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祁门东源斑岩型钨矿含矿岩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门东源岩体产于城安-大历山岩体的南侧,呈岩株状产出,相伴出露有东源、西源、江家三个岩体。从东源岩体含矿性和地质特征分析,认为东源岩体为含钨地质体,通过含矿热的运移和交代作用,在岩体顶部形成钨矿化的集中区,构成斑岩型钨矿床。从区域岩浆活动看,燕山早期为皖南的主要钨成矿期,具有相似地质背景的绩溪、旌德、宁国地区是具有寻找钨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金沟白钨矿床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现最大的钨矿资源地,其资源量已超过大型规模.文章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观察,总结了杨金沟白钨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对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在该矿床现有勘查成果基础上,结合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和断裂构造等主要控矿因素,剖析了该矿床钨矿化富集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杨金沟地区白钨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是我国重要的钨矿生产基地,其中赣南地区以大脉型黑钨矿著称,而赣北地区以斑岩-矽卡岩型白钨矿闻名。景德镇朱溪铜钨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初步勘察表明其资源潜力巨大。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对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比较薄弱,以致于对如此大规模及高品位铜钨矿床的形成机理的认识尚不明晰。本文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表调查和岩芯观察在分析朱溪铜钨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矿床成矿期次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  相似文献   

4.
上金山钨钼矿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与旌德县交界地带,是扬子准地台南缘新发现的一处大型层控型矿床。南华系休宁组上段上部地层及燕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是本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地层岩性为锰钙质砂岩—粉砂岩,该赋矿层位是皖南地区找矿新发现。该矿床已达大型规模,地质、物化探综合信息显示,上金山地区具进一步找矿前景,且在已控制的层控型矿床深部及外围,存在寻找斑岩型钨钼矿及石英脉型钨矿的良好条件,经进一步勘查,矿床资源量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皖南地区相继发现了祁门东源钨钼矿、宁国竹溪岭钨银矿、绩溪逍遥钨矿等大型矿产地, 矿产勘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 金多金属矿勘查尚处于探索阶段, 尤其是休宁-歙县地区, 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矿化异常丰富, 已发现有天井山金矿、小贺铅锌矿、古汊铅锌矿、九亩丘银铅锌矿、璜尖金矿等众多小型矿床或矿化点, 可是尚未获得大型矿的突破, 形成了“只见星星, 不见月亮”的局面。通过资料分析及反复思考, 认识到桎梏皖南金多金属矿勘查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地质认识老旧, 综合地质研究薄弱; 二是地区成矿规律研究不够, 没有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缺少找矿理论体系指导。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边结构且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一白钨矿颗粒核部亏损Mo、Nb、Ta元素,富集REEs,而边部相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系统的白钨矿单点微量元素分析,反演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过程,提出东源钨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成矿流体富集F挥发分且F含量逐渐增加,成矿物质很可能有幔源组分加入。通过白钨矿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查明矿物微区结构,进而开展了白钨矿微区微量元素单点分析,有可能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城步县落家冲钨矿床是近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新发现的一个钨矿床。该矿床位于苗儿山复式岩体北西部接触带中的北东向钨铜成矿带上,发育有2种不同类型的钨矿脉,分别是:(电气石-)石英细脉带型钨矿脉和构造蚀变带型钨矿脉。其中(电气石-)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可类比湖南省汝城县高坳背钨矿和广东省乐昌市和尚田钨矿,为一种全新的具有"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的钨矿,具有成为大中型钨矿床的远景。该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均为加里东晚期,且成矿时间略晚于成岩时间,表明该矿床的成岩和成矿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表明加里东晚期是南岭地区一个重要的成岩成矿时代。该矿床的发现对于重新探讨苗儿山复式岩体的成矿时代和成岩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在苗儿山岩体中,乃至整个南岭地区寻找新类型的钨矿床——产于花岗岩中的具有"五层楼+地下室"成矿特征的钨矿床,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鄂东矿集区内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中钨矿化作用的地质特征.对该矿床中的钨矿(化)体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探讨基底对区内钨矿在空间上分布的影响.钨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其产状受接触面形态的控制;钨既可形成独立的钨矿体,也可作为铜和钼矿体的伴生组分;钨矿物主要为含Mo的白钨矿.铜山口矿床中的钨矿化与矽卡岩化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具有典型的氧化性矽卡岩型钨矿特征,钨和铜矿化是同一岩浆-热液事件不同阶段的产物,但钨矿体的产出位置比铜矿化相对更深;鄂东矿集区南部的钨矿化岩体具有很多相似性,他们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富含铜和钨的江南式基底控制,江南式和董岭式基底在鄂东矿集区的结合部位可能位于阳新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9.
新疆哈密市沙东钨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阿拉塔格-尖山子大断裂北侧,产于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的一套碳酸盐建造中.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发育,非常有利于钨矿富集.通过对区内地质特征研究、矿体特征和控矿因素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具多期、多成因的特点,属构造、地层控矿与岩浆热液复合成因白钨矿床.该钨矿床的发现与勘查打破了中天山一直未能找到大型钨矿床局面,为在该区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依据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安徽桂林郑钼钨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是目前区内唯一钼储量达到大型的钼钨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成果总结基础上,详细观察了各代表性矿化蚀变样品的岩相学特征,提出该矿床具镁质矽卡岩矿床特征,是桂林郑花岗斑岩熔体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地层交代的产物。矿石类型可分为靠近岩体(100m)浸染状矿石和远离岩体( 100m)的条带状矿石,分别赋存在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层控矽卡岩中。桂林郑矿床的矿石矿物为富钼白钨矿(钼钙矿-白钨矿系列),可分为三个世代,分别形成于无水矽卡岩阶段(Sch-Ⅰ)和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Sch-Ⅱ和Sch-Ⅲ),辉钼矿仅在浸染状矿石富钼白钨矿(Sch-Ⅲ)边部少量发育。不同矿石类型、不同世代富钼白钨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的钼含量(MoO_3%)在5.75%~71.02%之间,均值为46.00%(n=224),总体具有超常富钼的特点;从无水矽卡岩阶段到含水矽卡岩-氧化物阶段(早→晚)、从浅部的条带状矿石到深部的浸染状矿石(浅→深),富钼白钨矿MoO_3含量有降低趋势。桂林郑钼钨矿床是首个以富钼白钨矿为主要矿石矿物的钼-多金属矿床,这一特殊钼钨矿床的发现深化了矽卡岩钼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同时对江南钨矿带内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探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官山铜-铁-金-硫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官山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网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变化和二元结构性.从下部网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矿石,CaO、MgO、Fe2O3、FeO等含量和δ18O值总体逐渐增高,SiO2、Al2O3,、TiO2、K2O、Na2O、REE等含量和流体包裹体温度(341.9 ℃→178.0 ℃)及δ34S 值总体逐渐降低.黄铁矿δ34S值为( 2.1~ 7.9) ‰,上部层状块状矿石中方解石和石英δ18O平均值为 13.9‰,下部网脉状矿化岩(矿)石中脉石英或全岩δ18O平均值为 11.7‰.  相似文献   

12.
皖南东源钨钼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皖南东源钨钼矿位于安徽省祁门东源境内,是该地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以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矿化类型为主。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含少量C2H4、N2、CH4等,液相成分以Ca2+、Na+、SO24-、Cl-为主,K+、F-次之,并含少量Mg2+、NO3-、Br-。矿床氢、氧、硫、铅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中水的δ18O水的含量范围为-0.498‰~3.102‰,δD水的含量范围为-85‰~-66‰,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介于2.6‰~5.8‰,硫可能是由成矿流体从东源花岗闪长岩体中淋滤而来;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小,其来源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及其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改变了成矿流体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引起体系含W和Mo络合物的不稳定,从而造成大量的成矿物质析出、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论安徽省姑山铁矿床的热液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姑山铁矿床产在燕山期辉石闪长岩与中三叠统黄马青组砂页岩的接触带上。矿石具有典型的斑状、球颗状和骨架状结构。镜下研究表明,这些结构不是矿浆结晶的产物,而是热液成因微晶赤铁矿在后期地质过程中发生变晶生长所致。矿床中的蚀变和矿化自下而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带。碳酸盐化是特征性的蚀变类型,其形成与成矿密切有关,并可作为一种近矿找矿标志。在热液成矿过程中,辉石闪长岩中的铁很可能以羰基络合物的形式发生活化转移。在热液演化过程中由于氧逸度的升高和碱度、压力的降低,羰基络合物发生分解而使铁在接触带附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15.
上金山钨钼银矿床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境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钨钼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化赋存于早燕山期上金山岩体与休宁组三段上部地层外接触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辉钼矿、辉银矿;矿化分布稳定、层控因素明显,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夕卡岩型钨钼矿床。上金山钨钼银矿床的发现为皖南地区找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休宁组三段上部含钙、含锰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与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褶皱轴部剥离带和翼部的层间破碎带,具有夕卡岩化、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蚀变烈强地段,铜、铅、锌、钨、钼、铋、金、银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及白钨矿重砂异常,是此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胡文瑄 《矿床地质》1990,9(4):375-384
宁芜中段“向山式”硫铁矿,一直被认为是与玢岩铁矿成因相关及空间配套的中低温热液矿床。本文从矿化与地层和岩性的关系、矿体形态产状、含矿段沉积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生成顺序、硫同位素组成及包裹体特征等诸方面,对向山南硫铁矿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属沉积一喷气沉积成因,并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7.
老鸦岭铜矿床是冬瓜山矿区内一个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地层,青山背斜是主要褶皱构造,侵入岩以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为主。矿体呈多层产在下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远离主接触带的大理岩地层中。矿区内的地层和岩体可能受同一流体的影响;地层和燕山期流体均为成矿提供稀土元素;矿床不同的元素异常组合对成矿有不同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桃冲铁矿地处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繁昌铁铜矿区的东北部,为层状夕卡岩型铁矿。目前矿山的铁矿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在矿区寻找隐伏矿体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系统的野外观察和对前人研究资料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对桃冲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桃冲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分析结果表明,矿体和夕卡岩紧密共生,产于黄龙组灰岩与栖霞组灰岩之间,与地层接触界线截然;桃冲夕卡岩型铁矿是岩浆岩、地层和构造耦合的产物,其中岩浆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层间断裂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通道,栖霞组富泥质灰岩、五通组砂页岩和次级小褶曲为成矿提供了封闭条件和容矿空间;桃冲矿区和周边区域均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尤其是在栖霞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断裂和S形次级褶曲(翼间角约为90°)共存的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