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热源构造的特征、活动规律及其与铀矿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并以华南地区三大热源构造系为例,说明热源构造的铀成矿特点、分布规律,将与热源构造有关的铀成矿机制概括为“混合-结合-中合”,即“三合式”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3.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暗色岩脉与铀成矿关系在铀成矿的源—运—储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暗色岩脉对铀成矿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有利于铀沉淀富集的场所。岩脉的铀含量数倍于同类岩石是花岗岩地区暗色岩脉的特点,但不代表暗色岩脉能够为铀成矿提供铀源。根据暗色岩脉富含挥发分、所代表的岩浆活动与铀成矿作用最接近、成脉与成矿构造上的关联性以及暗色岩脉是深部岩浆浅部表现形式的成因特点,认为暗色岩脉所代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还可以为铀从花岗岩中的活化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岩脉的侵入作用虽然对围岩具有一定的加热作用,但还不能成为铀成矿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5.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陈跃辉  陈祖伊 《铀矿地质》1997,13(3):128-138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一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  相似文献   

6.
相山铀矿田巴泉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龙 《铀矿地质》2012,(5):273-280
巴泉铀矿床位于相山矿田的北部边缘,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铀矿床。隐爆角砾岩(筒)是由与相山火山机构有密切联系的燕山晚期侵入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潜花岗斑岩岩枝发生隐爆作用而生成。矿床是多阶段岩浆活动、多次隐爆作用和多期铀成矿作用互为响应、连续发展地质过程的产物,是集岩浆岩体-角砾岩体-铀矿体为一体的综合地质单元。燕山晚期潜花岗斑岩浆和英安玢岩浆的侵入、隐爆作用形成的角砾岩(筒),以及断裂构造的频繁运动,对铀成矿乃至矿床的形态和规模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具有脉动性、隐爆性,显示隐爆角砾岩岩性的复杂多变,矿化蚀变种类、组合和强弱变化具有规律性。铀矿体(化)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和震碎角砾岩中,矿化显现出中富边贫、上强下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打古寨复式花岗岩体处在江西省宁都县桃山复式岩体北东部,位于桃山铀矿田内,出露面积约30 km2,岩体内分布5个铀矿床及众多异常点、带,但打古寨复式岩体尚未达到彻底解体的深度,各侵入体含铀性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缺乏系统研究。文章根据侵入体-单元-序列的侵入岩填图方法体系以及岩石成分、结构构造、侵入接触关系等,将打古寨岩体划归中-晚侏罗世侵入时序,共圈定侵入体7个、建立单元4个,归并为打古寨岩石序列。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铀矿高度集中分布在打古寨序列中是多因素决定,构造是主要因素,且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构造活动产生岩浆,并为铀成矿提供成矿空间,伴随岩浆活动带来铀成矿物质,当岩浆活动中心迁移到打古寨岩体,岩浆分异作用完全,铀在岩体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中朝热源环形构造系是以山东半岛为核心,在地幔热流熔体的聚集、上升、扩散,致使地壳上拱、收缩、扭张等多次变动(包括太古代基底和元古代以后的褶皱盖层)逐渐发展形成的,是中朝台块主要的热源(熔浆、热流、热液、热气、核热)活动中心区。综合分析铀矿与热源环形构造系的关系、分布特点、成矿环与环式构造结、含铀热源体的产态与剥蚀系数、影象地貌特征区、中性构造域,以及“混合—结合—中合”三合式成矿作用区,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铀矿成矿的立体机制,为勘查铀矿建立新的理论观点和开拓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断裂活动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表现十分明显,通过构造地貌和构造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表现特征和运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伊犁盆地新构造具4个演化阶段:①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新构造运动起始活动阶段;②中新世盆地南缘隆升、北缘差异沉降阶段;③上新世末-早史新世盆地新构造强烈挤压隆升与沉降阶段;④中更新世至今盆地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阶段,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期次决定了铀成矿时间上的分段性,活动强度决定铀成矿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诸广山岩体中段鹿井地区矿床周边常有花岗斑岩脉及煌斑岩脉等晚期岩脉产出。钾长石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花岗斑岩脉与煌斑岩脉侵位年龄分别为116.24±0.49 Ma和128.27±0.86 Ma,是早白垩世地壳伸展的岩浆响应。岩脉记录的岩浆活动时代与鹿井矿田铀成矿作用时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花岗斑岩脉与铀矿石均具有幔源特征,表明以花岗斑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在为铀矿化提供热源的同时可能还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以煌斑岩为代表的基性岩浆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矿化剂、流体及动力条件等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广西花山岩体为多期(次)侵位花岗岩体,在岩体内部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基于航空伽马能谱实测资料,对花山花岗岩体的放射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花山岩体整体处于放射性偏高场-高场区域,岩体中心偏南部位的铀含量有明显增高趋势,望高单元的核部和华美单元具有明显的铀迁入特征,F参数高值区分布在望高单元的核部,根据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圈定出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为扩大华南地区铀矿勘探区域提供了地球物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从铀、煤矿产资源的市场需求和利用前景,在空间上的依存性和成因上的相关性3个方面,分析了铀、煤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吐哈盆地西南缘铀资源勘查评价对铀、煤矿资源量的估算和价值分析,指出铀、煤资源综合勘查开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过渡的辫状分流河道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频繁分岔处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且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铀成矿几率和品位逐渐降低;在垂向上,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统计发现,中砂岩和细砂岩是铀成矿的最佳载体,所以在每个垂向序列单元中,铀矿通常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中下部。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可能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通过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而总结的铀成矿规律是进行铀成矿空间定位和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张帆  乐亮  陶振鹏  孙钰函 《地球科学》2018,43(10):3568-3583
野外露头和典型矿床的地质建模显示,铀储层存在着严重的沉积和成岩非均质性,即铀储层砂体存在物理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差异,它们一方面通过制约铀成矿流体场和层间氧化作用达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地浸采铀的溶矿流体场以及对溶剂的选择.本文从铀成矿机理探讨和提高采收率的角度,遴选了地质模型表征的3大类、10余种关键要素,并总结了各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是铀储层内部沉积界面和构成单元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成岩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铀储层结构和成分的复杂性.研究指出,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后生蚀变作用优先发育于物性条件好但还原介质丰度低的河道单元中,显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的形成发育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地下地质建模受参数获取方法和精度约束而具有很大的预测性,但是在矿床尺度下系统总结关键参数的空间配置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对服务找矿预测和地浸采铀才具有真正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藏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成岩机制复杂.对花岗岩研究表明,区内大型岩基由成岩环境、成岩机制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不同岩石单元与金矿关系不同.金矿空间分布特征与岩体的空间展布密切相关.花岗岩主量元素及Sr、O同位素研究发现,随成岩时代变化,岩体成岩构造环境、物质来源、金矿化强度呈周期性(脉动性)变化规律.火山岩形成时地壳厚度变化与金成矿呈规律性变化.本区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之间表现出统一性和周期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赋矿主岩,将区内铀矿床(点)划分为花岗岩型、砂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和碳硅泥岩型5种铀矿化类型。分析研究了铀矿床(点)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总结指出了铀成矿对围岩时代没有专属性、铀成矿对建造类型具有选择性、铀成矿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铀矿床(点)空间上具有区域性集中和同类型相聚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指出了区内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山岩体的主体——花岗闪长岩,长期以来一直划分为三个(环状)相带。作者不认为是三个“相带”,而是多次上涌岩浆形成的不同单元。文中阐述了具有论据,并对各单元进行了命名。加上与之呈脉动型侵入接触的石英闪长岩,将房山岩体划分为四个填图单位——单元。并将房山岩体的四个单元及周围地区规模较小的岩体,归并为高一级填图单位——序列,并命名为房山序列。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记录中反映基准面变化旋回的时间地层单元的二级划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成油体系可明显的划分为1个中期地层层序和10个短期地层层序,它们在时空上的演变反映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变化对沉积物沉积厚度、堆积方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变化也明显受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影响。上升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随基准面上升变差,下降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随基准面下降变好,且下降旋回砂体物性好于上升旋回的砂体物性。  相似文献   

19.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砂岩型铀矿为目标,在铀储层形成发育的沉积学背景研究基础上,重点通过砂分散体系、沉积物粒度、隔挡层厚度和孔隙度的定量分析,精细地刻画了直罗组铀储层的外部几何形态和内部复杂结构,充分展示了铀储层的定量非均质性。依据盆地构造充填演化阶段、铀成矿年代学和地学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平台,分别对5个演化阶段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对不同演化时期的铀储层空间位置给予了准确定位,从而揭示了直罗组铀储层从沉积到接受铀成矿再到铀矿被改造期间的空间形态演化历史。在盆地构造充填演化研究、古地貌恢复和铀储层定量非均质性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5个不同时期古地下水系统结构和参数的空间变化面貌,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再现了研究区5个演化阶段成矿古流场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认为,铀储层的空间演变和内部非均质性制约了成矿流场的基本格局,成矿流场又无疑控制着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和铀成矿。当铀储层形成期的古水流方向与主成矿期地下水流场方向总体一致时有利于铀成矿,而当两者流向垂直时则成矿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