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描述济南地磁台建台以来,周边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计算不同重量、距离的铁磁性物质对磁房建筑场地地磁场的影响,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采取梯度测量的方法,进行地磁场总强度F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初步分析,以期为其他地磁台的观测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涉县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要求施工,利用GSM-19T磁力仪,对建筑材料磁性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对地磁房建设前后磁场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可以发现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此次涉县地磁房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磁性检测工作,可以为其他台站磁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涉县地磁台建设的实际工作,详细介绍对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测量和建筑材料磁性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指标。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指标的控制,建成了符合国家I类地磁基准台标准的磁房,场地梯度小于1 n T/m。  相似文献   

4.
介绍琼中地震台子午项目地磁房建设建筑材料磁性检测,与施工过程中磁性跟踪检测方法及保温措施,实践证明,方法切实有效,可为其他地磁台站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地磁台站建设中的材料磁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福建泉州地磁台重建工作中,对建筑材料进行磁性检测以及施工过程中进行磁性跟踪监测的一些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这些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地磁台站建设规范的技术要求,说明这些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可以为以后地磁台站的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宁夏地磁台站建设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地磁台站磁房建设,介绍了地磁台站建设中场地磁性控制、建筑材料磁性检测等方面的一些经验,对其他环境类似的兄弟台站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连九龙地磁台的材料磁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连九龙地磁台建设工作中,对建筑材料进行选定,磁性检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用G856质子旋进式磁力仪进行磁性跟踪监测。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很好地满足地磁台站建设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蕾 《四川地震》2013,(1):42-44
地磁数字化观测室是磁性条件要求很高的永久性用房,规范对建筑物磁性水平高低有严格的规定,在建设中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材料的技术要求,建筑的房屋才能够满足仪器工作的磁性环境要求.本文结合海南省地震局子午工程项目中相对磁房和感应磁房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在磁性检测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岛)地磁图绘制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讨论了琼中地磁台地面磁场梯度分布,台地附近磁性环境变化特征,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磁场背景与台站观测值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琼中地磁台址磁场区城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地区流动地磁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影响磁测精度的各测点与通化台之间的通化距离、经度方向距离等因素对磁测精度的影响情况。为提高流动地磁观测的磁测精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无金属地磁观测室建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中国地震局地磁观测室建造的实际需要,利用美国赫氏公司的高科技碳纤维材料,进行了无磁复合碳纤维混凝土板承载力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研究的主要过程和试验分析结果,充分显示了纤维混凝土应用于地磁观测室建造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地磁台站场地勘选指标的快速计算和勘选报告的在线保存与查询,提高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人工处理数据错误率,在现有地磁数据处理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地磁台站勘选数据处理系统,以提高勘选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磁台地震前地磁谐波振幅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云南永胜和通海地磁台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记录的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谐波振幅比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前,谐波振幅比曲线有2次明显下降—转折—恢复异常,分别于第1次异常恢复上升过程和第2次异常转折过程中发震,异常持续时间分别为3年和2年多,持续时间越长,震级越高;距震中较近的地磁台站谐波振幅比曲线出现不同步现象,即YZHx(NS)向与YZHy(EW)向的不同步及长短周期不同步。  相似文献   

15.
设想地磁观测室墙体和屋顶均采用没有任何磁性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无任何金属构件,采用木工工艺和竹钉进行加固。按此思路进行地磁观测室的建设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一定技术对策用以解决施工难题,并以此指导建成无磁、结实、美观、抗震、符合地磁观测规范要求的地磁观测室,为地磁观测室建设开辟一条新途径,可在类似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地铁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国际上先进的高精度数字化磁通门,在距上海市地铁交通线的不同距离处进行了野外观测,对上海地区地磁观测环境进行了实测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地铁交通对其周围的地磁观测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时段在地磁观测中高频成分所呈现的干扰信号空间形态特征、幅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出这种干扰信号随着距离地铁交通的远近不同而出现的噪音衰减特征,从而为识别地磁台站观测中的地铁等轨道交通干扰噪音给出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乌鲁木齐地磁台有史以来的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短期变及其磁暴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这对进一步认识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征,为地震震预报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地磁正常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包括135年地磁测点和35个地磁台)以及我国邻近地区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根据各个测点的地磁异常值(观测值减去模型计算值),用球冠谐分析方法计算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并绘制2003年中国地磁异常(△D,△I,△F,△X,△Y,△Z)。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地磁异常场。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Changl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in which the minute data of geomagnetic Z compon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tral values of its main frequencies during normal time,geomagnetic storm time and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interval respectively. After fitting of ten high spectral values to loga-rithmic functions,it is found that,by using same length of data,the spectral values at geomagnetic storm time in-crease appare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at normal time,especially at the high frequency segment. While low point displacement occurred,the spectral values at high frequency are approximat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but at period above 4 hours they are mostly lower than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ison of accumulating of some FFT results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and normal time shows that,spectral values at periods of 8.5 and 13.7 hours increase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relativ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ed with the images of Ne observed at DE-METER satellite,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is well correspon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Ne in ionosphere. Finally it was discussed about those spectral features and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