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红粘土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贵州红粘土的稠度状态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用含水比划分出在自然状态下贵州红粘土常处于硬塑和可塑状态且有地域性差异;二是用液性指数对贵州红粘土稠度状态进行划分,其结果与用含水比划分结果有较大偏差.结合红粘土特殊成分结构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红土化作用的程度不同和土中存在大量结合水.采用代数转换的方法分析得出适合贵州红粘土稠度状态划分的液性指数等效范围,便于与其它土类状态划分范围进行对比,体现贵州红粘土稠度状态划分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二汽地区广泛分布有“红粘土”。由于大量挖土填方,导致了一些滑坡,致使遭到了一些损失。 根据二汽地区建设的实践,对“红粘土”的分布规律、性质、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今后大规模建设中,引起重视。 一、“红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红粘土”一般分布在山梁坡脚及丘陵。在“红粘土”的底部往往夹有薄层卵(碎)石层,其厚度几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粘土和膨胀土土热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孝夺  吴恒  周东 《岩土力学》2005,26(7):1068-1072
基于广西膨胀土和红粘土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常温(-4℃~60℃)下膨胀土与红粘土的热力学特性,探讨了红粘土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温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土在10℃,40℃与室温(28℃)时,主应力差σ1-σ3峰值变化不大,而60℃时有明显增大;在相同条件下,红粘土的主应力差峰值变化更大;红粘土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φ)随热状况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且红粘土的粘聚力c和膨胀土的内摩擦角φ在室温,环境有较小值。分析结果认为,两种土的热效应影响趋势相似,但红粘土的热力学特性较为敏感,这与红粘土的成因类型及胶结特征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红粘土与膨胀土地区工程建设及减灾防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泰山地区红粘土形成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具备形成红粘土的条件,并对该区内的泰山地区分布的经粘土较详细的地进行了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与研究,从而判定泰山地区分布的红粘土与我国南方地区的红粘土同属一类,进而提出了山东省北纬的35°~36.5°,间亦有红粘土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5.
彭宏艳 《中国岩溶》1996,15(4):319-324
岩溶区有不少小型水库是悬托于地下水位之上的,有的甚至建在岩溶洼地上。这些水库之所以能够蓄水或经处理后能够蓄水发挥效益,与天然铺盖——红粘土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分析红粘土性质入手,讨论红粘土在水库防渗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工程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红粘土的形成环境出发 ,通过对红粘土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粘土矿物的化学活动性与粘土力学性质的相关联系分析 ,指出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其粘土矿物的吸附性、离子交换容量、地下水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并从粘土矿物多种特征出发探讨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工程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冷红蕾  王文娴 《江苏地质》2007,31(2):147-150
介绍了几内亚体育场岩土层结构和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将其与国内红粘土进行了比较,认为是属于基性岩风化而形成的红粘土,并探讨了该红粘土的形成过程。从元素迁移规律着手,分析了形成该地剖面上特殊的岩土层序的形成原因,从化学成份和分子结构着手分析了该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几内亚红粘土工程地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北方红粘土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大都是第Ⅰ、Ⅱ间冰期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与风化作用的结果,形成硅铝—铁型风化壳。风化壳中红粘土化学成分R_2O_3(Al_2O_3+Fe_2O_3)含量达20—30%。当降水或地表水的垂直下渗、红粘土的氢离子浓度加大,溶蚀性增强,沿红粘土和碳酸盐岩接触面产生溶蚀作用,形成石芽、溶沟、溶槽、溶痕等岩溶地形,并在它们的表面保留有红粘土痕迹。  相似文献   

9.
红粘土的微结构及其概化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和微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粘土微结构的概化模型,并根据这种模型对红粘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级生 《中国岩溶》1987,6(1):51-59
曲阳大理石矿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大都是第四纪第Ⅰ、Ⅱ间冰期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与风化作用的结果,形成硅酸—铁型风化壳。风化壳中红粘土化学成分R2O3(Al2O3+Fe2O3)含量达24.33—31.88%。当降水或地表水的垂直下渗,水中游离的氢离子与红粘土中固相的铝相互转化交换的愈多,红粘土的氢离子浓度愈大,pH值愈小其酸度愈大,溶蚀性增强。沿红粘土和大理岩接触面产生溶蚀作用,形成石芽、溶沟、溶槽、溶痕等岩溶形态,并在它们的表面保留有红粘土痕迹。 CAJ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的红粘土沉积序列蕴含着晚新生代气候变化和高原隆升的信息.最近的研究表明,红粘土与上覆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具有相似的磁学性质,用环境磁学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红粘土中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文章评述了近年来红粘土环境磁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对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磁学性质、磁学参数的古环境意义以及红粘土磁化率所记录的米兰科维奇气候周期和东亚夏季风的演化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贵阳地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琳 《贵州地质》1992,9(3):292-296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土。随着红粘土研究的深入,对其成因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贵阳地区红粘土分布广泛,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特殊土质类型之一。本文从成因观点出发,对贵阳地区红粘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贵州红粘土含水性指标的试验和统计,发现贵州红粘土的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高含水率指标与稠度状态指标的关系较特殊;二是普遍存在饱和度大于理论最大值的现象。结合红粘土特殊成分结构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红粘土中存在大量结合水。然后提出用"等效含水率"和"等效饱和度"指标来修正其含水性指标,可以消除结合水产生的影响,便于与其它土类的含水性指标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杨瑞东 《地质论评》2008,54(3):409-418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保存着喀斯特发展演化历史证据,同时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壤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对西南喀斯特发育中心部位的贵阳市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红粘土剖面的结构、稀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提出红粘土层可划分为:下层为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上层为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下层暗褐色—褐色粘土层具有较高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上层黄色、黄褐色、紫红色粘土层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较低。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中,特别是红粘土层最底部,Be、 Sr、 Nd、 Sm 等元素超常富集,表明上部元素大量向底部迁移富集,元素发生广泛的混合。因此,利用Be、 Sr、 Nd、 Sm、Pb等同位素研究红粘土年代学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提出下部暗褐色—褐色粘土层超富集重金属、放射性元素U、 Th、Rn等,其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在城市建设时应该加强处理。  相似文献   

15.
新近纪中晚期以来吕梁山西麓堆积了一套厚层红粘土。由于红粘土堆积早期有水流作用的参与,导致红粘土中夹杂有数层砾石层,这些砾石层记录了吕梁山山体隆升的信息。文章对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吴家峁剖面红粘土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探讨吕梁山西麓红粘土的堆积过程以及吕梁山新近纪的抬升事件。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吴家峁剖面的古地磁年龄大约为7.1~2.6 Ma。所含砾石层的古地磁年龄分别为6.2 Ma、5.9 Ma、5.8 Ma、5.5 Ma、4.9 Ma、4.0 Ma和3.7 Ma,其中6.2 Ma和4.9 Ma两层砾石层较厚,延伸较远,较稳定。结合吕梁山西麓中段卫家洼和复兴剖面的研究,得出红粘土中砾石层是吕梁山隆升剥蚀的产物,推断在大致8.1~3.7 Ma之间吕梁山有较为明显的隆升。目前在吕梁山西麓中段的研究不支持这些砾石层是古黄河或者古湖泊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红粘土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杨庆  贺洁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3,24(1):13-16
红粘土是对环境湿热变化敏感的塑性粘土,具有一般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与普通粘性土相比,红粘土与膨胀土的强度特性更为复杂。它既是土体抵抗剪切破坏能力的表征,也是计算路堑、渠道、路堤、土坝等斜坡稳定性以及支挡构筑物土压力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研究讨论了红粘土与膨胀土的强度特性以及与一般粘性土的差别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非饱和红粘土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与一般膨胀土的吸水膨胀规律完全相同。其试验结果可为红粘土与膨胀土地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甘肃泾川的一套325m厚的黄土-红粘土序列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 究。泾川剖面红粘土序列的粘度特征表明,其与上覆黄土一样同为风成成因。古地磁测量结果确定该剖面的底界年龄约为8.0MaB.P.。根据野外观察,可以将泾川剖面红粘土序列从顶到底划分为6套地层。与泾川剖面相比,灵台红粘土序列保存了上部的5套地层。泾川和灵台两个红粘土剖面的地层对比表明,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以来的红粘土沉积是基本连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成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大陆古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信息,但关于黄土和红粘土物源是否有变化目前仍存在着争论。近些年,锆石的LA-ICP-MS定年被广泛用于追踪沉积物来源,本文把碎屑锆石的UPb定年运用到红粘土中,并结合前人的数据和碎屑锆石粒径分析对黄土和红粘土物源进行了重新的讨论,认为黄土高原黄土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北部戈壁沙漠和附近的沙漠,极少量锆石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而不是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红粘土的锆石物源受近缘的基岩影响较大,朝那6.2~3.6Ma红粘土锆石碎屑部分来源于附近的六盘山。而且在0.12 Ma、0.86 Ma、1.25 Ma之间,黄土碎屑锆石物源较稳定,存在少量变化,在2.6 Ma和3.6 Ma前后,黄土、红粘土碎屑锆石物源存在明显变化,这可能和全球变冷导致近地面冬季风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红粘土一词在我国已沿用很久,但对其成因争议很大,就广西红粘土的成因而言,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是冲积或冲—洪积;另一种则认为是残积或残—坡积。 贵县某地红粘土具有一定的胀缩性,建于其上的房屋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不少从事膨胀土研究的同志常来此地研究,对该处红粘土的成因提出了种种看法。笔者先后在这里做了一些工作,现谈谈一孔之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红粘土的“反剖面”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刚  廖义玲 《贵州地质》1994,11(1):89-93
本文根据对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研究,论述红粘土垂直分带的特征,各带成份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粘土正常剖面的对比,分析了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形成条件及岩土工程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