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出发,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同题作出了决定.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就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出发,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央就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3.
2003年河北省共出让土地5545宗,面积10.8万亩,出让金额达153亿元。无疑,这对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证。但对那些因此失地的农民来说,征地补偿费是否按标准发放?程序是否合法?方式是否公开?地方政府是怎么做的?农民是否满意?还存在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改革报》记者对河北省一些地方的不同做法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制度需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土地制度中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从创新土地供应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收储制度,以及土地税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多数国家中央和地方一级都设立作为公共服务部门的土地问题的管理部门。这类机构虽然是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演变或建立起来的,但是它们在履行为公共服务职能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一旦经济、社会和政治复杂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则健全和建立正式土地管理制度的经济和社会依据也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首先概括了建立和健全地方土地管理制度的经济依据,包括:① 提高土地使用权安全可以刺激投资;②减少土地所有权的不确定性可使土地市场运作效率更高;③ 更好的抵押选择权可促进改善信贷市场。接着本文概述了与不公平竞争优势有关的社会负面效果的潜在危险,以免这些不公平竞争优势为更有财势和消息更灵通的个人所利用。本文最后归纳了土地管理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并设计了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30年前,是农民、农业与农村的改革引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30年后,面对经济复苏脆弱、社会冲突凸显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复杂局面,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认为,农民、农业与农村依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治国新思维,从而引领我们找到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本刊全文刊登彭真怀院长的这篇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新疆煤炭资源配置及矿业权审批步伐加快。同时,新疆煤炭资源配置及矿业权审批存在着矿业权审批职责不清、地方政府深度介入、不按地质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以及冷落作为地质找矿主力军的地勘单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新疆煤炭资源配置及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定位在教育活动中起着纲领性作用。笔者以地方高校进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为契机,结合本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征和学校师范性、地方性特点,从目标、类型、层次和规模4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为地方高校学科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目前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并对加强"测量学"实践教学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形成了一套完整、操作性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地政策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战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GNP)达到1419亿美元,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3年,人均国民收入达2 964美元,超过英国,列于美国和西德之后,位于世界第三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日本战后在经济领域所进行的三大改革: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劳动体制改革。其中,农地改革是这三大经济改革中最重要、最彻底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不断调整农地政策以适应形势的需要。通过调整农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央的决定,从2002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试行部门预算,3年过去了,中央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不仅确保了财政职能的实现,而且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预算管理逐步到位,各个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还存在预算范围不全面、预算编制粗糙、预算周期短等问题,使中央关于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受到阻碍。中央预算是国家预算的一部分,中央单位预算是中央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中央预算的体现;区域预算即各级地方预算是国家预算的另一组成部分,直接决定区域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无论中央预算还…  相似文献   

12.
数据综合处理能力是评价地方应用型高校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院校测绘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特点,总结了该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针对水资源架构了不同的管理体制。本文梳理了各大洲主要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分析了水资源管理历史进程与趋势,总结了各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地方管理为主型、流域管理为主型、多部门管理型、集中管理型和非政府管理型等五种主要体制类型。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我们要转变管理目标,改革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能进行整合,实现更有效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结合国情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城市化趋势下,我国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对全国经济举足轻重;同时,城市规模多元化发展,一大批中小城市兴起,正在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小城市是地方发展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小城市发展建设的快慢、建设的方向、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往往映射出地方综合发展的实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 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工作座谈会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和行业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寿嘉华副部长代表部党组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的重要讲话,大家听取了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土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等要求日益严格,地质矿产和土地管理工作“一个屋檐、各成一体”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新形势下,“矿地融合”是合理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动力.实现地质矿产、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保护与复垦整治全过程的深度“矿地融合”,探索矿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是当前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推进地质矿产和土地管理工作相互衔接、共享、融合,是实现矿地工作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互补提高的有效举措,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组建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遇到组织关系难理顺、事企关系难分离、专业人员不足等矛盾的情形下,推行公共服务外包就不失为目前完成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应对之策。此举不仅有利于精减地方上的事业机构,而且有益于引进公益性项目的竞争机制。但是,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合同外包制需要与属地化地勘单位改革相结合,明确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范围和内容,确定合理的服务外包成本,完善项目的招投标机制,加强监督,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已进入科教融合的大科学时代。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三项基本职能,也是培养人才的3种途径和3股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是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引擎。本文论述了在实施科教融合培养人才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实施科教融合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龚琴 《中国测绘》2005,(2):70-7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提高测绘事业单位的活力,对传统测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行了“放权”、“让利”和“引入市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探索。通过改革,明确了测绘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大大增强了测绘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适应环境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现行征地制度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其政策的生命力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趋于递减衰竭,目前总体上弊大于利,亟待改革突破。建议逐步取消现行征地制度,在符合规划、执行计划前提下,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用而不征",让农民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各类经济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改革的实质,是彻底解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征收与农民集体争利的法律基础,通过搭建新的、公平、持久的利益关系格局,重新构建维护农民集体长远生计、助推新时期我国农村新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