪作用下沙质岸滩剖面演化规律。本文实验工况中,规则波作用下,岸滩剖面呈现出沙坝剖面和滩肩剖面,椭圆余弦波作用下的岸滩剖面均呈滩肩形态,发现岸滩剖面形态不仅与波浪作用类型、强度、周期等因素相关,还与波浪破碎的强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入了卷破波水舌冲击角的概念。对波浪卷破破碎后形成的水流挟沙运动与岸滩剖面形态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对水舌冲击角与Irribarren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基于Irribarren参数与岸滩剖面形态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波浪作用下沙质岸滩剖面形态判别关系式。通过本文实验结果和前人实验结果对趋势线进行拟合,求得其判别系数,判别式能够较好地划分淤积型岸滩、侵蚀型岸滩及过渡型岸滩三种岸滩形态。  相似文献   

8.
河口岸滩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了介绍了几十年来岸滩侵蚀的研究进展,认为大部分研究成果多是对岸滩侵蚀的机理和侵蚀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或者定性—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因为横向输砂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研究较多但不成熟。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就今后岸滩侵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维沙质海滩的类型和冲淤判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向岸-离岸泥沙运动是岸滩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笔者在波浪水槽中进行了二维冲滩实验,在此在基础上研究了岸滩各种类型及它们的输沙特点;依据近岸波浪动力结构特点,讨论了近岸泥沙运动规律及影响岸滩冲淤变化的主要参变数,最后运用拜格诺(Bagnold)能量模式导得岸滩冲淤类型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10.
本部分则从淤泥质岸滩沉积物的水动力学特征出发,论述了不同状态的泥沙的不同运动规律,给出了两种不同岸段的近岸含沙量和岸滩冲淤率的横向分布的定量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侵蚀和堆积岸滩剖面的演变模式,并与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证,最后还对岸滩冲淤转化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国外溢油监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根据我国岸滩特点,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岸滩溢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岸滩类型、岸滩服务功能和溢油性质采用简单的定性指标,溢油分布状态采用准确的定量指标,即符合我国岸滩溢油应急监测的工作实际情况,又能准确掌握溢油污染实际情况。利用本文的岸滩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指导岸滩溢油监测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东北部岸滩改造方案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胶州湾东北部岸滩目前污染严重、脏乱不堪的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了胶州湾东北部岸滩的改造意见,着重从海洋动力,生态,水量平衡的角度论证了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地综合我所多年实地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所辖部分岸段岸滩演化和防护问题。认为岸滩演化主要受制于黄河尾闾变化和海动力的相互作用,预测了1996年汛期到来前黄河入海口由北汊1南侧人工改道后,岸滩发育的基本趋势和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也讨论了防潮堤和有关海上设施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6.
遥感在海岸岸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青  恽才兴 《海洋学报》1999,21(5):87-94
利用多时相航卫片图像信息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门湾自然环境、水动力条件、泥沙运动等因素分析,研究海岸岸滩形态及演变过程,指出该地区的岸滩稳定性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利用航卫片技术有空间分布和环境动态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常规水文地形资料进行海岸岸滩稳定性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海上溢油造成的油污上岸现象会对岸滩环境及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应用高效的岸滩溢油清理技术手段对岸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重点岸滩溢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典型岸滩溢油事故的清理技术和方法,并着重介绍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岸滩溢油清理技术装备和产品;结合我国岸滩溢油清理技术现状,从政策引导、技术研发、应急管理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提出对我国岸滩溢油清理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作者通过对2007年3月初风暴潮前后典型岸滩的剖面测量、沉积物取样分析及数值计算等方法,探讨了莱州湾西岸岸滩在大风天气下的演化特征及其对风暴潮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天气下,该区岸滩泥沙来源不丰富,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大风天气下,黄河南下泥沙与海岸侵蚀物质为主要泥沙来源,河口北侧岸滩受侵严重,而河口南侧岸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冲积岛岸滩剖面形态和冲淤规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海岸带和海岛两次调查的实测资料和水下地形图,用动力地貌学方法对长江口三岛岸滩剖面的形态和冲淤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汊河口冲积岛岸滩有“江岸型”、“洲头型”和“潮滩型”三种基本类型;河槽变迁导致“岸滩发生数年周期的变化,岸滩的季节性变化受风、海面、潮差和含沙量等多种因子影响,台风和寒潮则引周期更短的“风暴旋回”,受植被保护的沼泽滩面的冲淤过程与光滩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飞雁滩油田岸滩防护方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成本,维持滩海油田的开敞式开发,针对飞雁滩油田的岸滩侵蚀情况提出了几种岸滩防护设想,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了飞雁滩油田岸滩防护初步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力,通过人为干扰促使防护区外泥沙起动,借助海上潮流使高含沙海水流经防护区,实现岸滩蚀退的快速防护,对滩海油田的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