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冰的观测和记录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的水)冻结成冰,通常我们观测结冰的有无(因自然条件限制)是看蒸发皿中的水是否冻结,如冻结便记结冰如未冻结则不记。但由于观测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录结果。如:5号20时观测,蒸发皿中水虽冻结,但当时气温...  相似文献   

2.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夜间不守班的3次观测站容易漏记或错记霜。例如1999年3月23日,07时起来巡视仪器时,发现观测场草地上湿漉漉一片,天空无云,地面最低温度为-0.8℃,最低气温为1.6℃。此时霜和露都有可能出现。找几片角落里的叶子,仔细观看,发现正面有许多小水珠,反面有一些微小的冰晶,这种情况天气现象应记霜。初冬季节也容易出现上述情况。这种季节,只有适当早起并仔细观察,才有可能不漏记霜。初春时节谨防漏记霜@魏军霞$河南省焦作市气象局!454150  相似文献   

3.
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综合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源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3):359-363
通过自动气象站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根据露、霜、结冰的成因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本指标作为综合判据。选取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温度、草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作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降水和天气状况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影响。采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观测资料以及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初选因子和精选指标,利用多要素的组合方法,提炼出自然状态下出现露、霜、结冰现象的综合判别指标,获得了较好效果,拟合率在80%以上。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天气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提供参考,也能为天气现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聂祖美  袁为栋 《气象》1990,16(4):53-53
《气象》1989年第9期刊登了雍延和同志关于《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下简称雍文)的文章。雍文对由夜间栏延续到白天栏的露、霜、结冰天气现象的转记问题提出了两个新观点。1、既看露、霜的有与无,又看露、霜的多与少,凡其覆盖  相似文献   

5.
规范规定,08时观测应在7:30左右巡视仪器.但在初春,特别是晴天的时候,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温度底,凌晨容易出现霜冻,等到7:30巡视时,经太阳直射,作物表面上的霜层已基本融化成水珠了,容易误记成露,而且规范上明文规定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计露.同理,夏天的凌晨如有露,等7:30巡视时,太阳高挂,露珠已蒸发得差不多了,易造成漏记.所以在春、夏晴天的早晨,应适当提前巡视,一般在7:00左右,太阳出来前增加一次巡视最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台站1981~2013年连续人工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发生日数和概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极光外,四川省共观测到33种天气现象,露和轻雾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40%;雨和阵雨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20%;结冰、霜和雷暴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10%。露、霜、结冰、雷暴、闪电、大风、积雪、雨、阵雨、雨夹雪、雪11种天气全省各站均有发生,而雨凇、雪暴、吹雪、龙卷仅在个别站点发生。液态降水、雾、轻雾、霾、浮尘、烟幕、露均是盆地内多于高原,而混合降水、固态降水、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雷暴、霜、大风、结冰、积雪、冰针、龙卷、尘卷风则是川西高原多于盆地。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根据定义:露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霜则是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上述两种天气现象,从定义分析,其生成条件分别是凝结、凝华,生成条…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气象》1990,16(9):65-65
编辑部: 《气象》1989年9期和1990年4期分别刊登了“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和“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之刍见”两篇文章,雍延和与袁为栋两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上述天气现象的记录方法,……望《气象》杂志给一个明确的答复,究竟如何记录为好。 此致 敬礼 河南省许昌市气象局业务科  相似文献   

9.
天气现象霜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观测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地面气象观测经验和资料统计分析,对有利于形成天气现象"霜"的天气条件及观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当测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时,过程中期(云层消散1-2 d后)最易出现霜;一般情况下,干枯的草面上比生长着的草面上更易形成霜;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观测时要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尤其是干草面是否有霜形成;夜间可用手电筒照看草面,若有霜,草面上会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现象,再用手触摸草面,会有一种发硬的感觉。天亮后至日出前,要全面查看一遍观测场及视区内的近地物体上是否有霜,以避免日出后轻霜快速融化而漏记录霜。  相似文献   

10.
柯金 《气象》1990,16(12):2-2
雍延和同志和聂祖美、袁为栋同志分别在《气象》1989年第9期和1990年第4期发表了有关白天栏转记露、霜、结冰等天气现象问题的文章(以下分别简称雍文和聂袁文),本人对其中的某些观点不甚赞同,想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1.
覃章 《广西气象》2005,26(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中有10种天气现象不需记起止时间。这10种天气现象中轻雾、烟雾、霾、积雪、闪电、尘卷风生成和消失有很具体的标准划分,但对于冰针、露、霜、结冰四种只有生成的划分标准,没有消失的划分标准。其中露和霜这两种天气现象转记比较难把握。为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振宇 《气象》1991,17(11):53-5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夜间不守班的台(站),不论白天或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均应按“摘要表”内的摘要符号录入,并参加“天气日数”的统计。夜间微量降水,常常由于自记雨量计反应不出来,雨量计蓄水瓶中收集到的量蒸发(或未收集到),或误认为雾、露、霜量,造成天气现象漏记,并可能影响天气日数的统计。现介绍一种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夜间是否有微量降水产生。  相似文献   

13.
露与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霜。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霜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霜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霜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霜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德令哈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73—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天气现象数据资料,采用统计法、气候倾向法等方法,从年代际、年际、季节和月际4个时间尺度来分析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4a来德令哈地区天气现象共出现11种,雨凇、雾凇、雾、轻雾、霾5种天气现象从未出现。各年代天气现象日数分布不均匀。雨、露和霜日数逐年呈增多趋势;雪、冰雹、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和结冰日数逐年呈减少趋势。逐月天气现象日数分布不均匀。春季以大风、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为主;夏季以雨、冰雹和露天气现象为主;冬季以雪、霜、积雪和结冰天气现象为主。通过对德令哈地区44a来天气现象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本地区开展预报预测、为农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规范规定 ,0 8时观测应在 7∶30左右巡视仪器。但在初春 ,特别是晴天的时候 ,气温日较差大 ,夜间温度底 ,凌晨容易出现霜冻 ,等到 7∶30巡视时 ,经太阳直射 ,作物表面上的霜层已基本融化成水珠了 ,容易误记成露 ,而且规范上明文规定由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计露。同理 ,夏天的凌晨如有露 ,等 7∶30巡视时 ,太阳高挂 ,露珠已蒸发得差不多了 ,易造成漏记。所以在春、夏晴天的早晨 ,应适当提前巡视 ,一般在7∶0 0左右 ,太阳出来前增加一次巡视最好。春夏季早晨应提前巡视@张春红$新安县气象局!河南新安471800…  相似文献   

16.
张雪芬  杜波  汤志亚  李涛  李肖霞 《气象》2013,39(11):1452-1460
利用全国576个台站1961—2010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年平均发生频率、昼夜分布特征、代表性天气现象和区域代表站天气现象的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露、结冰、阵雨、轻雾、霜、雷暴天气现象的年平均发生频率较高,极光、龙卷、雪暴等天气现象的年平均发生频率极低。近年来,雾的发生呈缓慢下降趋势,轻雾呈缓慢上升趋势,霾在2000年后快速发展,且发生地点逐步扩大。天气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各地多发天气现象的前20种基本相似,仅发生频率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刘颢 《贵州气象》2004,28(6):40-41
为准确记录降水量,针对观测无降水天气现象时自记有降水记录的情况,分析如何处理雾、露、霜产生的降水量记录。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时容易漏记露的现象。一是在夜间雨后转晴的时候。入夜雨停后,草上布满了水珠,但通常此时大都不再考虑记露,有的观测员记了露,有时也被认为是误记。其实,雨后空气潮湿,入夜后近地层气温由于辐射冷却而下降,此时水汽较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形成露。辨别的办法是在夜间雨停后,把观测场里地温表和其它仪器上的雨滴擦干,或在开阔地段选择两处有代表性的浅草层,人工将草层上的雨水珠尽量消除干净。如果过一段时间会在这些仪器或草层上形成露珠,应当记露。二是在日界前容易漏记露。在20时观测时有露,没有立即记入…  相似文献   

19.
天气现象结冰,是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它可分为三种类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水面结冰时。水温必须≤0C。而大自然中的水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结冰还与水面面积,水流速度,水体深度,深水层温度,水的纯洁度,以及当时气温、风速有关。广阔水域的冻结,除了考虑上面所提的因素外,一般来说它的封冻日期比气温长时期<0C 的时间滞后15—30天。气象观测中的结冰现象,是以小面积的容器(包括蒸发皿内的水),或地面上的小水面  相似文献   

20.
对地面观测疑难问题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泽民 《气象》1988,14(1):55-55
在地面观测中,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笔者在此列举两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1.在夜晚,前半夜下雨,后半夜雨停云散,并有露产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在通常情况下。观测员只记雨而不记露。记雨又记露,会使报表审核员产生疑问,从而有可能计算错情。笔者认为,这两种天气现象应该如实记录,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天气状况。降落在地面上的雨与凝结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露的区别是较明显的。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天气意义也不一样:雨是降水的标志,露是晴天的反映。 2.当露与霜同时并存时,如何记录?对于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