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岩立井井壁与流变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变介质模型,分析软岩立并并壁与粘弹塑性围岩的相互作用。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及围岩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围岩应力、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粘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青麒 《岩土力学》1996,17(3):37-42
把岩体作为粘弹塑介质,用组合模型描述岩体流变特性,对某工程试验洞的粘土岩进行有限元流变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当一致。计算表明,岩体流变特性对岩体、特别对软弱岩体的围岩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围岩稳定分析中,粘弹塑性方法能更好地预测洞室塑性区的发展和洞周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为寻求合理的支护时间、支护形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隧道围岩中较差的砂土质隧道围岩一般在洞口段较为常见。砂土具有粘聚力是客观事实,该粘聚力会对砂土质围岩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影响砂土质围岩坑道稳定性因素及围岩稳定性分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与砂土质隧道围岩稳定性相关的粘聚力的影响因素,发现砂土的密实程度对砂土围岩粘聚力有较显著的影响;细粒(d<0.075mm)含量对粘聚力的影响规律与砂土密实程度有关;采用细粒含水量而不是砂土含水量的方法来评定潮湿砂土的粘聚力的影响是较为合理的方法,并总结了细粒含水量对砂土粘聚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膨胀岩在实际工程中通常表现为围岩随时间的推移大量向洞室内塑性挤出或底板大量隆起,最终导致洞室支护和围岩产生裂损或破坏。山西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7号隧洞地层特点除砂岩与泥岩互层外,膨胀岩共有3~4层,且斜穿隧道。通过对隧洞开挖及支护过程应用考虑膨胀岩影响的粘弹塑性有限元进行分析,得出膨胀围岩对隧洞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建议在通水运行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变形、应力应变、渗透压及外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金川矿区地下巷道围岩应力场特征及演化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金川矿区位于高地应力区,岩性坚硬但岩体较为破碎,其地下巷道围岩压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矛盾统一的双重性特征,这种双重性特征在国内外许多同类型地下工程中均存在。从应场演化角度,对该类围岩的应力场特征及其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人为围岩应力的特殊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根本原因是结构面在围岩动态演化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时间相关性力学行为和力学响应。据此提出围岩结构性流变的观点,并给出其理论解,它较好地反映了该类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力场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方德平 《探矿工程》1992,(5):60-61,27
一、地质情况引青济秦西吴庄隧洞荆子峪大沟段围岩大部分属于安山质凝灰岩,岩石坚固性系数f=1.2左右,按水电部分级为Ⅱ类围岩。其中,岩石极其破碎段长240m,是整个隧洞的控制性地段。岩层构造发育,岩石遇水泥化,被粘泥包裹,爆破后隧洞自稳时间是2—3h,地下水较发育,埋深为25m左右,其中岩石厚度仅为13m,其余为6m厚的鹅卵石层及6m厚的粘土层。开挖断面为宽3.8m,高4.61m,拱顶圆弧半径2.12m,圆心角127.3°。  相似文献   

7.
隧道围岩压力的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岩压力是隧道开挖后重要的反馈信息之一,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围岩压力监测数据是一个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包括趋势项和随机项。采用BP网络对不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数据拟合,处理趋势部分,利用ARMA模型处理随机部分。结合累进算法,对浙江某新建隧道围岩压力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大相对误差为3.73%,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当中。  相似文献   

8.
钻孔高压压水测试在深埋与承压洞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最高压力为1.0 MPa的常规压水测试,已不能满足具有压力洞室工程的勘测需要。只有按照洞壁围岩实际承受的压力进行高压压水测试,才能为确定岩体的高压透水性状、洞壁围岩的临界破裂压力、岩体透水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岩体高压作用下的变形与工程稳定性分析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维粘弹塑有限元分析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岭  朱维申 《岩土力学》1997,18(A08):147-151
通过三维粘弹塑有限元计算,分析了靠椅山双向隧道与行车横洞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考虑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作用下围岩的流变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考虑空间效应和土体粘聚力的短墙土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一些挡土结构的长高比较小,墙后土体两侧受到约束。对该类短墙上土压力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考虑了土体的粘聚力和土与挡墙之间的粘着力。通过分析说明,土体空间约束后,土压力远小于经典的平面土压力,有利于短挡土墙的经济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刘成禹  何满潮 《岩土力学》2014,35(4):1101-1109
以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地质构造发育、埋深大于500 m段围岩压力及围岩变形的现场测试资料为依据,对大埋深隧道地质构造发育段围岩压力的特点、变形压力的形成机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埋深隧道,结构面或褶曲、逆断层发育,但地下水不发育的地段,即使围岩强度较高,隧道开挖后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形;围岩较大变形主要是由于在自重应力和残余构造应力作用下被挤密的结构面在隧道开挖后因侧向限制消除而张开、扩容引起的,受其影响,初期支护将受到较大的围岩变形压力。上述地段围岩压力具有下列特点:(1)地下水不发育区段的围岩压力比地下水发育区段的大;(2)隧道纵向发育向斜的区段,拱顶至拱腰段围岩压力最大,越趋向于向斜核部,拱顶围岩压力越大;(3)发育褶曲的断面,与褶曲轴线垂直方向的围岩压力较大;(4)发育逆断层的断面,与断层倾向相反侧的围岩压力较大,该侧断层面附近的围岩压力最大,对侧断层面附近的围岩压力最小;(5)下台阶的围岩压力比上台阶的小,两者的相对差随上、下台阶施工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泄洪洞等为例,对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可分为拱顶横向拉张塌落型、侧壁切向挤压滑落型和洞周自重掉落石块型三种破坏类型产生的围岩压力,并讨论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以研究区引水洞为例,分别计算了拱顶围岩整体滑落和侧壁围岩整体滑落型围岩压力。该项研究成果,它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洞室围岩稳定性与相应稳定性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孙明社  马涛  申志军  吴旭  王梦恕 《岩土力学》2018,39(Z1):437-445
复合式衬砌结构中衬砌分担围岩压力的评价方法是隧道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依托某新建铁路隧道工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位移反分析评价围岩和支护应力,进而计算初期支护和衬砌背后压力的方法。根据监测位移和衬砌施作时间,确定初期支护的已发生变形和剩余变形。通过有限元反分析求出与已发生变形和剩余变形相对应的围岩和支护应力,得到初期支护和衬砌背后压力。对比初期支护背后压力及衬砌背后压力的现场监测和反分析的计算结果,两者比较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新建隧道初期支护闭合95 d后施作衬砌,计算得到衬砌背后压力约0.04~0.06 MPa,衬砌分担围岩压力比例约13%~16%。研究成果对复合式衬砌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岩压力是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新建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车站拟定备选方案之一的单拱超大跨设计方案中,最大的跨度近45 m。对于类似超大跨度的深埋地下结构,传统的围岩压力理论与经验计算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已经不再适用。而结合现场勘查资料和室内外试验成果的数值模拟方法,尽管可以得到相对精确的围岩压力计算结果,但存在着计算过程复杂、计算效率低下的不足。因此,在计算分析了多种传统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的围岩压力所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对Q系统的围岩压力公式引入跨度项进行了修正,从而获得了能够快速估算超大跨度深埋地下结构围岩压力的估算方法。最后对不同跨度工程的围岩压力进行估算,并与监测值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良好。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及现场工作人员提供设计计算依据,还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达(州)成(都)高速铁路家乡沟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采用伯格斯流变本构模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某一目标横断面上围岩位移、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受力及内力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和数值大小,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挖面前方1.5~2.0倍洞径和开挖面后方2倍洞径范围内,围岩变形主要由空间效应所引起;在上述范围之外,围岩变形主要由围岩的流变属性所引起。由于围岩的流变效应,围岩压力、初支与二衬的接触压力和支护结构受力及内力均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在围岩刚开挖时,结构受力及内力增长较快,达到某一值后逐渐变缓;二衬施筑以后,在围岩的流变作用下,结构受力及内力逐渐增加,但速度较慢,最终有可能造成拱脚、拱腰、仰拱等应力较大部位首先破坏。  相似文献   

16.
考虑粘聚力及墙背粘着力的主动土压力公式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卢廷浩 《岩土力学》2002,23(4):470-473
考虑滑裂面上填土的粘聚力及填土与墙背接触面上的粘着力,推得了粘性填土挡墙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可以应用程序按假定滑裂面的方式进行编程试算,从而确定主动土压力并确定滑裂面倾角,该法客观合理且实用方便,可保证足够的精度。也可以直接应用式(16)近似计算主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17.
以太行山重载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重载列车作用下基底围岩的水、土压力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各测点水、土压力动力变化及长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轴重27 t、80 km/h车速的重载列车对隧道基底围岩水、土压力的动力影响主要集中在拱底及轨道下方,该位置的动力响应剧烈,随着与线路中心位置距离的增加,这种动力影响随之减弱,同时动水、土压力存在相互影响。基底围岩的水、土压力长期动力效应主要由列车引起的动力平均值决定,此外水压力还受到季节影响综合作用,而土压力随水压力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浮动;重载列车荷载会加剧拱底和轨道下方水、土压力的长期效应,从而使该位置测点的稳定时间和增量相对较大,基底围岩土压力长期效应主要受到重载列车影响,水压力长期效应受列车作用和季节变化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广义SMP准则,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孔隙水压力和围岩的剪胀特性,建立了巷道围岩的理想弹塑性模型。根据弹塑性理论,推导了渗流作用下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半径的统一解析解。结合具体算例对SMP准则计算得到的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半径与Mohr-Coulomb(M-C)准则进行了对比,并对孔隙水压力和围岩剪胀角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MP准则计算得到的塑性区半径小于M-C准则,说明M-C准则相较于SMP准则更为保守;孔隙水压力对巷道围岩的位移场具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孔隙水压力越大,巷道洞壁附近围岩位移量越大,且围岩塑性区半径和弹塑性交界面处的峰值切向应力与孔隙水压力成正比;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会低估围岩的强度,不考虑剪胀则会低估围岩的实际变形。   相似文献   

19.
张玉军  刘谊平 《岩土力学》2002,23(3):278-283
建立了一种正交各向异性岩体的粘弹-粘塑性模型,推导和描述了相应的数值计算表达式和有限元分析的步骤,并使用所编制的三维有限元程序,以在层状岩体(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下洞室开挖为算例,考察了围岩的流变动态,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高应力下软岩破坏的围压环境及在该环境下的破坏特征,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变形机制,建立了描述巷道收敛与围岩破坏区扩展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围岩破坏区扩展规律及围岩压力变化规律,并对高应力软岩变形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